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

前言

戴安澜是国民党将领中很受蒋介石看重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戴安澜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师长进入缅甸同凶残的日军作战,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提笔写下了一首挽联。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

图 戴安澜旧照

毛主席虽然说很擅长写作,但是从来不轻易给牺牲的将士写挽联,尤其戴安澜还并非共产党人,毛主席为何要这样做?

戴安澜在缅甸为国捐躯

戴安澜是国民党200师的师长,他是作为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的,因为当时在缅甸的英军和日本人的战斗中屡屡失利,为了援助同时反法西斯战壕中的盟友,蒋介石便派遣戴安澜前去缅甸。

戴安澜心里清楚,此时虽说是帮助英军,其实在抗战时期,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何尝又不是在帮中国自身解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戴安澜在带着队伍进入缅甸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成功阻挡日本人在缅甸的扩张,争取反法西斯的早日胜利。

当时的戴安澜所带的部队,在武器装备上并不占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害怕这些困难,而是坚信胜利终究还是属于自己的。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2)

图 抗日队伍资料图片

戴安澜的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牵制日本人,但是真的踏上缅甸这块湿润闷热的土地,戴安澜和他的士兵才发现,他们原来把问题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因为缅甸完全不同于中国,那里山高林密,隐藏着太多的毒虫,而且经常会有雾,在雾重时甚至看不清道路。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戴安澜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誓要在这里打开局面。条件的艰苦并没有浇灭戴安澜必胜的信心,在1942年的同古战役中,他带领将士们一起修筑了工事,来抵挡日寇的攻击,英军表面上愿意协助,但是实际的战役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戴安澜知道自己的队伍与敌人力量悬殊,就和自己的手下说:

“师长牺牲了,副师长代理,副师长牺牲了,参谋长代理,直到队伍里剩下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小鬼子过了同古!”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3)

图 戴安澜和妻子王荷馨及孩子们合影

战士们听了戴安澜的话,顿时感到热血沸腾,他们此行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牵制住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魔爪。

在戴安澜的指挥下,200师的战士们坚守同古12天,这十二天里,虽然200师方一定伤亡,但是也歼灭了不少日寇,日寇在与200师的较量中,领略到了中国军人的坚强,他们虽然武器精良,始终未能占领同古。

让戴安澜感到无奈的是,这时的英军却提前撤退,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改变计划,下令让戴安澜带领200师回国。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4)

图 戴安澜写给妻子的信

戴安澜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也是极其不情愿的,因为他的士兵在这里流下了鲜血,他多么希望能够再继续消灭日寇,给死难的弟兄们报仇,奈何军令如山,他只能踏上撤退的路途。

但是在危机四伏的缅甸,撤退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回到国内,他们不得不穿越无人的高山密林,身后还有日军疯狂的围剿和追杀。

尽管戴安澜的队伍撤退得很迅速,还是被日军包围了,在与日军的激战中,戴安澜不幸腹部中了三枪,他顿时血流如注倒了下来,身边的战友赶忙扶住了他,但是因为当时没有医疗条件给他做手术,他在中枪之后,只能简单包扎,准备回国之后治疗。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5)

图 戴安澜将军之墓

日军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追杀,此时戴安澜又身负重伤,而整个200师经过这几日的激战,战斗力已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在这危急关头,幸好当时雾气浓重,日军看不清目标,也就没有贸然开枪进攻,戴安澜的参谋长曾经在日军中留过学,此时急中生智,使出了一招障眼法,他用日语对日军说:

“不要开枪,自己人。”

日军在大雾之下,本来也看不清前方,再加上听到如此熟练的日语,就以为是他们日本人,没有继续追赶。戴安澜的队伍趁机将日军甩开了,但是戴安澜的伤势却明显很是严重,士兵们只好给他做了一副担架,抬着他赶路。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6)

图 为了守护山河,无数英雄像戴安澜一样献出了生命

可是不幸的是,戴安澜还没有等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伤口就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化脓了,就在离祖国仅仅只有三四十里的地方,戴安澜这个满心报国的将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他才只有38岁。

毛主席为戴安澜作诗祭奠

戴安澜牺牲后,身边的战士们准备让他落叶归根,所以想要将他的遗体送回中国安葬,但是缅甸的气候实在太热了,只好选择将戴安澜将军的遗体火化,在火化时战友们想起戴安澜一生为国尽忠,如今客死异乡,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后,蒋介石也感到很是难过,他一直都很信任戴安澜,而且之前他们的私交也很不错。蒋介石在得知戴安澜牺牲后,为他写下了挽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不仅是蒋介石,在戴安澜的骨灰被运回中国后,昆明的百姓听说是戴安澜的骨灰回来了,自发的前去迎接,他们泪雨连连,表达对抵御外侮的英雄的崇敬之情。

