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君为什么有熊氏(考古发现楚国并非)

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内外姓氏文化专家和姓氏组织代表共两百余人与会,共同倡导传承和保护中华姓氏文化,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这篇文字就来聊聊本人姓氏的来历。

之前有次在某平台看到有人给拙作《先秦古国志》差评,理由居然是“看作者的名字以为是日本人,买到书打开看作者简介才知道是江西人!被骗了。”这个理由实在有点……后来上度娘一查,才知道日本还真有这个姓氏。日本有个学者叫林屋辰三郎,出版有《京都》《古代中世艺术论》等作品。不过本人的“林屋”与日本林屋氏毫无关系,来源是道教的天下第九洞天——苏州林屋洞天。

根据《汉学堂丛书》辑《河图绛象》,吴王阖闾曾派龙威丈人于林屋洞天取出大禹书一卷,上面写着174个不认识的字,阖闾拿过去问孔子是什么字?还说是赤乌衔来赠给吴王的。结果孔子说,当年孔某在西海听到一首童谣,说是盗走林屋洞的大禹书会亡国,但您问赤乌衔的书我就不知道了!吴王阖闾害怕,就把书还回去了。

楚国国君为什么有熊氏(考古发现楚国并非)(1)

《吴地记》引《洞庭山记》,也说了阖闾派令威丈人去林屋洞天探寻,令威丈人手持蜡烛,日夜不停走了七十天都没到尽头。后来回报吴王说,刚开始入的时候洞口很窄,弯着腰走了数里路到达一个二丈高的石室,里面有石床、石枕、石砚、石几等。灵威丈人将石几商的三卷素书取回,阖闾拿过去问孔子是什么字?孔子说是夏禹著的神仙之事。阖闾再次派令威丈人入洞,这次二十多天就返回了,说有异虫扑火,以及石燕、蝙蝠,无法再前进。

总之,本人笔名来源于林屋洞天,与日本氏无关;宋朝的俞琬自号林屋山人,清朝的王维德自号林屋散人,都是这个来历。不过,也有朋友不知道日本林屋氏,但却以为我姓林……其实,本人真名不是姓林屋,也不是姓林,而是姓熊。这里又有个有趣的典故,当年考江苏公务员过了笔试,然后报了个面试包过培训班,结果同宿舍的那哥们姓牛……这真是庞统到了落凤坡一般的感觉,果然就是包过班也没过。这么说您应该记住了。

然后正式开始聊熊姓的来历。首先要说的是,虽然今天的姓和氏已经没有分别,但姓和氏在周朝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人之前很多文章中也有提到过。今天我们的姓氏,实际上大部分在周朝是氏而不是姓,但是在用法方面又更多是来自姓的内涵。在周朝,姓表示血缘,是不可以变化的;氏表示家族,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楚王的熊氏出自芈姓,但熊氏又可以分出屈氏、昭氏、景氏等贵族,但大家都是芈姓,这是不会变化的。

楚国国君为什么有熊氏(考古发现楚国并非)(2)

熊氏最早的一个人,史书记载的是——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可见黄帝为有熊氏。《周本纪》说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困在羑里,后来闳夭等人用“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行贿,结果周文王才被释放,看来有熊氏还一直延续到商周之际。但黄帝的后代似乎都不以有熊为氏,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有熊氏更多信息。

熊氏的真正出处是周朝的芈姓楚国,当然也算是黄帝的后代。根据《史记·楚世家》,楚国先祖出自黄帝的孙子颛顼高阳(五帝之二),也就是屈原说的“朕高阳之苗裔兮”。高阳的曾孙叫重黎,重黎担任帝喾高辛(五帝之三)的火正,被赐封号为祝融。重黎为帝喾讨伐叛乱的共工,但后来又被帝喾所杀,而以重黎的弟弟吴回继承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有六子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季连为芈姓,季连的孙子叫穴熊。

芈姓族人传到商周之际,《楚世家》说当时的族长是鬻熊。鬻熊侍奉周文王,他的曾孙熊绎以熊为氏,被周成王封在丹阳,史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也就是楚国立国开始,最早大概在今天河南淅川。不过,楚国与周王朝渐渐走向敌对,据说周昭王就死在伐楚路上。周厉王时,楚国熊渠子居然一口气封三个儿子为王,不过后来迫于压力取消。春秋初年,楚武王再次称王,当时莫敖(最高军政长官)叫屈瑕,这就是屈原的先祖。

楚国国君为什么有熊氏(考古发现楚国并非)(3)

楚武王时期,楚国开始向中原扩张。到楚成王时,城濮之战败于晋文公。楚庄王又打败晋景公,问鼎中原,成为春秋第三位霸主。楚庄王之后,楚国开始衰弱,于楚昭王时被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郢都。楚惠王时期开始中兴,并进入战国时代。楚悼王时期任用吴起变法,北伐中原。楚怀王时期攻灭越国,楚国实力达到全盛,但不久就开始衰弱。楚顷襄王时期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先后迁都于陈郢、寿郢,到楚王负刍时期灭于秦将王翦。

值得注意的是,楚国鬻熊以上的谱系来自西汉的记载,期间经过了不断的攀附、增饰的过程,未必反映了实际的历史。比如在《左传》中,楚国祭祀的先祖只有祝融与鬻熊,但在战国的荆门包山楚简、江陵望山楚简、新蔡葛陵楚简中,楚国祭祀的也只有“三楚先”,即老童、祝融与鬻酓(即鬻熊;一作穴酓,即穴熊)。在《山海经》里,提到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这个太子长琴发明了流行音乐。游戏《古剑奇谭》也提到此人。

要注意的是,《吴越春秋》里提到逢蒙弟子楚琴氏震慑诸侯,那么楚琴氏应该就是楚王,琴氏明显来于太子长琴。那不是和楚国熊氏来源于鬻熊矛盾吗?其实,太子长琴的原型应该就是作为祝融之子的鬻熊。但在上述考古材料中这个字却又是“酓”(本义饮酒),“琴”“熊”大概都是后起假借字,与古琴、狗熊无关;而“芈”姓在周代也作“嬭”(本义母亲)。可见,楚国是“嬭”姓而“酓”氏。

至于“芈”(本义羊叫)和“熊”氏,不见于先秦考古资料,有可能是秦统一后对楚人的丑化蔑称;与之类似的是燕国的“燕”在战国都称“郾”,都用动物来比喻。有的学者望文生义,竟以为楚国图腾是羊或者熊,实则都是荒谬至极的观点。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