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敏感期有哪些常见表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可不简单)

不知你有没有见到过小朋友下面这些情况?

比如一岁多的孩子,会说“爸爸、妈妈”了,本来让宝爸宝妈很高兴。结果有一天,家里来了位客人,宝宝冲着这个没见过的叔叔就叫“爸爸”,客人和孩他爸愣了一下之后,哈哈大笑起来。宝宝更兴奋了,追着叔叔一直叫“爸爸”,直叫得客人都觉得尴尬了。

还有的孩子对什么事都要问为什么。我见过很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小女孩,她妈妈夸她可爱,她竟然问“我为什么可爱?”“你为什么说我可爱?”她妈妈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再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尤其4、5岁时候,对“屎尿屁”这几个字特别感兴趣,说话总是想方设法把这三个字加进去。我家姑娘在中班时,老师教背《三字经》,一背到“鸡犬豕”这句,小朋友们就会哄堂大笑,就因为读到了“shi”这个音。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可爱”又“可气”的语言呢?其实这些都是儿童正处在语言敏感期的不同表现。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指出,0-6岁都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分好几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利用好各个阶段的特点,会为孩子一生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语言达人”。

一、宝宝见谁都叫“爸爸”,这个怎么破?

第一个方面,该如何解决孩子见谁都叫“爸爸”的尴尬?

这其实是一岁左右的孩子,刚刚发现一叫“爸爸”,就有人回应“哎”,“宝宝乖”。这是孩子第一次发现语言能够和实物对应联系起来,而且体会自己的语言得到回应的乐趣,所以他们开始喜欢反反复复说“爸爸”。

至于见到其他男性也叫“爸爸”,是因为一岁左右的宝宝,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发出的这个声音,是有特定含义的。声音和含义的对应关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对应”练习,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孩子语言敏感期有哪些常见表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可不简单)(1)

二、孩子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家长要当百科全书吗?

第二个方面,孩子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可家长也不是百科全书啊!

在这个方面,有些孩子会表现的特别极端,不管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甚至问出“妈妈你为什么说我可爱?”这样的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孩子求知欲旺盛的表现,要趁机赶紧给孩子灌输知识。可是,家长们引经据典讲了一通,孩子很可能是一脸茫然,根本理解不了家长讲的内容。

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问为什么,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掌握了基本语言之后,想要进一步了解各种概念都是什么意思。比如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说她可爱,其实是对“可爱”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跟她讲起新华字典里的解释,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对于刚刚掌握了基本语言的儿童,用语言去解释概念是费力不讨好的,把语言和物体、动作、情绪连接起来,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准确的理解概念。为了让女儿明白“可爱”,妈妈可以把孩子带到镜子前面,让她看镜子里的自己,说“宝宝这个样子,就是可爱。”再比如看到可爱的狗狗,再跟女儿说,“小狗也很可爱”。拿一只可爱的娃娃,也说“娃娃真可爱”。

这样做了以后,孩子就会把可爱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小朋友可爱,小狗可爱,娃娃也可爱。“可爱”就在孩子的脑子里有了非常生动的样子。

三、满嘴脏话,就是熊孩子吗?

孩子满嘴脏话,其实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大人往往会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脏话,这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这种言语有额外的力量。所以孩子自己也要试一试,拥有吸收性心智的孩子,不仅把脏话粗话学了来,连大人说这些话时的情绪也会学来。

而大人往往一听到小孩子在说脏话,就马上制止,甚至严厉喝斥。其实大人这样激烈的反应,更让孩子感觉到这类言语有特殊的力量。他们会更加喜欢使用这些语言。

对于孩子的“脏话敏感期”,家长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做法,是“不理睬”“不反应”。就是对待孩子的脏话粗话,和对待其它语言一样,不要有什么特殊的反应,不要急着去制止。

家长平常也要注意语言文明,少讲那些不想让孩子学去的不文明语言。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在不同年龄阶段,语言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现,家长怎么做能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

孩子语言敏感期有哪些常见表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可不简单)(2)


