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沐月而生,一路向阳!

大家好,我是沐月生,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关注我及时获取更多资料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1)

主要施工范围:亲水平台、木桥混凝土桥柱及码头结构。

1工艺流程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2)

2施工方法

(1)施工前期准备

① 准备桩基施工所用记录表格、拟建平台工程施工图及与桩基工程施工有关的地质勘察报告等技术文件,并做好桩基的定位工作。

② 现场搭设生活临建设施。在钢筋进场之前钢筋加工场地需要平整。工程桩施工场地应在施工前平整硬化。现场挖小型泥浆池,泥浆随时用车外运。生产用电由网电或采用现场发电机。

③ 工程桩施工顺序:钻机先施工试验桩再施工普通桩。从内侧往主辅道侧边退边打,以方便施工车辆通行。根据泥浆排放及循环的需要修筑封闭良好的泥浆沟槽,沟槽深度以50厘米为宜,主沟宽宜50厘米、次沟宽宜40厘米。

④ 用于测量定位的经纬仪、水准仪应在有效标定期内;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机械性能状态。

⑤ 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做好有关资格证明文件的报验工作;并根据钢筋数量、规格及焊接接头数量进行钢筋机械性能和焊接质量的复检。

⑥ 复核控制基线、水准基点,并作好书面交接记录;控制桩图的书面确认。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桩基施工影响处并加以妥善保护,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及相关资料。

⑦ 用油漆在钻机钻杆上标明孔深的相对位置(钻杆长度)。

⑧ 做好施工前与设计单位、监理对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

(2)测放桩位

① 依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桩位平面图、控制桩图。

② 测放工具:ET02电子经纬仪,DS32水准仪,50m钢尺,铁锤,长度500mm的钢筋。

③ 测放方法

a 根据控制桩图放出平台主要轴线控制点、复核准确(控制点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明显标记,同一轴线上的控制点尽量保持通视)。

b 根据桩位布置图与轴线控制点,计算出各控制点与临近桩位的转角和距离并做出详细放线说明。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3)

c 复核放线说明。

d根据放线说明测放桩位。

e 此计算数据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测放,测放完毕后须由技术负责人验线完后(验线尽量用与放线说明不同的计算方法),方可报监理验线(桩位放完钢筋头要露出地面20mm左右,以便验线)。验线完后砸入地面,并洒上白灰作标记,以免碰撞发生位移。

f 埋设护筒前,须重新复核桩位。

(3)埋设护筒

① 护筒应有足够的刚度,高度为0.7m~0.8m,顶端应设加强圆环,内径应比设计桩径至少大100mm以上;

② 护筒要埋深、埋牢、埋正,周围用粘性土回填后夯实;

③ 埋设完毕后,须重新确定桩位(十字交叉)并及时测量筒顶边沿水准标高。

(4)钻机就位

① 钻机要保持垂直度、刚度、同心度;并将该孔的桩号、护筒标高、设计孔深、吊筋长度写在钻机的白板上。

② 就位后钻机基础要平整、稳固,防止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倾斜、位移。

③ 确认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钻尖、桩位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在钻机侧壁上安装线锤,长度为1米,随时监视钻机的垂直度,线锤偏差控制在5mm之内。

④ 用木楔固定钻机,确保在钻孔过程中不移位。

(5)钻进成孔

① 开钻时,保持钻杆垂直,控制泵量,轻压慢转,在入土深度6米范围内钻头在吊紧状态下钻进。

② 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查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超过5mm立刻停机调整。

③ 钻进中应经常注意孔内异常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停车,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后再恢复正常施工。

(6)一次清孔

钻孔至设计孔深后,将钻机提高到离孔底20厘米左右,利用钻机采用正循环清孔,泥浆由泥浆泵输进泥浆管在钻头的上方射出,带动钻渣沿钻杆与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上升到孔口溢进沉淀池,为确保挤扩成型时护壁效果,清孔后孔口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3~1.4。一次清孔时间不宜少于20min。

(7)挤扩成盘

① 设备检查

a电路、油路是否畅通;

b 易损件磨损情况,尤其是油管、油管接头及弓压臂、弓压壁轴等要害部位;

c 根据孔深检查油管、接长杆长度。

② 空载试机及盘位控制

a 在各孔护筒标高测定后,将各承力盘盘位标高换算成深度值,由技术人员下达给操作班组实施;

b 进行入孔前试机,检查弓压臂、油管工作状态、检查油缸、油管接头是否漏油,检查油压表工作是否正常(油压表必须在有效标定期内),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c 记录空载试机时弓压臂挤出与收回的时间,填写记录表,与设备性能良好状态时弓压臂挤出与收回的时间作对照,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d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挤扩班组长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汇报,以便采取妥善措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④ 挤扩成盘作业

