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

拳谱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

一时间练习形意拳,最好在黎明时行之。时间以一小时为限。(不可过长。)如因时间经济,减缩至三四十分钟亦可。惟不可间断,须日日练之,对于身体上,方能有益。倘因业务之关系,早起无空闲工夫,可于日中或晚上规定若干时练之。惟饭后不宜,须经过一二小时方妥。二空间地点须在室中。有长一丈五尺,阔八尺之面积,即够应用。此系就个人在家庭间练习而言,若须合若干人同练,须另定相当之场合。三中间休息练习时间,普通以五分钟为率。休息时间,亦以五分钟为率。即练至五分钟时,休息五分钟再练是也。如因身体强壮,尚有余力:或精力孱弱,不能维持至五分钟者,得因各人之体力何如而增减之。四禁忌练习室中,虽要空气流通,但不可以使大风吹入,须将当风一面之窗户掩闭。例如冬日北风大,则闭北面窗户,而启放南面窗户是也。盖形意拳能养气,活血,长力,强筋骨,故练至若干分钟之后,即大汗淋漓,百窍俱开,此时若吹风,即易受寒也。故在中间休息时,虽甚燥热,不可以扇取风,停止练习后,须待身体温和汗止,方可出练习室。又。在练习时间内,须心神一致,(即每规定之时间。)不可饮茶汤,吸烟,及食各种食物;并不可大声谈笑。在练习时间休息五分钟时,身体虽觉疲倦,不可就坐,当在室中徐徐绕行若干周,则神气自定,而精力亦恢复。(在团体练习室内不设坐位)夏日练习,勿因热而赤膊,须着一汗衣蔽体;冬日练习,勿因寒而多穿衣服,致臃肿不便,必须卸去其长衣。

人的气血 循环一周 时间大约28分钟 如果练 一个小时 刚好循环 两周 事不过三 一般 以2周为宜 ,也就 1个小时左右 。

那是 需要 一定的时间 适应 和 一些秘传的药物帮助的 。 八极刚猛暴烈 , 也是有柔练内练 之法的 。 形意 是开始 大多不这么玩 都 是先柔顺筋骨搭配好间架 活动气血的 太长人会受不了 。3分练 七分养。

而且练 也是 少练发力 多盘架子改善 体质 的 第一路 劈拳(功用)劈拳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劈者,以其掌之下,如斧之劈也。故于五形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故形意拳以劈拳为首,即以养气为先务也。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

一 预备姿势甲立正 立正在形意拳,其术名太极式,与普通体操之立正姿势略同。头顶直,眼前向平视,闭口,舌抵上腭,胸微向前凸,两肩平,小腹微向后缩,两腿两足跟靠紧,两膝挺直,两足尖向左右斜开,成六十五度八字形,两臂垂直,两手展开而微曲,掌心靠身,五指并拢,如第一图。 乙桩法 由太极式而进演三体式,统名之曰桩法,其动作次序如下。1.两臂向左右徐徐平举,手指略展开,掌心向上,各成一半圆形举至下颏,即将掌心向下,十指相对,由颏前成直线徐徐按下,至脐下而止。是时两手指尖相接,小指向外,拇指向里,两臂达成一圆圈。动作时如第二图,停止时如第三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3)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4)

2.稍停,两手握拳,向外扭转,使掌心向上,按在原处;同时将身蹲下,两膝向前微屈成马步势,小腹鼓气,两胯夹紧。动作时如第四图,止时如第五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5)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6)

3.左拳按在原位不动,右拳掌心向内,由胸口向上前方斜出,(拳伸至胸口时拳臂均略向右扭,使拳之小指一方向内,拳之大指一方向外,掌心偏向右。)目视右拳,臂(右臂。)成弧形,拳与眉心等高。如第六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7)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8)

