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

作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河南农业大学 王万章 屈哲 姬虹

小麦收获机械有哪些种类?什么样的机型适合当地小麦收获生产作业?

小麦收获机械的类型很多,考虑各地自然条件,主要利用的小麦收获机械类型有轮式,履带式以及适合丘陵山区的割晒机等。

轮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比较适合华北、东北、西北、中原地区以及旱地环境作业,以收获小麦为主、适合于长距离转移,曾是异地收割、跨区作业的主要机型。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1)

图为轮式小麦收获机

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比较适合华中及以南地区的水旱地或水田湿性土壤作业,适用于小麦和水稻作物的收获。由于便于装卸,受小麦跨区机手欢迎。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2)

图为履带式小麦收获机

小麦割晒机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由于丘陵山区地块小,而且分散、地面坡度及落差大、山间道路窄小且崎岖不平,机具田间作业、转移困难。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3)

小麦割晒机

适合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小麦品种性状包括(1)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好;(2)根系发达、茎杆坚韧,抗倒伏,抗穗发芽能力强;(3)抗病性强,中抗赤霉病,兼抗条钙、白粉、纹枯病;(4)成熟时落黄好,成度一致,灌浆完成后脱水快,不落粒。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4)

小麦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小麦最后成熟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常言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所谓的九成熟,实质是小麦的蜡熟末期。这时候是收割小麦的最好时机。此时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已全部转黄,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在22%左右,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品质好,产量最高,生理也完全成熟,是收获的最适时期。

收获过早,小麦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收获过晚:不仅易落粒折穗,而且使千粒重降低,丰产不丰收。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5)

实际生产上也要根据收获面积大小确定收获时机,小面积收割宜在蜡熟末期,大面积收割宜在蜡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麦在适收期内收获。留种用的麦田宜在完熟期收获。收获时还要根据气象情况,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折穗、穗上发芽等情况,应适当提前收割。

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前要做哪些准备?

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前要做好充分的保养与调试,使机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以降低故障率,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小麦正式收割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以对机器调试后的技术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并根据作业情况和农户要求进行必要调整;

试割时,采取正常作业速度试割20m左右距离,停机,检查割后损失、破碎、含杂等情况,有无漏割、堵草、漏粮等异常情况。如有不妥,对割刀间隙、脱粒间隙、筛子开度、风机转速等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整。调整后,再次试割,并检查作业质量,直到满足要求方可进行正常作业。试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倾听机器工作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除了做好小麦收割机准备,麦收作业前还需要哪些准备?

麦收前要进行田间调查,查看待作业地块的大小形状、小麦产量和品种、自然高度、种植密度、成熟度及倒伏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提高作业质量和减少损失。

要标记或填平地块中的沟坎、深沟、凹坑等;清除田间障碍物,若不能清除,应设立明显标记,以免碰坏割刀;若地块中有水井、深坑等,必须事先人工将其四周小麦割净,其宽度为1.5m 左右为宜,以免发生危险;要考察联合收获机通过道路宽度,有无高处障碍,改善田间通道,便于联合收获机通过。

小麦收获机械田间作业操作技术注意事项?

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条件的不同及时对机具进行调整,使联合收割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

选择合适的作业行走路线。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逆时针向心回转、梭形收割等行走方法。在具体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转弯时应停止收割,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因分禾器、行走轮或履带压倒未割麦子,造成漏割损失。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6)

联合收割机两种作业路线

联合收割机通常情况下有两种作业路线

一是四边收割法。对于大块麦田,开出割道后,可采用四边收割法。当一行收割到头,收割机中部与未割作物平齐时,向左转弯60°;一旦收割机尾部超出未割作物,边升割台边倒车,边向左转弯30°,使机器横过90°,割台刚好对正割区,换前进挡,放割台,继续收割。

二是两边收割法。对于长度较长而宽度不大的田块比较适用。先沿长度方向割到头后,左转弯绕到割区另一边进行收割。这种方法不用倒车,提高收割效率,但需要开割道时,应将横割道开出约5m宽。机手应善于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田块条件总结切合实际的操作方法。收割时尽量走直线,防止压倒一部分未割作物,造成损失。田边地角余下的一些作物可以待大面积割完后再收割,或人工割下均匀地撒在未收割作物上等待收割。对于不同宽度割台的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当拐180°弯耗时小于拐90°弯耗时2倍时,采用梭形式行走路径耗时最短;当拐180°弯耗时大于拐90°弯耗时2倍时采用回转式行走路径耗时最短。

割茬高度应根据小麦的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以5~15cm为宜。割茬过高,由于小麦高低不一或机车过田埂时割台上下晃动,易造成部分小麦漏割。同时,拨禾轮的拨禾作用减弱,易造成落地损失。在保证正常收割的情况下,割茬尽量低些,但最低不得小于5cm,以免切割泥土,加快切割器磨损。

拨禾轮的转速一般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不宜过高。拨禾轮高低位置应使拨禾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2/3处为宜,其前后位置应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适当前移,以增强拨禾能力。拨禾轮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作业损失增加。

根据NY/T995-2006《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要求,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总损失率≤2.0%、籽粒破损率≤2.0%、含杂率≤2.5%。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和导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响小麦脱净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应为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和破碎。清选损失和含杂率是对立的,调整中要统筹考虑。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减少清选损失。作业中要经常检查逐稿器机箱内秸秆堵塞情况,及时清理,轴流滚筒可适当减小喂入量和提高滚筒转速,以减少分离损失。作业中要经常检查机箱内秸秆堵塞情况,防止堵塞。

小麦收获作业速度如何控制,如何防止拥堵?

