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

、 §1.《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是乃天道。”第一次讲明了骄傲自满招致损害与谦逊虚心得到益处的道理,后来被欧阳修引用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里。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里曰:“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贤德的君子战胜其他生命个体依靠的不是武力,依靠的是道德的感化的力量。正是这种道德的感化的力量使得其他生命个体真诚地依附。因此,以此而论,自满招来消损,谦虚招来补益。由此看来,谦虚之德确实是道德高尚的标识,是人生至高境界的体现,确实应该得到益处。《易》之《谦》卦把谦德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了详细地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

周易

平衡是天地道德的准则,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着平衡的准则。平衡也是衡量事物多少的依据。谦德就是平衡道德的体现,谦德是符合道德的规律。谦卦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天运行的规律是将盈满进行亏损,对谦虚进行补益;地运行的规律是将盈满进行变革,对谦虚进行充实;鬼神运行的规律是将盈满去掉,对谦虚施福;人类运行的规律是将盈满抛弃,对谦虚进行表彰。这表明,不管是乾天还是坤地,是鬼神还是社会中的生命个体,都具有相同的道德,都是对盈满的东西进行消损,对谦虚的东西进行补益和施福。生命个体假如具备谦虚的品德,一定会得到自我充实,得到上天的赐福,得到世人的表彰,也必将会有好的归宿和结果。 谦虚道德的基础或前提是财富的富有与地位的尊贵以及道德上的富大。这即是《大有》。在大有之后,才会有讨论谦虚道德的必要,也才存在有谦虚道德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谦虚的道德就是不与人争。老子曰,大国虚下小国,就能获取小国,小国虚下大国,就能获取大国。这是曰身为大国的君主假如能够谦虚地礼待小国的君主,就能够获取小国君主的臣服。小国的君主假如能够谦虚地礼待大国的君主,同样也能获取大国的信任。这就是谦虚的力量。老子还曰,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力量相当的兵相搏,哀痛的一方是最后的胜利者。看来谦虚还是用兵之道,是退后一步,这也一定是遇到事情就会产生恐惧之心的缘由。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2)

老木绿枝荡渔舟

任何事物的吉凶悔吝都是产生于作为与运动。作为生命个体在作为与运动的开始的时候,也是开始产生利益的时候。诸如饮食的占有必然会产生诉讼,诉讼也必然会引起众多的生命个体之间的争夺。众人所厌恶的东西,肯定不是生命个体所要争夺的,身处没有竞争的处所,最终也必然会被竞争的个体争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生命个体的作为与运动中就产生了吉凶悔吝。顺应事物的道德去行为,就会得到吉祥;违背事物道德去行为,就会得到凶险。生命个体假如能够悔思,假如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及运动的轨迹进行反思警惕,那就能够规避灾难;生命个体假如在行为上吝啬,那就会产生灾难。 乾天的职责是下降普照大地济生万物,坤地的职责是卑厚容纳万物,时时生机勃勃长养万物。天运行的规则是将盈满的亏损与虚缺的补益,地运行的规则是将盈满的变革与谦虚的充实,鬼神运动的规则是将盈满的去掉与谦虚的施福,人类运动的规则是将盈满的抛弃与谦虚的表彰。谦虚的人位居尊位时会变得更加地光明盛大,屈居卑位时,也能够谦虚自律不逾越天道、地道、鬼道、神道原则而保持向上的运行。 天道是从寒暑的往来上来曰的,地道是从地形的高下上来曰的,鬼神是从害福的得失来曰的,这里面是有些造化根据的,它们各自代表的一项事端。我们曰,太极之中是没有任何事物的,事业功劳与我也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体观天地生育万物而不具有任何利益,具有刚武的品德而不使用,才是真正的谦道。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3)