4.照第七图虚线所示,将左拳(掌心向内。)在右肾之内,由胸前向右上方斜出,与右拳成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内。)如第八图。成第八图姿势后,两手腕迅速扭转,两拳放开,(是时右手掌心向左,左手掌心向右。)左手作推势向前劈出,(掌心向前略右。)右手作后拉势按下至脐之右方而止。(掌心向下。)同时左足向前踏出一步,左膝与左足成垂线,即成第九图之姿势。(左足向前而直,右足微横,足尖偏向右前方。)自立正至此,即形意拳各路开始之预备姿势也。 (预备姿势之校正)形意拳之主要效用在练气,故立正时,须先闭口,咬住牙齿,舌尖抵上腭,呼吸以鼻,至练完一路或若干路后休息时,始得开口。盖闭口者,所以使气不外泄,而兼防吸入不洁之空气也。缘练拳时呼吸每较平时急促而肺张,微生物最易吸入之故。舌抵上腭者,所以生津液,津生则咽下,使口不干燥也。又立正时,头要顶,项要直,胸要宽,谷道要上提,方为合式。第五图腿屈后,腰要挺,上身要直,若前伏后仰,则乖谬百出。第八图手与足之动作,须同时并起并落,不可参差;而两手腕之扭转,与左手之劈出,右手之按下,尤贵灵敏自然。此外更有四点,最宜注意:(形意拳无论何拳,均须注意此四点。)一曰裹肘,二曰垂肩,三曰鼓腹,四曰展胸。裹肘者,无论上攒平伸,臂必微弯,则肩之力可由此而运至于手。垂肩者,所以使气不浮,而下聚于小腹也。鼓腹者,纳气于小腹也。人身藏气之所,为肺与小腹。藏气于肺,必须呼出而更吸新者,其气不能久留,藏气于小腹,则无须呼吸,较肺气能持久也。展胸者,所以使胸怀开展,而不碍呼吸也。欲藏气于小腹,必先抑胸使平,而迫肺气入丹田,如是,则肺部即受压迫,而呼吸当不能畅快,故又须展胸,使肺部不碍呼吸焉。 桩法亦名曰子午桩,有高矮之分。初练时宜用高架,矣(*)有根基,在换矮架。如能先站好此桩,其他各拳,练习自不难矣。 二 劈拳之步势劈拳之步势,系向一直线进行者。自【左】【右】至【左1,】即预备姿势之步势。【左1】垫步成【左2,】 【右】即进一步变【右3,】 同时右手劈出,即成一右劈。【右3】垫步成【右4,】 【左2】即进一步变【左5,】同时左手劈出,即成一左劈。进,如第十图。第十一图为向后右转之步势,第十二图为向左转之步势。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9)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0)

三 劈拳之动作甲 右劈 第十三图,系预备姿势之第九图,即左劈之姿势也。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1)

1.欲自左劈姿势演习至右劈,先照第十三图虚线所示,将左手握拳,由前方向下朝内收回,成一大圆圈,而复由胸口上伸,仍向原方打出。惟左手收回时,五指先须微屈,用力作拉物状,至脐旁始握拳,至胸口,更将臂扭向左转,使拳之掌心向左,(参看十三图胸前之虚线拳。)而向前上方斜出。故打出之后,拳之拇指一方向外,小指一方向内,而掌心仍偏向左也。 同时左足向前偏左踏出一步,(步宜小,约五寸许。)名曰垫步。如第十四图。 2.成十四图之姿势后,照该图虚线所示,右手向上扭转而握拳,(掌心向上。)成一小圆圈而由胸口向左上方斜出,与左拳成交叉形,(左拳掌心向左,右拳掌心向右。)是时右足已有向前进步之意,而仍按住不动,如第十五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2)

3.再照第十五图虚线所示,同时右手腕向左扭转,将拳放开,作推势向前劈出,其高与眉心相对。左手腕向右扭转,将拳放开,作拉后势按下至脐之左旁而止。(掌心向下。) 同时右足向前踏出一步,(步须大而直进如矢。)使右膝与右足跟成一垂线,名曰进步。即成右劈式,如第十六图。(按右劈式123之动作,本相连贯;且两臂之起落,均同时并作,无分先后,而书中为使读者明了起见,不得不分次序而绘图列说,学者当体会其意,弗为图说所拘,而动作迟滞为要!下皆仿此。) 乙 左劈 左劈与右劈之动作,本无甚差异,不过右手右足之动作,易以左手左足,左手左足之动作,易以右手右足而已。举一反三,学者即可于右劈诸动作中求之。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3)