a 挤扩机入孔前必须测量孔深及泥浆比重,若孔深不够或泥浆比重达不到一次清孔的要求,不能进行挤扩作业。

b 吊车起吊挤扩机必须垂直、对正入孔,严禁碰撞护筒及孔壁。

c 按照技术员下达的各盘位的深度值及挤扩机接长杆上的深度标识,把挤扩机下放到各盘位成型作业,每根桩成型3个承力盘;挤扩成盘的顺序是:先施工下盘,然后施工中盘和上盘;参考地质报告和挤扩压力值可能对每根桩的三个承力盘的标高作相应的调整,使挤扩压力值与持力层厚度达到最佳效果。

d根据地勘报告和桩身详图,确定承力盘在地层中的位置和贯击数。在挤扩施工时,地面液压站反映的首次挤扩压力值上盘应在18~22MPa,中盘和下盘应在23~25MPa,并应在盘位下3m范围内每50cm进行试挤扩,查明盘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挤扩过程中,如果在设计盘位上液压站达到最大额定功率后尚未挤开,可适当上调盘位。

e 在挤扩成型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密切注意挤扩机上升情况、挤扩压力值变化情况、油位下降量及孔内泥浆液面下降,若出现异常情况,班长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

当泥浆面下降较大,应及时补充泥浆,保持水头压力,以防塌孔。

f 每个盘主挤扩8次,补挤扩8次;第1次主挤扩完成后,向顺方向转动22.5度进行第2次主挤扩,然后向反方向转动11.25度做第1次补挤扩,再向顺方向转动33.75度做第3次主挤扩,然后向反方向转动11.25度做第2次补挤扩,重复以上第3次主挤扩和第2次补挤扩步骤,直至第7次补挤扩完成后,向顺方向转22.5度做第8次补挤扩,完成一个承力盘的挤扩作业。为保证每次挤扩转角的准确性,须用刻度盘并标注角度。

g 挤扩作业完成时,应慢提设备;钻孔班组及时补浆,以防塌孔;挤扩设备提出孔后,用测绳检测孔深,并根据挤扩作业前后的孔深计算出挤扩后孔底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小于10mm,进行承力盘自检、下放钢筋笼、下放导管,用导管采用正循环清孔;若沉渣厚度大于10mm,用钻机回钻,采用和一次清孔相同的方法进行正循环清孔。

⑤ 承力盘自检

a采用《挤扩灌注桩技术规范》条文说明中推荐的盘径检测器,自检率100%。

b盘径检测器在使用前必须对主绳和副绳的落差和盘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标测,并请现场监理监督;在检测时必须保证将主绳和副绳同步下放以防止盘径检测器倾斜。

c若盘径检测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重复挤扩与自检步骤;若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立刻向总包单位、监理及设计单位报告,迅速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d配合孔径检测单位对成孔、成盘后的孔径、盘径及垂直度的检测。

(8)钢筋笼的制作与吊放

① 根据设计图配筋绘制钢筋下料图,尽量做到经济节约,少下废料。

② 钢筋笼长与配筋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③ 主筋搭接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10d,并保证主筋同心度。

④ 螺旋筋通长范围采用满点焊。

⑤ 搬运时要防止扭转弯曲,安装时应对准孔位,垂直下放,避免破坏孔壁;根据每个孔护筒的标高确定该桩的吊筋长度。

⑥ 钢筋笼应设有保护块措施,采用混凝土滚动球垫块,间距3~4m。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主筋间距

±10

2

箍筋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长度

±50

(9)灌注导管安装

① 导管不得有弯曲、凹陷,接头须用密封圈阻水,用前应试装。

② 导管在桩孔内的位置应保持居中,防止跑管,撞坏钢筋笼并损坏导管。

③ 导管安装须在钢筋笼安装后抓紧进行,导管入孔深度控制在距孔底0.5m左右。

(10)二次清孔

导管全部入孔后,再次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利用导管正循环工法用稀泥浆进行清孔并换浆,使孔底沉渣≤100mm;用于测孔深的测绳必须每天用钢尺复核;混凝土灌注前孔口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0以下。二次清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40min之内。

(11)拔护筒

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注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12)桩头制作

根据试桩单位的要求桩顶标高与地坪标高一致,制作直径同桩径,高度150mm,厚度4mm钢桩帽;桩身混凝土初凝后,将桩顶混凝土剔至好的混凝土面上;桩顶上设5层Ф8钢筋网片与主筋焊接,网片间距50mm;将预先制作的桩帽放在剔凿好的桩顶上,素土填实;在桩帽内浇注比原桩身高一标号的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抹平;桩头浇注后加以苫盖,并用土覆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