戴安澜当时的家乡已经被日本鬼子占领,无奈之下只能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广西全州的湘山寺内。当时人民群众知道戴安澜将军殉国的事迹后,都自发地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将军。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7)

图 戴安澜的手迹

然而,戴安澜牺牲后,他的妻子儿女陷入了生活困顿的境地,老百姓的眼泪却无从改变国民党政府的无情,也无法改变戴安澜家人眼下遭遇到的困境。

戴安澜的妻子王氏,和戴安澜本来是包办婚姻,但是戴安澜一点也没有嫌弃王氏的意思,还给她娶了名字叫荷馨,他在和王氏结婚后,耐心地教她读书和写信,夫妻二人相处的很是愉快。

但是戴安澜毕竟是军人,经常很久都不能够回家,只能是通过信件向王荷馨表达心中的思念和牵挂。王荷馨心里理解丈夫的家国情怀,虽然说不能见到丈夫戴安澜,但是她心里一直深深地爱着他,并且为他抚育着4个属于他们的孩子。

在王荷馨听说丈夫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她悲痛欲绝,甚至想要追随丈夫而去,但是王荷馨看到自己的4个孩子还小,所以就选择坚强地活了下去。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8)

图 中国远征军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在那兵荒马乱的乱世,王荷馨只是一个小脚的女子,又带着4个孩子,他们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便如此,王荷馨还把国民政府给的抚恤金捐了出去,建立了一所以戴安澜的名字命名的学校。

学校虽然王荷馨克服重重困难办起来了,但是在把国民政府的抚恤金花光后,一家人的生活到了极为困顿的地步,甚至于还要变卖家里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去换一点可怜巴巴的钱,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戴安澜家人的困境,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任何实质性帮助,蒋介石最初祭奠戴安澜,不过是想鼓动更多人为他的反动统治卖命,并不是真正重视和戴安澜之间的情谊。

与蒋介石不同的是,毛主席虽然说是共产党的领袖,但是在心里十分崇敬像戴安澜这样为民族献身的英雄,所以他在得知戴安澜牺牲后,为戴安澜写下了一首五律,来纪念这位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而战死的英雄,毛主席所写的原诗如下: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9)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主席在这首诗中,歌颂了戴安澜不畏死亡,勇敢打击日本法西斯的英雄气概,同时对戴安澜的牺牲表示非常的惋惜。

毛主席是胸怀宽广的领袖,虽然说戴安澜并不是共产党人,甚至是蒋介石的爱将,但他为国捐躯的壮举,还是值得肯定和颂扬的。

周恩来也为戴安澜写下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八字挽联。

戴安澜以死报国的民族精神,已经跨越了意识形态的藩篱,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承认他的功绩,并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

然而让人感到讽刺的是,戴安澜生前一直效忠于蒋介石,他的妻子王荷馨和四个年幼的孩子,却在蒋介石所统治的国统区,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王荷馨也像所有失去丈夫的寡妇一样饱受磨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了相对平稳的生活。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0)

图 戴安澜和家人合影

王荷馨在国统区带着孩子生活得无比艰难,却始终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帮助,她的孩子们当时嗷嗷待哺,却不得不和她一起忍受贫穷的折磨。

王荷馨在贫困的生活中,渐渐看清了国民党政府伪善的面目,就不再对国民党政府抱有希望,而且再加上国民党的反动政策让太多的百姓无以为生,她这个文化不高的女性,也就对局势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1949年时,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就准备逃往台湾,在他逃跑的时候,也带走了很多国民党有关的要人,就连似乎已经被他们国民党遗忘很久的王荷馨,也被通知去往台湾避难。

但是王荷馨此时有了自己的主意,并没有去往台湾,而是选择留在了大陆。当时的王荷馨不免也有些忐忑,不知道共产党会不会善待自己这个国民党将领的遗孀,不过出于想要在丈夫戴安澜埋骨之地近一点的考虑,她毅然选择留了下来。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1)

解放之后,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了解到戴安澜的遗孀和孩子们生活贫困时,对他们十分同情,在派人前去了解他们家里情况时发现,他们家里不仅稍微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就连粮食都没有多余的,仅仅只有一袋小米。