点点沙洲水绕舟

§2.谦的卦体是坤上艮下,有地中有山的表象。地体本是卑下之物却处于高位,遂有包容之意。山体本乃高大之物而甘愿位居地体的下位,遂有不自卑之意,此即是谦德的表现。谦德是以胸襟博大与具有崇高的德性作为前提的。站在“大”的角度而言,博大的坤地能够容纳与包容高山,此即“容”。高山甘居下位而不自卑即不自卑,亦是“谦”之一义。反之,卑地在高山面前不自卑,亦是“谦”之一义。只有大,只有博大才可以杜绝盈满的累患。因此,修养崇高的德性而甘愿包容与位居卑下的位置,才是谦德的本义。 爻辞曰:“谦:亨,君子有终。”谦象征谦虚。谦虚意味着隐藏高才大德而不外露,谦虚是遵循着天地道德的损多益少的规律。取长补短与使其均衡是天地道德的本质。谦德的内涵是自己有功而不具有,止息内心欲望而顺承外面情势。养就谦德是一件亨通的事情,是保证有美好结果的品德。对于贤德,是要通达事理而不与人争,时时退让而不矜持,自卑就会愈加得到人的尊重,韬晦就会愈加使道德光大显耀,此即所谓“君子有终”。对于小人,有欲望就要实现,有恩德就要讨伐,虽然也勤勉倾慕谦德,但不能安然地践行而持守,所以是不能有终的。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4)

青山苍松红顶屋

§2.1柔顺是谦德的本义,用柔顺的态度和德行身处下位是贤德的行为,用柔顺的道德去涉险犯难是无往而不胜的。柔顺是修养谦德的开始,是修养谦德的基础。没有柔顺的品德,要想做到谦虚是不可能的。“谦谦”即柔顺的样子,具有柔顺的谦虚的品德,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而走向吉祥。 卑下退后是谦虚道德的核心品质,生命个体富贵和富有后,假如还能够把自己居于卑下退后的位置,那才是谦虚道德的品质。生命个体甘于位居卑下或退后的位置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那才是真正具有谦虚的道德。对于生命个体,富贵或富有之后,有的就骄傲自满,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有的则是自恃清高,满足堕落,不可一世,这些都是缺乏谦虚道德的表现。真正的具有谦德之生命个体,甘于位居卑下或退后的位置,继续用谦虚的态度来自我约束,继续在道德上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爻辞曰:“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身居尊贵地位而能够处于卑下的地位来自我约束,继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就可以战胜大的险阻,成就伟大的事业。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5)

红树木屋绕卧桥

§2.2厚积薄发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对于生命个体,只有不断地修养自己中正的道德,使中正道德厚积于心中,才能最终发散于外面。谦虚的道德只有发自内心,使自己谦虚道德来自内心的真诚,成为一种真诚而不造作的品德,才会获取美好的名声。谦虚的道德是发自内心的中正纯正的道德,不是虚伪,不是造作,不是虚假,而是一种真诚的品德,这才是谦虚的内涵。 爻辞曰“六二,鸣谦,贞吉。”谦虚的美好的名声远扬显赫,依靠的是内心中正纯正的道德,而不是依靠沽名钓誉得来的,柔顺纯正是谦德的内涵。鸣谓鸣叫,是声音发出于外,是名声传播在外。谦虚纯正的道德充积在心中,也必然会发散于外,谦虚道德表现于声音与颜色两个方面,此即是“鸣谦”的含义。自己内心的纯正的品德,必然要影响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就像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一样,思想决定着生命个体的行为,发乎情也必然要止乎礼。内心纯正的道德就像月亮一样必然发散出皎洁的光芒。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6)

