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学习窍门(如何使地理学习变有趣)

上周去拜访了高中时期的地理老师,去的时候他正在上课,随即我们在教室门外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笑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地理吗?

学生(理直气壮):不知道

老师:因为你学了地理,你就知道中国的黄金、钻石大都分布哪里,知道哪里的水果好吃,

知道哪里的工业发达,知道什么气候该造什么房子,就算以后到了社会上也可以做一个导游。

诚然,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天体的运行,海陆的变迁,气候的运动,资源的储备,

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适度增长,环境的治理保护等等,

都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上去横跨范围很广,知识量很多,

如果碰到一个古板,或者功底不足的老师,很容易就会失去学习的乐趣。

那么,有没有一些有趣地,学习地理的方法呢?

地理的学习窍门(如何使地理学习变有趣)(1)

1.和历史相结合

根据发生的历史事件来学习地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因为历史史实不是孤立的,而在某一个地区上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孤立的,

将历史和地理联合起来学习,就会凭空增加很多乐趣。

比如,秦,汉,唐等都是在关中建都的。

那么,关中这片土地有什么优势呢?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这片土地的易守难攻。

"关中左淆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湾维天下,酉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再比如历史上的黑奴贸易,我高中做这个历史题时,就会联想到:

这些船是从哪里起航,到哪里停靠(经纬度位置),沿途有哪些洋流,经过什么地方,

经过地区的气候是什么,有哪些矿产资源,航行途中是否会遇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地理的学习窍门(如何使地理学习变有趣)(2)

出发时,船从欧洲本土出发,顺着非洲西海岸的加纳利寒流和几内亚暖流到达非洲。

接着,从非洲掠夺黑奴卖到美洲这一段路程又是顺着北赤道洋流。

最后,带着大量金银、原料的船只又顺着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到欧洲西部.

所以,黑奴贸易的整个环节称得上是顺风顺水,

可见地理因素的影响也是奴隶贸易可以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2.假想自己是旅游者

高中地理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旅行家。他们不知道周游了地球多少圈,才有了我们的教材来源。

物理和化学老师可以把前人的成果,通过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而地理老师呢?

我很庆幸我曾经的地理老师是一个风趣的人,他几乎每节课都带着我们"周游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所以,给自己安排一场意念中的旅行,作为一名即将环游世界的人,你需要了解地理知识。

比如,我们顺着洋流和季风环游世界,坐着京沪沪昆成昆陇海环游,去看看新疆的戈壁,

岩石的风化,再来一趟中国美食之旅。在这样的思维下学习,地理就是那远方的风景,

而不是书上枯燥的文字,是不是感觉有趣多了?

3.作为吃货勤思考

攀枝花的芒果比海南的好吃,这是为什么?

因为攀枝花地处西南内陆地区,拥有南方热量,北方光照的优越条件。

而海南海拔低,光热吸收不均匀,所以没有攀枝花的芒果好吃。

地理的学习窍门(如何使地理学习变有趣)(3)

而吐鲁番的葡萄,新疆的哈密瓜又为什么那么甜呢?

是因为深居内陆,北方又有天山相隔,降水稀少,所以晴天多,光照充足;

另外海拔高,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所以吐鲁番的葡萄果肉多,而且甜。

这样把自己喜欢的地区特产、美食,甚至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分析一遍,

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已经很棒了。

4.通过地图分析信息

地理的学习窍门(如何使地理学习变有趣)(4)

从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从纬度上看可以定位出大部分是热带,河流众多

水电站为什么要建在图中那个地方?

东南部多城市,为什么?

主要种植热带作物,它们的地区分布受什么影响?

然后逐一思考上述问题的原因

上游地区嘛,降水量丰富,流量自然就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就丰富咯;

距离城市近,人口多,工业集中,对电力需求就大

东南地势平咯,美女多咯,矿产资源多咯,所以城市多

热量这么足,又有平原,你不种作物就是在浪费生命

这样自己分析出来的知识,不仅很有成就感,

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做题时分析问题的水平。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可以和物理结合"南水北调的工程的受力分析";

和化学结合"地核,地幔,的构成物质有什么不同";

和生物结合"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与环境保护"。

只要我们主动思考,就会感觉地理非常实用,

而且趣味横生 如果你需要课上听课、课下复习的经验

或者如何有趣的背图、高效记忆方法

或者怎样做笔记、写错题本

或者怎样考试,考试也是一种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