四、不同年龄的孩子,语言敏感期的表现不同

1)0-1岁,在“黑暗”中吸收

一岁以前的宝宝,给大人的感觉是,说不出也听不懂,跟不跟他们说话似乎没什么用,所以这个时期开始给婴儿讲故事、讲绘本的家长并不是很多。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宝宝,实在“黑暗”中吸收环境给予他们的一切语言信息,这个时期吸收的内容,等到他们能够表达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所以这个时期很关键,如果照顾孩子的大人说话用语得当,逻辑清楚的话,就能够给孩子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语言基础。

2)1岁-2岁,开始有意识表达

一岁的孩子,就开始进行有意识的表达,他们开始想让别人听懂自己了,如果别人听不懂,他们甚至会生气。通常到了一岁半,孩子才能说出单个词,或者自己“创造”的、只有一个合成词的句子。

3)2岁:语言能力爆发式发展

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开始跳跃发展,而不是循序渐进地平稳进步。他们可能突然会说好多个词,一下子就能说出两个字、三个字甚至更多字的词。然后可能又似乎停滞不前,一样的状态可能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然后突然,儿童又爆发出惊人的进步,从原来的只能说词,升级到可以说出简单句,甚至长句,复杂句。

这个时期的儿童,就开始学习组织语言了,这个学习会一直持续到5、6岁。大人如果了解这个过程不是稳步前进的,就知道不必过于焦虑,孩子该会的,只要没受到阻碍,到时间自然能学会。

4)3-4岁:小“话痨”加“十万个为什么”

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简直是大爆发。主要表现在词汇爆发,还进入了提问敏感期。

因为是词汇爆发期,这个时期学到的词汇,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到八九岁该写作文的时候,三四岁时积累的汇都能派上用场。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学习到大量的词汇,而且最好是系统的学习。

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记住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车的牌子、名称。词汇学习,最好与实物、活动相结合,尽量不要试图只用字典去解释。

提问敏感期的孩子,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得到什么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让家长既兴奋又头疼:兴奋的是孩子看起来求知欲旺盛,头疼的是孩子的很多问题根本没法回答!

网上有个笑话非常形象的说明了这个时期的特点。一个孩子回家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觉得尴尬了一下之后,决定拿出科学精神,正面回答儿子的问题。于是从精子卵子受精卵、怀孕子宫分娩,详详细细给儿子讲了一遍。结果儿子满脸不解地说:“我们班小明说他是南方来的!”

对待这个时期的儿童的问题,家长其实不必把自己武装成百科全书,而是要站到儿童的角度去想问题,回答得尽量直观形象简洁,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需要。

5)4-5岁,书写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小手还拿不稳笔,但却非常喜欢琢磨字的写法。因为他们发现,原来除了嘴以外,手通过写字也可以和别人沟通。这个时期的儿童,可能会非常喜欢学着哥哥姐姐“写作业”,虽然他们写的,基本是谁也看不懂的“天书”,但这一点也不会削弱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书写敏感期,实际是在为下一个阶段的阅读敏感期做准备。我们通常以为,人是先会阅读才会写字。其实儿童是先对书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书写的兴趣让儿童学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这是认字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开始阅读。

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仍然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接触文字,用手、用笔、用石头等任何东西,去尝试书写。他们写得不成样子,也不必去纠正,关键是不要阻碍他们的探索。

6)5-6岁,阅读敏感期

有了书写敏感期打基础,5、6岁的孩子才能顺利进入阅读敏感期。他们学会了如何“认字”,开始能够把书上看到的字转化为声音,阅读就真正开始了。

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准备各种适合他们的读物,主要是绘本。不只是虚构的故事,非虚构的科学读物、自然知识、数学绘本等等,越广泛越好。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阅读如饥似渴,接触到的题材越广泛,他们的眼界越开阔,越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时发现的兴趣点,甚至有可能成为终身事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在孩子的敏感期期间,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自我探索”,如果家长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主动“教”,反而会影响了孩子的探索,影响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孩子语言敏感期有哪些常见表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可不简单)(3)

同是语言敏感期,不同年龄表现也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