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

捞刀河,长沙县母亲河,有“长沙第二大内河”之称,呈东西走向横跨长沙县,流域面积1204.8km2,占长沙县总面积的68.61%,承载了全县七成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中北部区域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是驱动长沙县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捞刀河发源于浏阳市石柱峰周洛东北隅的迷人谷,在明、清史志图文中,长沙县境捞刀河作“涝塘河”。“涝塘河”改名“捞刀河”,与这里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有关。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

俗传三国时蜀将关羽取长沙,在浏阳河入湘江口的骆驼嘴,刀落入水,刀上煅烩的青龙遇水而活,逆水而上游至涝塘河,关羽门将周仓下水捞取宝刀。

从而骆驼嘴改名落刀嘴,涝塘河改名捞刀河,这一说法流传至今。因地理位置特殊,易涝易旱,捞刀河甚至被讥之为“尿泡河”。 世世代代勤劳的人们在这里耕作生活,让捞刀河拥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十足的烟火气息。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4)

捞刀河春华段

捞刀河过浏阳永安镇界碑桥进入长沙县境,已为下游。金井河、浔龙河、白沙河等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汇入其中,通过捞刀河最终与湘江相连。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5)

这里是捞刀河与长沙县相遇的第一站——春华镇。地处长沙县东部,是县境内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乡镇,因“春华秋实、人寿年丰”而得名。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6)

捞刀河入境春华,上演了3个漂亮的“几”字型大湾。三湘第一渡,春华渡槽,便是横际在捞刀河 “几”字型大湾的高空。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7)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8)

它由108个桥墩稳稳托住桥身,高25米,全长2100米,相当于湘江大桥的两倍,是湖南省内最高、最长的大型水利设施。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9)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春华、谷塘、黄花等地常年陷入干旱困境,几千亩农田因缺水而颗粒无收。改革开放之初,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争取到500万元国家水利投资,召集上万民工,奋战三年,终于建起这“三湘第一槽”。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0)

自此,春华渡槽潺潺流水,不舍昼夜地流淌,如母亲的乳汁般,滋润着春华、黄花两镇数万亩的农田,就连干旱死角,也有渡槽渠水汩汩流来,确保年年丰岁。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1)

自古以来,春华就是湘赣和湘汉线上的驿站。紧邻捞刀河”几”字型大湾末端的,是有着显著明清风格的春华老街。

20多家老字号,撑起了当年的繁华集市。早几年,春华老街改造,这栋木质结构的两层楼被特地保留了下来。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2)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协议在这里签订,揭开了湖南和平起义的序幕。恒丰楼有幸见证了当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捞刀河—金井河

捞刀河蜿蜒流经春华境内长达8.5公里,离开春华镇后,捞刀河流入黄花、果园两镇。在果园镇的台田咀,捞刀河接纳了它在长沙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金井河。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3)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4)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5)

金井河发源于长沙、平江、浏阳三县界山—龙头尖,一路向西南,相继纳入范林河、麻林河、浔龙河等支流后注入捞刀河。两河交汇处,嘴上水田高于两岸,屋建其上,故名台田咀。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6)

从台田咀沿金井河逆水而上,这一带古迹众多,与这些古迹相依相存的是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离河畔不远的李公庙,原是为纪念行医救人的李公真人而建,后改造为学堂,田汉就是在这里发蒙的。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7)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8)

果园镇老街上的杨泗庙,纪念的是民间传说里的斩孽龙英雄——杨泗将军。在湖南民间,杨泗将军与关公享受同等拥戴,这是起源于湖南民间的特有信仰。如今,旧庙已不复存在,但关于杨泗将军的斩龙传说,依然在很多临水的地方流传着。

金井茶园

沿金井河继续北上至长沙县东北角的金井镇,一幅灵动的人间烟火画卷映面铺开。丘陵地貌间处处是四季常青的纵横茶田,茶田里间种三叶草、桂花、玉兰等植物,既提升了土壤质量,也增加了观赏性。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19)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0)

每到春茶、秋茶采摘时节,茶尖新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表露出出人意料的灵气和美貌,茶农们在茶园埋首飞舞着指尖,孩童们在阡陌交通的小路嬉闹游玩。

品茶是一种乐趣,沏茶是一门艺术。坐落在茶园里的这栋两层楼“白色茶馆”,是供游客观茶和品茶的地方。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1)

走进馆内,一场茶艺培训课程正在进行。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学习茶艺,要学的不仅是各种茶的沏泡技艺,对于这群小孩来说,让他们从小接受高雅的传统文化熏陶,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心性。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2)

茶叶市场流传一句话,“西湖有龙井,湖南有金井”。素有“小长沙”美称的金井镇,因金井得名,而现在,它因”茶乡小镇”声名远播。湘丰、金井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3)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4)

为使茶产品和茶文化更好地结合,金井镇以“清和金井”的茶文化精髓为主线打造“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旅经济发展之路。

双江烈士陵园

金井河的源头,历称龙头尖,长沙县境内最高峰,是长沙、平江、浏阳3县界山,有“鸡叫三县”之称。对于当地人而言,龙头尖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上古神话到文明起源,龙头尖从未缺席。中国人信奉龙,而龙头尖俨如蜿蜒东来的高翘龙头,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被当地人视为本地龙脉始祖,故长沙人又称其为少祖山。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5)

一方山水育一方英豪,明清以来,龙华山英才济济。在龙华山余脉——蛇山西麓,一位位铮铮硬骨的英雄就躺在大山的怀抱之中。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6)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7)

大革命时期,双江一带涌现289名烈士,更有吴文炳、黄敦厚等满门忠烈,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今天这片热土的美丽与安宁。从这一带还走出了李维汉、杨立三等革命前辈,他们给龙华山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安 沙

金井河在台田咀注入捞刀河后,继续前行。此时,它在长沙县境内的旅程已过大半。在安沙镇河嘴上,捞刀河迎来了长沙县境内的最后一条支流——白沙河。白沙河源于玉池山、隐居山。两河交汇处一洲,呈三角形,屋建洲嘴上,故名河嘴上。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8)

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的棠坡清代民居-恬园,白墙青瓦,错落有致。恬园始建于1854年,由当时的光禄大夫朱玉棠所建。旧时,文人墨客常相聚于此,吟诗作赋。朱玉棠之子朱昌琳曾为清末湖南首富,乐善好施,多次资助地方公益事业。“诗书继世,忠厚传家”是数辈棠坡朱氏处世立人的信条。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29)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0)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1)

在捞刀河与白沙河的三面环绕里,拥抱的是古道南来的千年驿站——安沙镇。

安沙镇位于长沙县中部,与县城星沙一河之隔。这里西南濒临白沙河,旧时经常山洪泛滥,百姓希冀安居乐业,故名安沙。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2)

安沙境内水碧山青天蓝,坐落于众岭群峰之中的五龙山水库,有自然形成的山冲35个,山灵水秀,景象万千;生机盎然的万亩花卉园里,在智能化温室大棚下,不同品种的花卉苗木茁壮成长,待到合适的时节,他们将被送往外地,装点更多人的生活。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3)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4)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核心,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 以维护河湖健康生态为重点,加强捞刀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截污治污,持续改善河流水质,着力推进水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捞刀河流域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5)

长沙捞刀河景色(无边风景四时新)(36)

如今,这里已不见摆渡人,不见州上渔民,不见旱涝灾害。随着生态修复、河道治理的开展,“涝塘”早已旧貌换新颜,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新的传奇又将在这里发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