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这里与您相遇。您的每一次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都是我创作之路前行的动力,感恩彼此的相伴,让我们一起墨润书香。

1845年,28岁的梭罗远离尘世喧嚣,来到家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起了他心中最向往的简朴的隐居生活。

梭罗亲手搭建一间小木屋,屋里没有华丽的地毯、优雅的家具,以及精致的厨房,装饰极为朴素。他仅靠着自制的一把斧头、一把刀、一把推车,劳作耕耘,自给自足。

他盖房子,种粮食,阅读写作,丰富精神世界,亲近大自然。梭罗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人们,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也正是在这隐居的两年时光里,他写出了风靡全球的文学经典之作——《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一段简朴宁静的隐居生活。

恬淡的文字蕴含无穷无尽的思想力量,田园的宁静带我们走进梭罗素雅的精神世界。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1)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

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

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

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旅途。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2)

19世纪初期,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都在疯狂地追求享乐生活,导致环境出现了日益恶化,大自然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雾霾的空气、随处可见的垃圾、无时无刻的噪音,侵蚀着城市的安宁,也让梭罗深感痛心。

于是,他做了一个不被世人理解的决定。他放弃了丰厚的生活,带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来到了离康德镇不远的瓦尔登湖。

湖光春色中,梭罗望着大自然给予的无穷生命力,才感到了一丝舒畅和解脱。

梭罗对人的生命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之一,是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人与动物及与自然的关系。

他在湖畔和林中两年多的生活中,和禽兽为邻,鸟儿在他的房檐下歌唱,松鼠在他的脚边蹦跳,兔子在他的门前讨要吃的,连老鼠都会在他家的地板下安全生活……

两年的独处,梭罗重建了自己的内心。感知到人的一生,名誉都是羁绊,减轻不了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所有的苦难都在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指引我们向内探寻生命的本真。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3)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对自由有了更深的顿悟。

他始终坚信,一个人灵魂所需要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而现在这种简单质朴的生活这才是他自己想要的。

他对大自然充满了深深的敬畏,更饱含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尤其对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的深度和纯度实在令人吃惊,清澈,深绿,像一口天然大井,面积却多达六十一英亩,四周全是橡树和松树,谁都看不见它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只有下雨和蒸发。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4)

梭罗不知疲倦地奔波,寻觅周围的河流和湖泊,找到它的出口和入口,发现它冬天的水位比夏天高,竟然与一般的多雨和干旱没有关系,它的涨落需要多年才能完成一次,而这种特殊的涨落会把湖岸清理得秩序井然;他还用种种事实推断出它的不同一般的石砌湖岸的形成,用科学的理由阐述湖水清澈的状况,用令人信服的描述向人们宣布: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上帝的水滴”。

与大自然的朝夕相处,与禽兽的友好相处,使他更加敏感地体会到四季更迭对情绪的影响。

“我们延宕在冬天里,可春天已经来了”,而春天的作用竟然是这样的: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5)

梭罗于一八一七年七月十二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小镇。马萨诸塞州是美国革命开始的地方,而小小的康科德地灵人杰,是一个文豪辈出的地方。

爱默生是梭罗的邻居和最亲近的朋友,对梭罗产生了很大影响。霍桑在康科德住过一段时间。梭罗起码见过惠特曼,对惠特曼十分仰慕。他们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家,还是不拘常规的思考者。

梭罗的祖上,不管是父亲方面的还是母亲方面的,都还算殷实人家。不过梭罗的父亲约翰·梭罗不擅理财,做事常性也不太够,多次起落之后开了一家铅笔厂,那是他父亲的最成功的作为。

梭罗的一些亲人有一些常人没有的嗜好,比如梭罗的哥哥约翰是一个业余的自然主义者,从小就把梭罗带进了森林和田野。梭罗因此从小喜欢大自然,肩背猎枪到森林里走动。不过梭罗从来没有用枪打过野兽,到了成年后更是厌恶杀生。这些小时候的经历也许是他后来到森林里建造小屋,接近自然的原因之一。

读完康科德一所私立学校后,梭罗于一八三三年考入哈佛大学,主攻文学。不过梭罗不是一个喜欢为自己设立方向的人,他更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在校期间他成绩很好,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杂文,看样子会在文学上有所作为,但是毕业后他却回到了故乡康科德。在这里梭罗和哥哥约翰开办了一个私人学校,但是哥哥不久得病,他们的办学事业因此中断。

此后,梭罗再没有过更大的打算,在父亲的铅笔厂干过一年,其余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四处走动和旅游,有了什么感触写下来,寄出去发表。不过他生前只出过两本书:一是自费出版的《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二是《瓦尔登湖》。但是他写下了大量的日记,都是在他死后出版的。大约在一八五九年左右,他患上了肺结核病,久病不愈,于一八六二年五月六日去世,时年还不到四十五岁。

梭罗一生都是那样简单而纯洁,如同他所深爱的瓦尔登湖那么绿莹莹,蓝澄澄,照出了周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照出了周围的世界。也许正是因为他心里平静,平和,对周围的世界才能从独特的角度进行思考,他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思想者。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6)

在《瓦尔登湖》一书里,梭罗的思考更加成熟,更加全面,更加有利于普通人的修养,以下摘取数例,以飨读者:

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的成功,往往是朝臣式的,而不是帝王式的,武夫式的。

所有的人,不是穿上什么好衣服才可以干事情,而是有事情可做就行了。

车子套在马的前面既不漂亮,也没有用处。

文明之人,就是更有经验、更有智慧的野人而已。

最费钱的东西从来就不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房子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座位而已——如果是一个乡村座位则更好。

我之所以对商业刮目相看,是因为它的进取精神和大胆作为。

人在思考或者工作时总是孤独的,不管他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例外。

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小房子里真正用功学习的学生,如同在沙漠里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孤独。

我在我的房子里备有三把椅子:一把独处时坐,两把朋友来时坐,三把交往时坐。

你大可不必把你的声誉建立在你请人吃饭上。

一个人,快跑有多少危险,安坐也有多少危险。

我相信,倘若所有的人都像我当时那样简单地生活,偷窃和抢劫是不会发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是因为在各种社会里,一些人拥有了更多的东西,穷奢极欲,而另一些人拥有不够,缺吃少喝。

善与恶之间,从来没有过瞬间的休战。

在多数情况下,做饭已经不再具有诗意,只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智者得到的印象是普天下都还很幼稚。

毒药到头来未必就能把人毒死,伤筋动骨不一定就是致命的。

地球的表面是柔软的,人们一踩就会出现痕迹;同样,人的心灵也会走出一条条小路的。

有人一旦早起床了,便会对朝霞吹毛求疵。

一只活狗总比一只死狮子强得多吧。

真理这张脸特别经得起磨损。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在我们所在的地方,而是处于一种虚假的位置上。

爱吹毛求疵的人就是待在天堂里也能挑出毛病。

热爱生活吧,哪怕一贫如洗。

灵魂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

一只呆头鹅只会是一只呆头鹅,你怎么打扮它都没有用。

总之,梭罗的一生是特立独行的一生,他所向往和推崇的极简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花花绿绿的世界把我们的眼球吸引得越来越紧,眨眼的瞬间我们都担心错过了多少精彩。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生命才是最精彩的,认真对待生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题。

梭罗瓦尔登湖深度解析(与梭罗一起远离喧嚣)(7)

诚如梭罗告诉我们的:“通过我的试验,我起码明白了这点:倘若一个人信心满怀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过上他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会在平常的时光里获得意外的成功。”

所以,梭罗大声向我们呼吁:“探索你自己吧!”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美文共赏,子陌期待与您共勉,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