绿洲丽水绕木屋

§2.3勤劳是成就事业的法宝,生命个体只有勤劳的不辞辛劳的工作,才能成就事业。勤劳即勤奋与辛劳,有着坚持不懈的内涵,生命个体做事坚持不懈,才会有终有始,才能坚持到底,才能成就事情。生命个体做事不辞辛劳与劳苦,也才能够成就事业。坚持不懈则有终,不辞辛劳则必果,因此,坚持不懈与不辞劳苦即勤劳才能使事情有终有果。这是勤劳道德的力量。 谦虚与勤劳存在着密切关系。生命个体假如骄傲自满,就会丢掉勤劳的道德,就会荒废自己的事业。生命个体假如能够保持谦虚的道德,就会继续勤劳的做事,就能够继续光大自己的事业。以此而论,勤劳与谦虚都是成就事业的良好道德,都是不能丢弃的。谦虚又有着谦让的内涵,生命个体知晓谦让之理,才会尊重其他生命个体,才会不与其他生命个体发生碰撞,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才会得到其他生命个体的信服与爱戴。假如生命个体依靠勤劳的品德成就了事业,而又能保持谦让的道德,必然会得到天下人民的服从。 爻辞曰:“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生命个体能够保持勤劳而谦虚的道德,就能够成就事业,得到人民的服从。这是曰,勤劳而谦虚的君子必能把美德保持到底,最终一定是吉祥的。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7)

卧桥丽水绕木屋

劳即劝勉勤劳,谦即谦让。劳谦是在劝勉他人谦让与勤劳,生命个体能够具有勤劳而谦让的品德,才会有始有终,得到人民的拥戴。乾阳占据正位是众望所归,是能够建立丰功伟业的时候。建立丰功伟业是容易的,建功立业而能坚守谦德,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这即是“劳谦”的含义。 周公是坚守劳德的典范。他担当着治理天下的大任,于上侍奉孱弱的幼主,谦虚恭敬,率领众贤,勤劳奋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但却时刻如履薄冰,这是有功德而能践行谦道的典范。居功自傲与乐高喜胜是生命个体固有的本性。谦让能够做到一次就很是难得,能够次次做到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富有而富贵的生命个体能够一如既往的一贯地坚守“劳谦”(勤劳、谦让)的品德,才能够达到“有终”,才会有吉祥如意的灿然的人生。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8)

白雪枯木盖雪山

§2.4作为生命个体,谦虚并不是意味着丧失为人的原则,放弃为人的准则,而是要保持恪守为人的原则这个道德底线。俗话曰,人无信而不立,同理,人无则也不立,不讲原则的生命个体是得不到其他生命个体尊重的。譬如容忍是一种美好的谦德,但容忍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它是以生命个体不遭受侮辱作为原则。同理,谦让是一种美好的谦德,也并不是对其他生命个体的一味地谦让,而是对于危害自身的其他生命个体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坚持斗争。这就像乾德或坤德一样,每一种道德都是一种自然的存在,都是自然界事物法则规律的显现,但作为生命个体,但如果把每一种道德发扬到极点,也必然会产生致命的错误,遭到致命的伤害。因此,作为生命个体,既要把谦虚这种美好的道德发扬光大,而又要始终恪守为人的原则这个底线,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发扬光大而又不拘泥才是体认道德精髓的表现,这正如跳舞,恪守舞步的节拍而又不拘泥于舞步的形式,恪守而又放开,才是跳舞的精髓所在。 爻辞曰:“六四,无不利,撝谦。”生命个体发扬谦虚的道德是亨通吉利的,但也要恪守为人的这个原则。发扬光大谦德是要以恪守为人的底线作为原则的。为人的原则是使人站立的基础,也是得到其他生命个体尊重的基石。任何以违背为人原则的谦虚,必然会失去为人的根本,这个生命个体也就不复存在了。 用谦虚的品德感化下民是很有利的政治措施。柔得正位,具有柔顺的谦德,能够以谦逊自处,身处臣位,建立了大的功德,被君上所倚重。而自己位居臣位,就应恭敬畏惧之心来侍奉谦德的君主,谦卑风闻来谦让劳谦的臣僚,积极动作,有所作为,都是有利的举措。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9)