1.第十七图,即第十六图之右劈式。照图中虚线所示,将右手握拳,由前方向下朝内收回,成一大圆圈而由胸口上伸,仍向原方打出。惟右手收回时,五指先须微屈,用力作拉物状,至脐旁始握拳,至胸口,更将臂扭向右转,使拳之掌心向右,而向前上方斜出,故打出之后,拳之拇指一方向外,小指一方向内,而掌心仍偏向右也。 同时右足向前偏右踏出一步,(步宜小,约五寸许。)名曰垫步。如第十八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4)

2.照第十八图虚线所示。左手向上扭转而握拳,(掌心向上。)成一小圆圈而由胸口向右上方斜出 ,与右拳成一交叉形;(右拳掌心向右,左拳掌心向左。)是时左足已有向前进步之意,而仍按住不动,如第十九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5)

3.照第十九图虚线所示,同时左手腕向右扭转,将拳放开,作推势向前劈出,其高与眉心相对。 右手腕向左扭转,将拳放开,作拉后势按下至脐之右旁而止。(掌心向下。) 同时左足向前踏出一步,(步须大而直进如矢。)使左膝与右足成一垂线,名曰进步。即成左劈式,如第二十图。 丙 左右迭进 自预备姿势演习至右劈,由右劈而左劈,更迭前进,至室之一端不能相容时而向后转,继续演之,至相当之时间而休止。丁 向后转 向后转有左转右转之分。如由左劈式向后,则须向右后转;如由右劈式向后,则须向左后转。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6)

1.向右后转—向右后转,系由左劈式之姿势而后转者。照第二十一图虚线所示,左手由前方向下朝内收回,成一半圆圈,至左腰际握拳,手腕扭向左转,使掌心向上而按住。 右手握拳扭向右转,亦使掌心向上,而停于右腰际。两手须同时动作。 同时左右两足,(左在前,右在后。)均用足跟着力,而向右后转,即如第二十二图,方向已易位矣。(参看第十一图步势。) 照第二十二图虚线所示,将右拳由胸口向前上方斜出,同时右足向前偏右踏出一小步,(垫步。)即成第二十三图之姿势。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7)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8)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19)

照第二十三图虚线所示,将左拳向前上方偏右打出,与右拳成交叉形,是时左足已预备向前进步而仍按住不发,即成第二十四图之姿势。 二十四图之姿势,即第十九图之姿势。方向虽易,动作不殊,故即照十九图之说明而动作之,即又成左劈矣。如第二十五图。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0)

2.向左后转—向左后转,系由右劈式之姿势而后转者。照第二十六图虚线所示,右手由前方向下朝内收回,成一半圆圈,至右腰际握拳,手腕扭向左转,使掌心向上而按住。左手握拳扭向右转,亦使掌心向上,而停于左腰际。(两手须同时动作。) 同时左右两足,均用足跟着力,而向左后转,即如第二十七图,方向已易位矣。(参看第十二图步势。)照第二十七图虚线所示,将左拳由胸口向前上方斜出,同时左足向前偏左踏出一小步,(垫步。)即成第二十八图之姿势。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1)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2)

第二十九图之姿势,即第十五图之姿势。方向虽易,动作不殊,故即照第十五图之说明而动作之,即又成右劈矣。如第三十图。戊 休止时之注意 不论演任何一路拳,至相当时间而休止时,需将演成之姿势摆住至一分钟之久,自己注意其误处而改正之。(如演劈拳至左劈式而休止,则将左劈式摆住是也。其他仿此。)己 姿势之校正 手势 不论左劈式右劈式之手势,两手之指俱张开,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虎口皆成半圆形,而指之各节,皆须微弯,两眼并须看住劈出之手之虎口。肩势 肩须前扣而劲,下垂而松。肘势膝势 劈出之手之肘须与膝成直线相对,不可参差向下拉回之手,肘须向腰紧裹。(以下各路均同。)臂势 任何动作,臂须作弧形,不可成显明之角度,须要如直非直,如曲非曲,方合。两拳以抱口中去。拳前上攒如眉齐。后拳随跟紧相连。两手抱胁如心齐。气随身法落丹田。两手齐落后脚随。四指分开虎口圆。前手高低与心齐。后手只在胁下藏。手足鼻尖三对尖。小指翻上如眉齐。劈拳打法向上攒。脚手齐落舌尖顶。进步换式阴掌落。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3)

