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一题记

今年农历正月十八,是我和老伴结婚50周年纪念日。中午,老伴做了几道拿手菜,我打开一瓶茅台酒,倒了满满两盅。正当开怀畅饮的时候,大女儿在昆山用手机与我们视频连线,祝贺我们金婚快乐。接着,二女儿也从苏州送来了祝福。也许是商量好了,两个人还分别发来657元红包,合计1314元,寓意“一生一世”。

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1)

人生如戏,往事如诗。时间稍纵即逝,50年多少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起伏跌宕,我们相互搀扶;多少家庭重担的压力,我们共同扛着;多少喜悦与幸福,我们共同分享。回首往事,感情的思绪就像潮水一样,冲出记忆闸门,奔腾而出……

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2)

姻缘,婚姻就是一种缘分,我与妻子牵手更是一个奇缘。原先我家住沈灶公社九龙大队,她家住小海公社红星大队,两地相隔10多里,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一次,经媒人介绍,我来到她的邻居家相亲,她们母女俩也来凑热闹。结果,我相亲没有成功,反而对她产生好感。她当年不足20岁,从未谈过恋爱,想不到对我也一见钟情。在媒人的撮合下,我俩不久便订了亲。买不起金戒指,我送给她一只铜戒指。她的爸爸妈妈说,只要你们齐心协力,以后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她伸出手指高高兴兴的戴上这枚铜戒指,并送给我一副亲手缝制的鞋垫,鞋垫中央绣着一个“正”字,暗示我在人生路上要走正道,做个光明正大的人。

过了两年,我们终于携手婚姻殿堂。母亲将祖传的一对金耳环摘下来作为宝贝送给儿媳妇,家里还凑了188元礼金,没有“三转一响”,更没有轿车楼房。娶亲时,她没有坐轿子,也没有坐轿车,而是坐着自行车来到了我家。我们的婚礼也极为简单,没有婚纱,没有司仪,更不在酒店,只是在茅草屋里摆了4张方桌,邀请亲戚朋友吃喜酒,品尝“六大碗”。

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3)

进入“洞房”,我便暗下决心,从此以后一定要有丈夫的担当,做妻子的坚强后盾与靠山。妻子到了生疏环境,起初不太适应。因此,蜜月期间,我坚持每天陪她回娘家看看。满月后,白天干农活,晚上偶尔陪她一起回娘家,她渐渐的淡化了恋家情绪,适应了新的生活。当年腊月,大女儿出生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岳母经常过来照看孩子,步行很不方便。于是,妻子产生了回娘家生活的念头。妻子是岳父母的独生子,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但是,我是父母的长子,当时社会上没有长子去岳父母家“倒插门”的先例。加之,翁婿关系有时比婆媳关系更复杂,一下子令我左右为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夫妻之间的爱情占据上风,我作出了重大决定,女儿出生百日那天,毅然去岳父母家倒插门当女婿。

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4)

爱情是生活的源动力,奋斗才是幸福的根本保障。到小海安家落户后,妻子在生产队劳动,我去小海砖瓦厂做工。忙活了4年,全家积蓄只有1000元现金和10000块砖头。于是,我们夫妻俩一起去大中农场割茅草,苦干了3个冬天,兑换了50000多块砖头和3000多片泥瓦,于1981春天建起全村首屈一指的砖木结构大瓦房,左邻右舍交口称赞。接着,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从事农副产品经营,真正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我决定做公益事业,支持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再后来,我又迷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这些年来,我的每次改行,每项决策都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她是一位得力的贤内助,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大管家。在县城工作的20多年中,我只有周末才回家帮助做一点事情,家里的一切都甩给她。她既要种承包田,又要忙家务;既要服侍老人,又要培养孩子,我觉得这辈子亏欠她太多太多。

金婚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我们金婚)(5)

风风雨雨五十载,坎坎坷坷半世纪。50年来,我们俩不仅同甘共苦,而且患难与共。我永远不会忘记,患肝炎住院治疗的那段日子,妻子整天守护在床前。妻子先后两次手术,我同样在医院相伴。我们一起尽了儿女的责任,将双方的父母养老送终。我们还倾其所有供两个女儿读书,找到了理想工作,组成幸福的小家庭。漫长岁月,我们相濡以沫,无怨无悔。

两心相悦,岁月如歌。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爱情变成了亲情。生活的平淡虽说磨掉了一些热度,但感情会更加的理智和自持。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携手走过了50个春秋,相依相伴50年的爱,就像珍藏了50年的陈酿,清香醇和。50年的考验,我们亲如手足,历久弥坚。唯有变化是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渐渐多了,但是心态越来越年轻。如今,家里的承包地流转了,我们住进了镇康居工程别墅,安享晚年生活。我们相依在春的怀抱里,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 江苏盐城陈万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