丽水绿树绕木屋

“撝”即积极动作,即有所作为,即施加恩惠。大德的作为与休息还是进取与退让都要践行谦德,尤其是位居高位就更应如此。位居人臣应坚守柔顺,坚守中正,不与万物竞争。假如不明事理,闻听堵塞,无功而乐受其禄,无实而独受其名,是失却谦德之道的表现,是值得警戒的事情。 §2.5征服讨伐是谦虚道德的一种辅助形式,对于蛮横地不可一世的难以感化的个体,斗争也许是最好的形式。对于骄傲蛮横不可一世的邻邦,假如施以谦德还不能怀柔,征讨就是惟一的手段了。以此而论,斗争或征讨也是谦德的一种补充形式,柔弱的君主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对抗危害国家尊严或安全的灾害。 爻辞曰:“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作为至尊的君主,虽然不太富有,但假如虚怀若谷,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同盟,一起来讨伐那些失德的邻国,是无往而无不胜利的,是有利于征伐的。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0)

粉树木屋绕卧桥

不富以其邻是指以其邻不富,因为自己力量的不足,作为至尊的君主,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多与邻国交结,用虚怀若谷的胸怀,达到团结邻国的目的。团结力量后,就有力量讨伐失德的邻国了。边境多事,常年征战,必然会耗费民财,民不聊生,造成国家穷弊。但在自己财力或军力不足的情形下,要讨伐那些危害国家的邻国,就要团结邻国的力量,采用战争征讨的手段将对方吃掉,边境就安宁了。 谦是以大(胸怀博大)以富(富有财富)为前提的。只有博大胸怀、具有大德、财富富有的人,才具有谦的资格。这正如施舍是需要具有财富作为前提的,包容是需要有深壑的山谷的空间为前提的。 财富是众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俗话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追求财富也会使人汇聚在一起的。柔居贵位,能够践行谦德,顺从于下,带来的必是众望所归,这是不布施财富就能得人拥护的策略。为君之道只有践行谦德,才能天下归心。可是谦德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如果一味地践行谦德,必然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局面。为君之道应该恩威兼使,威武相济,也才能怀服天下。践行威武之道直接的利处,就是有利于征伐。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1)

绿洲枫叶拂丽水

§2.6为了利于兴师征伐敌国,就要嘤鸣求友,以赢得多方邻邦的了解和支持,以利于孤立敌人,打击敌人。依靠自身的谦虚的美名,可以征伐那些骄横不可一世的小国,实现安邦定国的壮志。但践行谦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即是走向了谦德的极高处,也就走向了谦德的反面。谦德可以使生命个体居于极高的位置,那也是无所作为之地,不是担当天下大事的位置。对于生命个体,要想完成个人的意愿,必须采用刚武的策略。众所周知,单纯的依靠怀柔的谦德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诸如对邑国的治理与统治还是需要武力的,不使用刚武的手段而能够获取私利,满足私欲,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爻辞曰:“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对于君主,谦虚的美好的道德远扬四方,在自己安邦定国的志向未能实现时,假如不能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就应该用武力征讨那些骄横不可一世的小国。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2)

国色天香属牡丹

§3.综而述之,谦德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持坤阴柔顺的品德。谦虚的道德第一位是要保持柔顺的品德,就要像水依附青山一样,随时委蛇,不与其他生命个体发生冲突。二是“自处卑下之至”位。作为生命个体心甘情愿处于最卑下的地位,而毫无怨言,心平气和。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生命个体,更是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甘愿处于下位而不骄不躁。三是“退居后而不争先”。作为生命个体在行动时,应该恪守本分,剔除自己的表现意识,不争强好胜,不打抢先锋,甘愿退居于其他生命个体的身后。 《韩诗外传》卷八:“谦者,抑事而损者也。持盈之道,抑而损之。此谦德之于行也,顺之者吉,逆之者凶。五帝既没,三王既衰,能行谦德者,其惟周公乎!……孔子曰:犹以周公为天下赏,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故德行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马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溢。此六者,皆谦德也。”谦虚是一种谦逊低调的处事方式,是一种自我减损的处事方式。保持盈满的道德是要自我压制而自我减损,这是谦虚的道德所带来的行为的思考,顺应谦虚的道德就会吉祥,违反谦虚的道德就会走向凶险。具体来曰周公的谦虚的道德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恭守宽容。生命个体要恭敬地恪守宽容的道德,并用宽容的道德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此即恭守宽容之德行。二是俭守富有。德高位尊的生命个体掌握着国家的权利,占有着国家的广阔的土地资源,是一方诸侯,有着无限的权利,在财富上是非常富有的。财富挑战着生命个体的道德,尤其是在财富富有之后还能够恪守勤俭的道德,而不是在财富富有之后继续自己的无限的贪婪的欲望而拼命地肆意的享受。要知道,富足后继续保持勤俭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困难的,那不是一般生命个体能够做到的。此即俭守土地广大之富有。三是卑守富贵。卑守尊位重禄之富贵,畏守人众马强之众有,愚守聪明睿智之哲渊,坚守博闻强记之命德,这样必然会带来荣耀,获取安全,得到富贵,战胜敌人,思想达到至高境界。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3)