第二路 鑚拳(功用)攒拳属水,其气之行,如水之委宛曲折,无不流到也。在腹内则属肾,在拳即为攒。演之而合法,则气和而肾足,反之则气乖而肾虚。气乖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而拳之真劲,亦不能出矣。学者当知之。一 预备姿势与劈拳同(即第一图至第九图之动作。)二 攒拳之步势攒拳与攒拳向后转之步势,完全与劈拳相同。故第三十一图,即为第十图;第三十二图,第三十三图,即为第十一图,第十二图也。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4)

劈拳要领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5)

转载▼我的老师杨俊秀是尚云祥高足辛健侯的顶门弟子.曾在1947年的东北国术擂台赛上获得优胜,解放后一度沉寂民间,1979年传统武术挖掘时.被沈阳市武协邀请“出山”传授形意拳。那时还没有“尚派”的说法,杨师教的就叫形意拳。云深、尚云祥把一生的修为通过“崩拳”形式表现出来.遂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盛名.杨师的功夫则集中体现在“劈拳”上.与人动手上去只是一下.一下就结束了。杨师讲他的老师辛健侯就是这样。戏称此为“大刀切白菜”。  我是1982年起跟杨师学拳的.曾多次亲见杨师以“劈拳”赢人。一次,在杨先生家里,跤坛名宿夏英久先生与杨师切磋,被杨师一个“劈拳”打得从屋内撞门飞出.砸塌了院子里的煤坯棚子.数月之后还感胸口不适。夏先生的儿子夏正平是我的师兄,他并不回避此事。还有一次,八卦拳师索玉峰与杨师过手,索使拿手的“乌龙绞柱”没绞动杨师,却被杨师身子一晃用“劈拳转身”打出三米多远。后来杨师“代师收徒”,传艺给索玉峰、刘振宇、肖鹏杰三人。  杨师的劈拳分掌式和拳式两种。不称“鹰捉”.者'‘劈拳”。杨师讲:“不明其理难得其功”,要求我们在练劈拳时逐项体会要领.并由此领悟形意拳的道理。  劈拳的起手是三体式,定式也是三体式.三体式是静止的劈拳,内里要体会劈拳发力后“刹”住的感觉。杨先生要求:“没事多站定式,长功夫。”杨师的三体式是双重的架子.这种架子上功较快,宜于发力,我初学那阵子.管站三体式“站别扭”.因为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别扭的。这个“别扭”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才不别扭了。回顾这一经历,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一、别扭期胸紧气浮,周身不得劲;二、顺遂期,心气平和,“紧”和“浮”都消失了;三、麻涨期,手脚发麻,脚像灌铅一样;四、平衡期,麻涨消失,身体又恢复平和。这时候就开始找劲,杨师会在我的指尖、掌心、前膝、后胯等处用掌拍、用手按,让我们体会争力;五、舒爽期,身体发热冒汗,周身清爽,到这个时候就越站越舒服.我每侧就可站一两个小时,身上劲力突增。  三体式的目的是把身体站“整”了,把力量站出来。力量有了还得靠练劈拳发放出来,达到控制自如。劈拳是五拳之首.在起落钻翻的锻炼上最为见效。有的人力大,但却发不出来。这是劈拳打得少了,有的人劈拳打得很畅.力量却很散,那便是三体式站得不够.所以站三体式和打劈拳二者不可偏废。长年站三体式的人一动手就能看出来.我的师兄杨明侠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劈拳从三体式开始.前手由小指到大指逐一卷曲.以腰身带动手臂拉回.这时前脚并不撤回,而是踏地助力.使重心后移.这样才增强手捋的劲力。杨师教拳在沈阳市灯光球场,常有摔跤运动员来玩,有体壮如牛者,竟被杨师一捋一个跟头。  捋后接着是起手一“钻”.前脚要直接踏上半步.脚尖外撇,在用法上这是一个暗腿。上手钻出要“小指翻天”.