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

你知道最早的“国”字是什么样吗?“国”的繁体字是“國”,其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此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在“国”字的构形中,有代表代表土地的“口”,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器“戈”,周时加“囗”(wě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又引申为分封的诸侯国——“大曰邦、小曰国”。古天子所居为邦,诸侯王所居为国。邦者,封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或从“囗”,四围代表区划,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1)

金文“中国”

“国”字的演变

最早的“国”字是没有“囗”的,到周代才有了“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历史中“国”字的演变与发展吧!

金文“国”字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2)

小篆“国”字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3)

隶书“国”字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4)

楷书“国”字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5)

不一样的“国”字

1851年,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后,有着封建迷信思想的他也在“国”字上用了一番心思。在他看来,“国”字不应与一个可能等于“疑惑”之意的“或”字相像。洪秀全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于是诏令将繁体的“国”字中的“或”字改为“王”,这样才与他自称的“天王”二字相符。不过这个“国”字并不是洪秀全创造的,早在宋代的书籍中就出现过这种“国”字。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6)

太平天国钱币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7)

太平天国钱币上的“国”字

在古代曾出现过“口”中加一个“民”的“国”字,体现了“国以民为本”和“民贵君轻”的思想。

魏晋时期的“国”字

“国”字外框形状变化

请你找一找每种字体对应的“囗”吧!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8)

找到每种字体对应的“囗”

“国”字外框的演变

早期文字中,“国”字外框“口”的金文像包围的样子。后来改金文为篆书,也像包围之形,音和义并无差别。隶书中的“口”和楷书中的“口”继承了篆书之形,从中能看出各自字体的字形和笔画的结构特点。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9)

金文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10)

篆书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11)

隶书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12)

楷书

本文选自《书法教育》2022年第1期

《“国”字何时有了“囗”》

欢迎订阅《书法教育》!

国字是怎么由来的(国字何时有了囗)(13)

《书法教育》2022年第1期

#书法##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