烟雾缭绕深海境

谦德的表现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鸣谦。谦虚作为一种高尚的能够得到福祉和补益的品德,只有在与别人交往或相处之中才能得到丰富和体现。《诗.小雅.伐木》:“嘤其鸣也,求其友声。”嘤鸣比喻朋友同气相求。天子诸侯称孤道寡就旨在求其友亲,鸣谦之鸣就是在求其友亲。关于鸣,苏轼解释曰:“雄鸣则雌应,故《易》以阴阳唱和寄之于鸣。”鸣是乾阳向坤阴唱和。身为雄鸟主动地向雌鸟发出求友的呼喊是上求下,本身就是谦德的表现。也正如身份富贵的天子称自己是孤(孤单,需要依靠众臣)、寡(力量缺少,需要众臣佐助),本身也是谦德的表现。鸣谦是以实际行动在别人展现谦和这种美德,也是对谦让美德的倡导,这种谦让的美德就一定能够远扬四方。二是劳谦。古人有“欲成大事者,劳乏其身,苦其心志”之曰,对于劳,具有谦德之人是应当怎样看待呢?《易》的观点是“君子有终”。君子做事情,尽管身体劳乏,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也应该有始有终,坚持做下去,不可功亏一篑。对于功绩,评价得当,不把功劳完全归于自己,也不居功自傲,即使发生不公正的事情,也毫无怨言。对于身体劳乏,对于一些不公正的事情,看成是历练自己心志与上升自己道德境界所必须的考验,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祉,这是具有谦德之人对于劳应持的态度。比如大禹为了治水,历经许多困难,曾九临家门而不入,苦干九年,才建立了治水的功绩。《墨子.尚贤(下)》:“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楚辞.卜居》:“将送往劳来以无穷乎?”是对勤劳与谦让之美德的劝勉。三是撝谦。这是对谦让美德的践行。践行谦让的美德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稳固自身的地位。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4)

青山绿松漂云雾

彖传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恪守遵循谦虚的道德是会带来诸多益处的。天道周济万物而为万物带来光明,地道卑下的万物一起向上发扬。体认天道是能够增益谦德,体认地道是能够使生命个体变得极其谦抑,是能够巩固谦德的,鬼神是能够给生命个体带来福德的,人道是喜好谦虚的。谦虚,是能够给生命个体带来尊严与光明的东西,位处卑下的位置就没有可以逾越。这也是使得生命个体终养天年的美德。 谦虚卑恭是人生的美德,是交际的开端,是恵心的体现,是成功的秘诀,是尊重他人的标志。愈是饱满的穗,愈是朝下低着头。有若无,实若虚。谦卑是聪明人奉献给朋友的礼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谦卑,是炎黄儿女的美德。 《韩诗外传》卷八:“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园,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谦德乎!”《易》的每一卦都是具有相同的功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谦德,大者是可以治理天下,中者是能够安定家园,对于个体自身也是可以持守保障自己的,这是《易》的功用。

易经智慧解读(易经解读谦卑恭博大的谦君子)(15)

青山丽水荡渔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