这时候不能只转手臂,要用腰身扭转使小指朝上,这样身上才裹住了,能裹得紧,才蓄得足。“额前顶”在“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劲从印堂发出,带动周身皆具前领之势。训练时杨师用手指抵住我的前额,让我体会前顶的感觉。与额前顶相对应的就是下颚内收。杨师做到了练拳生活化,平时把拳中的要领总带在身上,下颚内收尤其明显,人群中一眼就看出与众不同。此外还有“舌上顶”.为什么要舌上顶?因为站桩到了后期,倘腰运化不好,则肾气不足.嗓子发干,舌上顶则生津。下颚内收。才利于出津,脖一伸就不成了。能做到收下颚,就很容易齿扣。所谓“齿扣”,不是咬牙,而是搭上即可,嘴似闭非闭,似张非张。  后手的“落翻”与前手的“起钻”刚好相反.不是向前上,而是向前下.与后脚进步同时到位。这一“翻”的“气口”是呼气“吞一半吐一半”,要气落会阴“砸丹田”。一起一落,一钻一翻.丹田鼓荡,上下翻腾,周而复始.体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翻浪劲”。杨师在演示时,小肚子上会出现一“球”,像水中漩涡一样来回滚动。有一次,我把肚子一鼓,问:“丹田气下来了么?”杨师说:“差远了,慢慢练吧。”猛练些日子后,我小腹丹田处突突直跳,以为这下练成了,跟杨师一说,杨师吓了一跳,赶紧不让我练了。停了一段,这个症状才消失。杨师说,刻意追求往往欲速不达.还很危险,要自然生成才好。  前手劈出肩要尽量前伸,后肩要扣回,身体成45度,这时胸才圆,才抱得住。做到“圆胸”,也就做到了“拔背”。杨师演示时脊背的肉能提上去.看着很明显。与涵胸拔背同时的是沉肩坠肘,肩肘能垂下去,才能出暗劲。杨师肩膀不宽,而且还是柳肩.斜斜地下垂着,但腰很粗壮,整个身体呈“枣核形”。杨帅说:练劈拳要练得形体改变、气质改变,要变得虎背熊腰,而不是狼腰乍背。  在沈阳,练尚派形意的其他人,如井胜文、辛延海诸先生,打劈拳(鹰捉)前手都是俯掌,杨师却是不俯不竖的斜45度角立掌,说这样更适合坠肘和发力。掌要虎口撑圆,拇指尽力后张,第一指节再扣回来,五指如抓一球,要手似瓦楞,形同虎爪。杨师要求前手腕是直的,讲“指前顶”要有戳人之势,前手用力多少.后手就用力多少,前后手要打出争力。杨师强调打劈拳要发力,不能光比划样子,要在发力中求整劲。训练时杨师喊“一”,我们就劈左拳。定住七、八分钟,杨师喊“二”,我们换步劈右拳,一步一步沿着球场走。杨师就在人群中转悠,看到谁偷懒,谁姿势不对.就走过来用指头在你胳膊上敲一下,那感觉比藤条抽的还疼。杨师有时自己也练拳,他练得很慢很松,神气却很完足。杨师讲站桩打拳都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劈拳要“松腰坐胯”,腹能松,气能沉,腰才能松;周身松沉,体重通过两胯平衡地分布到两脚上,这时才是坐胯的状态。初练时我不懂,就去问杨师,杨师说:“看,就是这样。”一边做示范一边做讲解。等杨师认为我的姿势合格时,我的体会是前腿顶膝.仿佛能把脚抬起,有一种足尖点地的感觉,这时两腿才平衡,才出现“坐胯”。劈拳讲剪子股,所以裆是尖的。这一点不同于太极的开胯、圆裆。在行拳当中总是单腿过步,阴阳互换.“每见鸡形”加上裹翻才出珧一死折牙.所以化仉牙也是习态的。  杨师有一套形意三十六手,毛练五行拳的各种变法,其中劈拳希6个变法.每个变法杨师都指导利们操手。劈拳劲分“长、短、刚、炸柔”,杨师讲相互练习要打长劲,刁打短劲,尤其不能打炸劲。因为炸至是丹田一“炸”出来的抖绝力,如怛涛拍岸.极易伤人,杨师严禁我们拱手时用。杨师在与人较技时也很,J使炸劲.当时在灯光球场除了杨晰的形意班,还有太极、通背等别的#训班.杨师空闲时候就经常过去转我曾亲见杨师与人推手时两手搭在人身上,突然发力,人就飞出了.这是长劲的运用。  杨师功力大得惊人,往那一站前手可以吊人,没人能将他的前{扛直,他“嗯”的一擤气,扛他胳膊自人却“扑通”一下就坐在地上了。上有人说:“杨老师您露一手。”杨就哈哈乐着一扬胳膊,人不等他!劈下来转身就跑,因为大家知道头的劈拳太厉害。

