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

在陈道明老师和斯琴高娃老师主演的影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位名叫蓝齐儿的公主,是康熙和容妃唯一的女儿,深受康熙的宠爱,在她生日的时候,康熙还特意送了她一只小兔子做礼物。

实际上,这个蓝齐儿并非只是杜撰出来的人物,而是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这个历史原型就是康熙的第二个女儿(第三个孩子)固伦荣宪公主,母亲为荣妃马佳氏。

但是这位公主自下嫁给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乌尔衮之后,便开始了坎坷的后半生,56岁时,在这片茫茫大草原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直到1972年,固伦荣宪公主的陵墓在内蒙被考古研究专家发现,我们才能从她身上那件龙袍和众多的陪葬品中看到,固伦荣宪公主生前究竟有多受宠。

那么这位受尽荣宠的公主生前都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受到康熙的如此宠爱呢?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1)

蓝齐儿影视形象

发现古墓

1966年,内蒙古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在当地发现了一处特殊的陵墓,这座古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白音尔灯苏木十家子村巴彦套白山南麓。

总规模占地估计有5000平方米左右,东西宽45米,南北长105米,规模浩大。

整座陵寝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祭殿和陵园。

地面的建筑有门,有东西配殿、碑亭、陵殿、地宫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经过一番严谨的调查,考古学家发现,这正是康熙第二个女儿固伦荣宪公主的陵寝。

从“固伦”这个封号中,足见康熙对其独特的恩宠,要知道当时只有皇后嫡出的公主,才能被称为“固伦”,而其他的公主,最多只能被称为“和硕”。

所以这个封号既是对荣宪公主独一无二的宠爱,也是对其一生的束缚。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2)

固伦荣宪公主出生于1673年6月,正逢康熙盛世,所以她从一出生,就享受着盛世加诸在其身上无与伦比的光环。

她的母亲荣妃,备受皇帝宠爱,再加上她身为一个女性,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所以荣宪公主从小的生活锦衣玉食,既没有经历过夺位的艰辛,也没有体验过人间疾苦。

但在女性地位低微的封建王朝,纵使荣宪公主享受再多的荣宠,对于皇室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工具”。

康熙三十年,康熙一道圣旨将其指婚给巴林右旗札萨克乌尔衮郡王,从小锦衣玉食的她此时不过十九岁,就沦为了父亲稳固朝政的牺牲品。

好在固伦荣宪公主的遭遇并没有影视剧中蓝齐儿那样凄惨,她的丈夫骁勇善战,在军中也是备受敬仰,他于康熙五十八年从征康熙帝,只是没过两年时间,就因为积劳成疾,在军中去世了,连荣宪公主的最后一面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独留下荣宪公主一人。

荣宪公主每日忧思成疾,再加上她和乌尔衮唯一的儿子琳布王爷不安分,几次三番地惹怒自己的父亲,荣宪公主郁郁寡欢之下,也死在了这片草原上,时年不过56岁。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固伦荣宪公主就和丈夫乌尔衮一起葬在了巴彦套白山地区。

此后数百年,除了他们的后人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到这里访问。

可后来由于陵寝在特殊时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人为损坏,考古学家不得不对这处陵寝进行了开掘。

也就是这次开掘,让所有人都感到大为震撼,即便是考古学家们也几乎没有人见过这样的场景。

他们利用专业性工具将陵寝的地下部分几乎全部清理出来之后,在陵寝的正中心一个长8米、宽6米、高4米的密室中,找到了安放固伦荣宪公主尸身的棺椁。

即便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这具棺椁密封性依旧完好,几乎没有受到损伤。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4)

打开棺盖的那一刻,所有在场的考古人员眼睛都看直了,只见这位百年前尊贵的公主尸身完好无损地躺在棺椁中,轻触之下,似乎还隐隐能够感受到肌肤上的弹性,虽然遗体已经因为失水变得有些“干瘪”,但是从她的仪态中,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曾经的风采。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她的毛发竟然还保存完好,分成两股三辫,乌黑的垂至腰间。

经专业人士的测量,荣宪公主身长156厘米,在棺椁中头南脚北,头戴一顶黄金打造的凤冠,手腕上戴着精美的金镯,脚上穿着大红缎满帮绣花靴子,佐以一些名贵的宝石和首饰,看上去雍容华贵。

但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她身上那一件龙袍。

从古至今,能够穿九龙袍的只有皇帝,就连皇帝亲自册封的太子也只能穿“蟒袍”,但是固伦荣宪公主身上穿的却是一件绣着八条龙的深珍珠团龙袍,足见其身份之尊贵。

而密室的东侧和西侧各有一个骨灰坛,分别放的是其夫乌尔衮和儿子琳布的骨灰,但是也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5)

固伦荣宪公主画像

公主墓陪葬品价值连城

实际上开掘古墓时,荣宪公主身上的陪葬品众多,并不仅有这一件。

光是固伦荣宪公主身上,就有着好几层的衣服,但是大多数都因为时间太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出土众多的衣服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三件:一件是深黄色缉米珠八团有水夹龙袍,一件是深黄色八团喜相逢有水夹袍,另一件是浅绿色博古纹夹袍。

