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为什么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是始于张骞)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都知道那是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所形成的亚欧商路。不过,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却证实,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远在俄罗斯乌拉尔南部地区的青铜器与中原殷墟青铜器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南的一些公元前1700年至1500年之间的古墓中也发现了中国丝绸的碎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就明确记述过中国的丝织品,那时的丝绸是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衣料,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就曾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而且还是丝绸制品的狂热爱好者。

这样看来,在西汉张骞沟通丝绸之路之前的漫长时间里,亚欧大陆上就已经开始商业和文化交流了。

张骞为什么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是始于张骞)(1)

草原丝绸之路

这条早于西汉丝绸之路的亚欧大通道,现在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各个游牧民族的努力开拓而成的。这是一条横贯欧亚草原的古代交通路线,从中国北方的蒙古草原向西进入亚洲腹地,过乌拉尔河直至黑海北岸的南俄罗斯草原。这条草原大通道从中国中原地区开始,穿越黄河中上游的河套地区,沿着西北方向连接新疆的阿尔泰地区,再一直向西,经过西亚,最终抵达地中海北岸。其两端连结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两大文明地区——黄河流域的商周文明以及地中海的古希腊文明。

亚欧大陆上的草原地带并不是连贯、畅通无阻的,而是由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地理区域组成,即东端的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中部的阿尔泰山及周边地区、西端的俄罗斯大草原。不过,生活在其中的游牧民族擅长骑术且每年逐水草而居,正是他们把这三块相对独立的区域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古老的商贸通道。例如,在欧洲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斯基泰人,他们的历史足印就曾东至准噶尔周边的天山和阿尔泰山草原上;中国所熟悉的匈奴人也曾沿着这条古道从蒙古草原走到了欧洲;而强悍一时的突厥人也曾在历史上建立过从蒙古草原延伸到哈萨克草原的东西两大汗国。不仅是游牧民族活跃在这一区域,秦始皇东巡时,就是沿着燕山、阴山北麓这条草原通道返回咸阳的。

虽然中国的丝绸在古代的欧洲市场价值连城,被称为“黄金”,不过最早促成这条草原丝绸之路的货物不仅仅是丝绸,而是真正的黄金。黄金这种历史悠久的贵金属,是游牧民非常喜好的装饰品原料,既可以打制成首饰、装饰品,还是重要的货币,同样的,黄金在亚欧两洲的农业和城市居民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市场。大概在公元前8世纪到前7世纪,阿尔泰山出产的黄金就成为亚欧许多地区的最主要黄金来源,故而早期的亚欧草原大通道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路”。

张骞为什么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是始于张骞)(2)

沟通世界的游牧民族

亚欧大陆北部的茫茫大草原能成为横贯东西贸易、文化的最早通道,除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在其中长久穿行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其中担任“使者”的游牧民族。

亚欧大草原受制于生态环境,人们只能从事游牧生活,而游牧民族最突出的生活方式就是“逐水草而居”,他们因为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灾害、战争、饥荒等种种原因长途跋涉、往返迁徙,特别是距今3000多年前,亚洲北部草原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生活在那里的游牧部落大规模南迁西移,无意中开辟了东自蒙古高原、西至西亚和东欧的亚欧大陆草原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

早在周代史料上,就记载了当时生活在塞外草原的是俨犹人,他们分别在公元前823年和817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南侵活动,都是发生在当年的四五月间,这个时候本应该是牧草生长的季节,但是迫于天气严寒和干旱等原因,牧草不生长、牲畜少粮,而游牧民族的传统就是闲时劫掠,当他们南下的时候遭到了周民族的有效抵抗,于是俨犹人向西迁移,而这一举动引发了自东而西的民族迁徙浪潮。

张骞为什么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是始于张骞)(3)

而第一个充当亚欧草原通道开拓者的是历史上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他们主要活跃在哈萨克草原上,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时,他们从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诸如匈奴、月氏人等游牧民族那里贩来黄金和中国丝绸等商品,再转手到黑海沿岸,那里有不少希腊商人的集居点,他们也借助斯基泰人与东方保持贸易关系。

除了古老的斯基泰人,西域地区还活跃着羌藏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利安人等等,这些迁徙流动的游牧民族在无形中将亚欧大陆上最古老和先进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促成了世界早期不同文明圈的重叠和交流。中国的丝绸织品、粮食作物、冶铁技术、铁器、漆器及其他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通道输入到中亚和欧洲,而中亚和欧洲地区的金银器、名贵毛皮、牲畜、葡萄、芝麻、以及各种西域乐器,也是通过这条通道反过来输到中国腹地的。

后来,世界上影响重大的宗教也都是通过这条通道走向世界的,例如佛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不管是文化、贸易还是宗教的传播都促进了各地文明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