如何找到形意拳的整劲

形意拳劈拳基本要求(形意劈拳劈拳要领)(26)

转载▼

整劲,是练功的一种追求,也是衡量功夫的尺度。前辈们对这个问题有大量精辟的论述,在这里我从肤浅层面谈谈个人体会。

首先,从意识上要解决一个短打观念问题。结合打劈拳的实例来说,见一位博友讲:劈拳不能打成推拳。我赞成他的意见。这里不是说推的动作对不对,而是分析为什么许多人把劈拳练成了“推拳”。形意拳是短拳,但一些人把它当作放长击远的拳法来练,尤其注重一拳一脚的招式,喜欢把手臂伸长去击打对方,不善于把周身的动作综合起来运作。什麽是劈拳?劈拳其形似斧。斧在哪里,斧不在手上,或者说手不是斧,整个身体才是斧。而斧子的刃部是从肘尖到手指尖,而不仅仅是手掌。所以打劈拳不能只注意手的动作,要使整个身体形成劈砸出去的动能,作用到斧子刃上。具体讲,劈拳的动作,从“消息全凭后腿蹬”,再借助自身躯干的束展、弹抖,在与对手身体接触形成摩擦力的一刹那,一沉一浮,一激一荡,整个身体既有向前的冲撞劲,又像钢锉、钩杆把对方拔根(俗称起浪劲),再加上腿脚的趟、踩、挂、绊等不同招法,使自身像一个充满动能的铁球,哪里都碰不得。此时,肘尖到手掌这个斧子刃成为全身的锋芒,以劈斫动作,干净利落的砍上一斧,才有劈拳的整劲。否则,只凭一只手臂,难有这种力度。举一反三,崩拳、钻拳、炮拳、横拳都能通过集中全身的能量,形成不同的“形”。形意拳讲究“一动而无不动”,其中就含有这个道理。

其次,在形体上要解决好动作协调的问题。懂得了使用整体力量的道理,还要讲究协调。做到手到身到,身到脚到,不能锣齐鼓不齐。还以劈拳为例。用劈拳技击,体现在动作的哪个情节?应是后腿蹬地达到最大力度,身体急速向前冲撞,而趟出的另一只脚尚未落地之时。对照这个最佳打击动作姿势,往往有的人手劈出去了,身体动作滞后,也有的两脚都落稳了,手还在那里发力,甚至手臂做出抖动的样子,则谬矣。形意拳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走起来整齐划一、干净利落。需注意这个特点。

第三,在状态上要松弛轻灵。形意拳有句著名的拳谚叫“遇敌好似火烧身”,对这句话有多种解读。我倒觉得也可理解为一种应急反应状态。日常,不留神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烫了一下(如不小心别人的香烟头烫了自己胳膊),什么感觉?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身体做出的应急反应速度难以置信,是常态下难以模仿的。这个实例提示人们,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人有一种快速调动身体内部思维、神经、肌肉、骨骼联动的机能。相反,精神紧张,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失去反应功能。打拳就需要这种状态。身体一接触,激灵一下,惊炸劲就出来了。不仅精神不能紧张,肢体也不能紧张。有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练拳时把拳攥得紧紧的,掌挺得硬硬的,殊不知拳一攥紧,掌一挺劲手臂就僵了,出手速度想快也快不了。我倒愿把绵张拳的握拳方法拿出来,请朋友一试,叫做“前手如捻线,后手如抚琴”,在接触对手身体时即紧,脱离了即松,是短拳手部放松训练的绝妙之法。脚也如此,形意拳的脚心涵空,五指抓地,并非一种常态,脚的摆调不仅要求放松,脚拇指还须轻轻一翘才灵便。蹬后腿时膝盖不能紧张,要向下松沉,像运动员起跑一样,才能把后蹬力传向前面,否则力量就会向上传导,被身体重量消耗掉不少,进身就慢了。

整劲空练不是好办法,要多多通过身体的接触,在应用中学习,才能尽快找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