我们党的工作人员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都不由得很是难过,没有想到戴安澜马革裹尸,在他去世后,妻子儿女居然生活得如此清苦,他们在了解到情况后向上级做了汇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王荷馨和孩子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

戴安澜的孩子们成年后去缅甸祭奠父亲

在1956年,中共认定戴安澜的革命烈士身份,戴安澜也就成为为数不多的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烈士。

戴安澜的孩子们也因此享受到了烈士遗属的待遇,不像在国统区一般饥寒交迫。戴安澜的四个孩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在学校里非常的用功和刻苦,凭借着努力学习,后来他们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在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生活的时日久了,他们越来越明白蒋介石的统治走向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于蒋介石的政策不得人心,对曾经忠心追随国民党的戴安澜将军的遗属尚且都冷漠到让人心寒,可想而知广大人民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2)

图 戴安澜的儿子戴澄东来到了缅甸

戴安澜的幼子戴澄东在父亲戴安澜牺牲时只有两岁,但是在母亲王荷馨的讲述中,他心里刻下了父亲戴安澜的影子,就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去父亲戴安澜曾经战斗过,并且牺牲的土地上看一看。

王荷馨在孩子们长大以后,虽然说生活上的重担减轻了,但是她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戴安澜,她尤其是看到外面成双成对的老年夫妇,回家总是会忍不住垂泪。

最让王荷馨感到痛苦的是,自己虽然思念戴安澜到了极致,但是却没有一次在睡梦中梦到他,王荷馨毕竟是旧式女子,心里多少有点迷信的思想,就认为是丈夫戴安澜牺牲在了异国他乡,他的魂至今都没有回到祖国。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3)

图 戴安澜的儿子为父亲出书《戴安澜传》

王荷馨心里思念丈夫戴安澜,就经常和孩子们念叨说:

“你们的爸爸他魂还在缅甸,要不他一定会托梦给我的,你们一定要去缅甸看看他。”

孩子们听到妈妈王荷馨提起爸爸戴安澜,眼泪顿时模糊了双眼,他们心里知道妈妈王荷馨所谓的“招魂”一说,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答应妈妈王荷馨,将来找机会去爸爸戴安澜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王荷馨晚年一直活在和戴安澜的回忆之中,她每次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关于爱国人士的报道,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丈夫戴安澜。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4)

图 中国远征军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行军路线

她的心里总是在想,要是丈夫戴安澜没有在缅甸牺牲,看到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该有多好,可惜如今她只能把千言万语对着丈夫戴安澜的遗像来倾诉了。

王荷馨由于长期的心情抑郁,后来在晚年便患上了疾病,病痛的折磨使她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她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这次自己可能真的熬不过去了,她唯一惦记的,就是自己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去戴安澜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如今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这个心愿了,王荷馨在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儿女们说:

“你们一定要去你爸爸牺牲的地方看看。”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5)

图 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为戴安澜题写的挽辞

儿女们见母亲王荷馨气息奄奄,还惦记着此事,就含着眼泪点了点头。王荷馨怀着对戴安澜的思念,在1971年离开了人世,但是她的孩子们却永远记下了她的愿望。

在王荷馨去世40年之后的2011年,戴安澜的小儿子戴澄东也成了一个花甲之年的老翁,退休后的他,想起母亲王荷馨当年的愿望,就准备亲自前往缅甸一趟,祭奠自己的父亲戴安澜。

因为戴安澜牺牲的地方,属于缅甸的军事禁区,所以戴澄东为了这次缅甸之行,与缅甸政府取得了联系,缅甸总统得知是当年戴安澜将军的后人要来,所以很快就同意了,并且还帮助戴澄东安排了人员来寻找戴安澜当年牺牲茅邦村。

戴安澜的副师长(戴安澜在缅甸牺牲后)(16)

图 毛主席有着宽广的胸怀

戴澄东在到达茅邦村后,想到自己父亲戴安澜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离开了人世,他的泪水夺眶而出。缅甸当地的华侨知道戴安澜的儿子戴澄东来了,都自发为戴澄东安排住宿以及其他事宜。戴澄东面对华侨们的热情,一时之间十分的感动。

戴澄东看着茅邦村的景物,想起爸爸戴安澜在这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低声说:

“爸爸,你知道吗,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不受日本人欺负了,可是你走的太早了,我和哥哥姐姐都好想你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