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通常情况下,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割。当小麦稠密、植株大、 产量高、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好作业速度,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保证作物喂入均匀,防止喂入量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增加破碎率。当小麦产量高、湿度大或者留茬高度过低时,以低速作业仍超载时,适当减小割幅,一般减少到80%,以保证小麦收割质量。

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应以发挥最大效能为原则,在收获时尽量以大油门作业。减小油门会降低前进速度,引起滚筒转速降低,造成作业质量降低,甚至堵塞滚筒。

小麦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要根据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档位。通常情况下,小麦亩产300~400kg时可选择二档作业;小麦亩产量在500kg左右时应选择一档作业;当小麦亩产量在300kg以下时,地面平坦且机手技术熟练,小麦成熟好时,可选三档作业。

倒伏小麦与过熟小麦如何收获?

倒伏小麦收获时应首先对联合收获机割台进行调整并可安装辅助装置。

拨禾轮的调整包括:拨禾轮前后和高低位置的调整,拨禾轮弹齿角度的调整。一般收获倒伏小麦应将拨禾轮向前调整,使弹齿的位置在最低点时处于护刃器前端150~200mm,拨禾轮高低位置以弹齿可以接触到地面或距地面20~50mm为宜,调整时以保证切割器在切割作物前拨禾轮首先将倒伏作物扶起为原则。由于收割倒伏小麦时,拨禾轮扶起小麦的阻力比正常收获时要大得多,为保证弹齿有效扶起小麦,延长弹齿与小麦的接触时间,一般弹齿角度向后或向前偏转15度或30度。顺倒伏小麦收割时,弹齿向后偏转;逆倒伏小麦收割,则弹齿向前偏转。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7)

倒伏小麦收获

由于收获倒伏作物时,负荷增大且不均匀,脱粒入口间隙在保证脱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增大入口间隙,防治物料不均匀引发堵塞等故障。要尽量降低割台高度,减小收获速度。倒伏严重时,尽可能按倒伏方向收割,使拨禾轮在切割器前扶起作物,减少切割损失。同时要适当增加风量,调好风向和筛子的开度,以糠中不裹粮为宜。

过熟小麦收获时,茎杆过干易折断、麦粒易脱落,脱粒后碎茎杆增加易引起分离困难,收割时应适当调低拨禾轮转速,防止拨禾轮板击打麦穗造成掉粒损失,同时降低作业速度,适当调整清选筛开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茎秆韧性较大时收割。

如何安全开展小麦收获机械化作业生产?

(1)驾驶员必须经农机管理部门的技术培训,并取得收割机驾驶操作或农田作业证。

(2)出车前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做好机器保养,注意行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收割机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3)收割机上可乘坐接粮员1人,不准乘坐与操作无关的人员。收割机任何部位上不得承载重物。

(4)新的或经过大修后的收割机,使用前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磨合试运转。未经磨合试运转的,不得投入正式使用。

(5)发动机启动前,应将变速杆、动力输出轴操纵手柄置于空挡位置(履带式机型应将工作离合器置于分离位置)。

(6)收割机起步、接合动力(或工作离合器)转弯,倒车时应事先鸣喇叭或发出信号,并观察机器周边是否有人,接粮员是否坐稳;起步、接合动力挡时速度应由慢逐渐加快;转弯、倒车动作应缓慢。

(7)作业中,驾驶员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倾听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响声或故障时,应立即停车,排除故障后才继续作业。

(8)接粮员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如发现出谷口堵塞或其他故障时,应立即通知驾驶员停机并排除故障,在机器未完全停止运转前,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出粮口,以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严禁在机器运转时排除故障,禁止在排除故障时启动发动机或接合动力。

(9)收割机在较长距离的空行中或运输状态时,应脱开动力挡或分离工作离合器,长距离道路行驶时,应将割台拉杆挂在前支架的滑轮轴上。

(10) 机组在转移途中或由道路进入田间时,应事先确认道路、堤坝、便桥、涵洞等能否承受机组重量,切勿冒险通行。

(11) 作业过程中,水箱水温过高时,应立即停车,待机器温度下降后再拧开水箱盖,添加冷却水。如果发动机缺水严重过热时,应立即怠速运转,降低机器温度后,再慢慢加入冷水。严禁停车后立即加入冷水。

(12)田间固定脱粒时,应事先将拨禾轮上的传动皮带放松卸下,并取下拨禾轮,以便手工喂入作物。喂入时要尽量均匀,防止堵塞。脱粒时,驾驶员应自始至终在驾驶位置上,以免发生意外。

小麦机械收获后如何安全贮藏?

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特别是遇到高温高湿天气,要对小麦进行摊晾、通风。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小麦种子入库要达到纯、净、饱、壮、健、干的标准。小麦入库的质量标准是: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容重在750g/l以上;杂质在1.5%以下;其它质量标准以国标规定的中等标准为准。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收获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8)

高温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低温密闭储藏: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低温冷冻储藏:利用冬季低温时,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度上下,而后趁冷密闭,对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但低温密闭的麦堆,要严防温暖气流的接触,以免麦堆表层结露。小麦在冷冻的条件下,还可以保持良好的品质。

粮仓密闭防湿:对于贮藏量大的仓库要密闭门窗,包装种子应按规格堆放;散装种子堆的上面覆盖经清洁、曝晒消毒处理的草苫或麻袋等,压盖要平整、严密。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全媒体中心

编辑:润田 王心怡 李芳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