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有没有普通百姓能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以唐君毅、牟中三为主的四位学者,发表了:为中华文化告世界人民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是心性之学,即宋明理学、心学,并认为宋明理学、心学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期。

文章发表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和震动。这说明这篇宣言不被广大学者及社会各界所认同。

实际上,中华文化的高峰期是在先秦的诸子百家时期。

老子《道德经》主题思想:尊道贵德(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类社会规律、规范),是真理,是真知,具有普世价值,将惠及全人类。

以孔子、孟子以主的儒家思想精髓是:仁、义、礼、智、信。

仁,即仁爱,仁善。义,即正义,大义。礼,即礼仪,礼节。智,即重教,启智。信,即诚信,信誉。

老子道家思想,孔孟儒家思想精髓合起来,即中华文化九字诀:尊道贵德,仁义礼智信。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核心和精髓,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是对中国哲学思想三大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华文化九字诀,在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科、学术、话语)中,在中华民族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中,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将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有没有普通百姓能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