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磁浮轨道试验线(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竣工)

永磁磁浮轨道试验线(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竣工)(1)

位于江西赣州的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近日完成联调联试并顺利竣工。天津港保税区企业中铁六院集团与江西理工大学、中铁工业等联合完成项目研发、设计、制造与施工。目前,参建各方已初步完成永磁磁浮空轨列车的产业化技术验证。

永磁磁浮空轨是一种新型、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安全、经济、智能、绿色等特点。项目的竣工将引领我国新制式、接入级轨道交通开启新篇章。

补齐交通系统短板

轨道交通是目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地铁、轻轨等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存在建设周期长、建设及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为此,近几年国内新制式轨道交通不断涌现,如云轨、空轨、智轨等。在轨道交通领域,空轨属于后起之秀。目前,国内共修建7条空轨项目,分别是成都中唐新能源空轨示范线、青岛四方空轨示范线、开封空轨示范线、湖北江夏空轨示范线、大邑空轨示范线(在建)、恩施青云崖空轨示范线(在建)、兴国永磁磁浮空轨试验线。作为空轨技术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中铁六院集团参与了全国7条空轨的建设工作,其中设计5条,咨询2条。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北部,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的原材料和技术也都诞生于江西这片红色土地,项目通过稀土永磁阵列实现“零功率”磁浮,稀土资源也来自江西本地,因此项目又被称为“红轨”项目。“‘红轨’将空轨和磁浮技术完美结合,具有低能耗、少占地、适应好、可移植的显著优点,是中低运量接入级交通和旅游交通的新选择。”中铁六院总经理陈国栋表示,这些特点让永磁磁浮空轨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机场接驳、商务中心、特色小镇等常规环境,在沿江、环湖、海边、高寒、荒漠等困难条件下也能大显身手。

永磁磁浮轨道试验线(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竣工)(2)

开拓技术体系蓝海

据了解,“红轨”开拓了独立于常导电磁悬浮和超导悬浮之外的磁浮技术新体系,系统应用了无人驾驶、北斗定位、5G通信、多系统融合等新技术。项目由稀土永磁悬浮系统、直线电机牵引驱动系统、智能定位与通信信号系统、运行控制与安全保障系统、轨道支撑与牵引供电系统、车辆装备系统等部分构成。目前,“红轨”已初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PCT国际专利5件,发明专利60多件(已经授权52件),正在形成一系列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红轨”与其他轨道交通项目有何主要区别?陈国栋表示,基于永磁阵列实现零功率斥力悬浮,使“红轨”能耗和运维成本更低。悬挂式设计,在绿化带立墩形成独立路权,使项目具有少占地、不影响地面交通的优势。装配式建设使施工速度更快、更加环保。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的优势,也让“红轨”能广泛适用于中低运量接入级交通需求和文化旅游交通线路。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专家表示,作为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工程试验线,“红轨”的顺利推进,不仅是针对不同交通出行需求,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更便捷的交通网络的积极尝试,更是探索以重大工程应用带动稀土永磁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延伸稀土产业链的有效措施。

“红轨”涵盖了永磁材料、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智能制造、电机驱动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红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铁六院集团发挥经验和优势,实现了轨道交通、空轨、永磁悬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牵头编制了首部永磁磁浮空轨交通设计标准,并根据永磁磁浮空轨的技术特点,首次提出轨道梁结构变形控制要求;首次开发了适用于永磁磁浮空轨的车线桥耦合分析系统,首次尝试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采用基于北斗卫星系统进行列车定位,轨旁电子标签精确校位的信号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