其中纽扣有金纽扣、金镶金珀扣、银镶琥珀扣、鎏金纽扣等50多个。

其中清朝的礼服众多,荣宪公主这几件华贵的礼服,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6)

深黄色缉米珠八团有水夹龙袍上绣有八团五爪龙,其中前胸、肩部和后背4团正龙,正龙捧寿,下方有江崖海水纹做烘托,下摆的前后各有4团行龙,兴隆吐火焰珠,龙袍的领、袖便和接袖处都有蟠桃捧缉米团寿纹、白色暗花绸里。

这应当是属于荣宪公主的吉服袍。

其中吉服袍主要的作用是参加祭祀、参加重大典礼或者是节日的时候穿戴的,并且关于吉服的等级,清朝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根据《清史稿·舆服二》中关于固伦公主吉服袍的记载: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但是关于荣宪公主的这件龙袍,历史中并没有相关方面的记载,只有颜色与之相符,龙也只有八条。

但是从这件吉服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百年前清朝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7)

深黄色八团喜相逢有水夹袍,算作衬衣,无开裾,平时也可以穿在外面,虽然只是一件便服,但是其上纹样繁多,光是一个蝴蝶花纹,就有蓝、白、黄、深黄、浅绿和棕色等多种颜色。

各种底部的江崖海水纹遥相呼应,成了整个袍子上的主体花纹。

袍子上围绕着上百只栩栩如生的小蝴蝶和各种各样的花纹,在这暗色袍子上隐隐透露着一丝华丽。

由于是清朝早期的衣服,所以是上衣和下袍连接在一起,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件衣服也有着吉服的性质,但是相比于上一件八龙袍,还是略逊一筹。

浅绿色博古纹夹袍也是淡雅中不失华美。

虽然颜色没有前两件看起来郑重,但是这件衣服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件衣服以八个不同形式的仿古花瓶为底,每个花瓶中都“插”有牡丹、梅花、兰花、芍药、菊花等各式各样精美的花卉,和浅绿色的底布融为一体,看上去十分高贵。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8)

看上去,设计师为了不使这件衣服看上去单调,特意在上面的花瓶周围添加了大量的器具,鼎、尊、觚等皆纹其上,其中还有大量的动物和文房用品,繁复程度不输珍珠团龙袍。

每个时代的手工艺都有着天差地别,这三件衣服让世人见证到了清朝时期我国高超的手工艺以及清朝时期独一无二的审美,为我国的考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毕竟水团龙袍在康熙年间也是十分少见的东西,经过后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战争的洗礼,能够留存至今的也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件衣服带来的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当然,有着这样尊贵身份的荣宪公主,其他的陪葬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凤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和龙放在统一地位,例如皇帝的叫做龙袍,皇后的就叫做凤袍,以彰显皇后后宫之主的地位。

荣宪公主的头上就戴着一顶绝美的凤冠。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9)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凤冠是古代皇后妃嫔等在接受册封、参加朝会的时候才会戴上的礼帽,很显然,这是为了彰显荣宪公主尊贵的身份。

在《清史稿》中也有着这样的记载:皇子福晋朝冠,顶缕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以,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吉服冠顶用红宝石。

虽然在清史的记载中,并没有对荣宪公主的凤冠有所说明,但是从荣宪公主的陵寝中,至少有五件都是这样的制造,出土的凤饰身上更是有着七个镶嵌处,虽然上面的镶嵌物有所丢失,但是和史书中的记载却如出一辙。

只是这件饰品没有“顶缕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的顶部。

除了这顶凤冠之外,荣宪公主墓中留下的其他饰品也是精美异常。

2支累丝云福纹嵌猫睛石金簪,簪花被打造成精致的菱形,完美地体现了我国一向讲究的对称工艺,中间镶嵌有一个亮眼的猫眼石,四周又分别由累丝工艺云纹和其他的宝石,衬托着中间最大的宝石,看上去十分精致,遗憾的是,另一支金簪上的猫眼石已经不知去向,使得这对金簪的价值大打折扣。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10)

陪葬品

此外,还有菊花累丝缀珍珠金簪2支中间一颗珍珠点缀、菊花工艺层层叠叠摞了三层。

菊花累丝点翠缀珍珠金簪3支,和上一个相似,中间缀有珍珠,菊花两层,花瓣使用了少见的点翠工艺。

累丝镶珍珠金簪2支,累丝福禄寿宝石银簪2支,后者的造型颇为奇特,主要由兰花、梅花、寿字、蝙蝠和鹿组成,梅花和兰花作为底部的点缀,另外三样主要对应的就是“福禄寿”三个字,红宝石做花心,另有珍珠作为点缀。

累丝如意嵌珍珠金簪,中间一颗大珍珠作为点缀,金累丝叠成的花瓣看起来繁复又不失厚重。

内蒙古康熙墓出土(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11)

精美的陪葬品

此外还有种种,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是从这其中足以看出,珍珠花鸟元素在清朝已经被能工巧匠们运用自如,在花瓣的表达上,他们更喜欢累丝工艺以体现花瓣的真实感。

或许是地处偏远,固伦荣宪公主的陵寝免遭盗墓贼光顾,文物大多保存完好,放在今日便也是价值上亿人民币。

同时,这个陵寝的开掘也推动了我国对清朝的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