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静夜思(扬州慢读书随记)

近些天,被疫情禁锢在家,闲极无聊,遂把去年这个春天去江南旅行的照片翻出来制作抖音。翻到扬州,忽地就想起了姜夔的《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的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即1176年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作者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萧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出自《诗经·五风·黍离》,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而姜夔的《扬州慢》,也是运用今昔对比,抒发国家昔盛今衰的情感,同样做到了淋漓尽致。

扬州自古繁华,金兵南侵,洗劫扬州以后,便荒凉破败,让人目不忍视。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姜夔匠心独运,运用今昔对比手法写景抒情,全词98字,化用杜牧诗句多达37字,眼前所见荒凉之景,和杜牧笔下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相生,意境深远。同时,我想,上片写自己的情感,悲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已经把自己的感情推向一个高度。下片如何再进一步,作者巧借杜牧来表达自己的昔盛今衰的感伤,杜牧不是写出了很多歌颂扬州繁华的诗句吗,现在扬州如此破败,杜牧那样的才华,能表达此时此刻的心境么?化用杜牧的诗句,可以为自己的词作增添文学色彩,丰富内容,同时也把感情抒发推向更高的境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红药年年开放,姹紫嫣红开遍,却无人欣赏,“寂寞开无主”,写尽了无限的“黍离之悲”。哀婉低回,极尽缠绵悱恻之情,表现了婉约风格。

词作者给我们的启发是,写文章不能不借助别人的智慧,化用名典名句也是一种可借鉴的方法。写出来的东西不仅要让读者看懂,还要清晰地表现是怎么写的,让人读懂你的用意,你的手法。《扬州慢》无疑是千古佳作,宋词名篇汗牛充栋,许多已记不全,惟这首记的一字不差。

扬州慢静夜思(扬州慢读书随记)(1)

扬州慢静夜思(扬州慢读书随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