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杜撰典故万分可恶(长知识苏轼为何用)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苏轼的一生,以读天下书为志,以交天下友为乐。从驸马王诜【shēn】,到文人黄庭坚,再到僧人佛印,苏轼的朋友可谓是各行各业,遍布四海,陈慥【zào】便是其中之一。

苏轼杜撰典故万分可恶(长知识苏轼为何用)(1)

(《河东狮吼》陈季常剧照)

陈慥,字季常,眉州青神人,工部尚书陈希亮第四子,出生于官宦之家,家资颇丰,在洛阳有宅院,规模堪比公侯府,在河北有良田无数,仅靠收租便可富甲一方。总之,陈家很富,季常命很好。

但是,陈季常与父祖不同,他有点像贾宝玉,性情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单纯醉心于诗书文学,尤其热爱佛道禅学。陈季常年少时嗜酒好剑,挥金如土,成家后干脆舍弃了洛阳的房产、河北的田地,隐居黄州龙丘,自称龙丘先生,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苏轼杜撰典故万分可恶(长知识苏轼为何用)(2)

(《河东狮吼》剧照)

陈慥其名,或许你并不是熟悉,但有一个故事你必然听过:

苏轼被贬黄州后,与同居此地的陈慥志趣相投,结为挚友,二人常在一起唱和诗文,谈佛论道。陈慥喜好蓄纳声妓,常以歌舞宴客,但他的妻子柳氏十分凶悍善妒,每当歌女在陪,她便醋意大发,用木棍敲打墙壁,访客知趣,只好散去。

后来,苏轼特地写了一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调侃陈慥家有悍妇,惧内怕妻: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杜撰典故万分可恶(长知识苏轼为何用)(3)

(苏轼剧照)

苏轼的这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看似随意调侃,但毕竟是文豪手笔,其中必有值得玩味品读之处。试想一下,为什么要用“河东狮子吼”来比喻陈季常的悍妻柳氏呢?

首先,河东乃是柳氏的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所谓郡望意思就是某地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

诗圣杜甫有诗云:“河东女儿身姓柳。”柳氏自古便是河东的名门望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被称为柳河东。所以用“河东”代指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有典故,有出处,有事实根据,非常恰当。

在古代,用地名指代人名非常常见,一般只有能代表某地的名人,才有殊荣被如此称呼,比如著名的王临川(宋朝)、张江陵(明朝)、李合肥(晚清)、康南海(晚清),等等。(各位读者还知道哪些地名代指人名的情况,欢迎留言赐教。另外,笔者这里提到的几个人,你猜到是谁了吗?如果知道,不妨留言写出你的答案。)

苏轼杜撰典故万分可恶(长知识苏轼为何用)(4)

(《河东狮吼》悍妻柳氏剧照)

再来说说“狮子吼”背后的深层含义。苏轼与陈季常都是研习佛法之人,而“狮子吼”一词正是来源于佛教。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代指“如来正声”,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妻子柳氏一声吼,陈季常便如百兽见到狮子般伏地不敢动,用“狮子吼”来形容他惧内,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这便是典故“河东狮吼”的出处,后来因被宋代文人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如今更是被反复拍成影视作品,脍炙人口,非常经典。另外,除了用“河东狮”比喻女人凶悍善妒,相对的,也用“季常癖”来比喻男人胆小惧内。

以笔者来看,陈季常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他能尊重妻子,实为好丈夫。而且,他出身名门,却不为功名所累,不贪权,不爱财,热衷于结交文人骚客,醉心于研究诗文佛法,实乃雅士。

参考资料:宋·洪迈《容斋三笔》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