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不如看万卷书(读一卷书行一里路)

说到科学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会是某个领域中,精通本领域高深知识的人才。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就是一位科学家,但没有精通于一个领域,而是那个时代(明清)的一位全才科学家。

本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涵盖了明清时期农业、工业、商业的广博理论和实践知识,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工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行万里路不如看万卷书(读一卷书行一里路)(1)

把书中的123幅插画单独拿出来看,也足够支撑起一个高水准画家的名气。这123幅画,栩栩如生,精妙绝伦,仔细端详之下,仿佛就像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市井百态,置身其中,回味无穷。可见宋应星的天生奇才。

十八个生产领域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宋应星了如指掌,他可以去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指导工人高效率高水平生产作业,在我看来,他就是像达芬奇一般天才的存在。可惜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土壤,多少扼制了他的思想、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描述记录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同时,宋应星没有遗忘高尚德行下的人文关怀。他不是专业的医者,可是在用自己观察总结到的经验,来试图解释和避免农民与工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健康问题,试图让人民,让国家变得更好。谈到的健康问题大多不外乎——粉尘、高温、噪音,各个领域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不同,在生产技术高度进步的今天,大多数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但从本书提到的根本上看还有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可是宋应星笔下的字句,多少也表现了对封建制度的推崇与维护,这是因为他身处时代的限制,思想的鞭长莫及所致吧。他由物及人,把衣服、工具、宝石等划分为三六九等,就由此肯定了人也是一样有等级划分的,这是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的观点。封建时代的历史遗留,在今天早已经不能适用,今天只要有始终如一的热情与持之以恒的毅力,我们可以在任何领域达到任意的高度,享受到无限的成就感和快乐。

《天工开物》论述了十八个领域,分别是∶

1.乃粒——谷物

2.乃服——衣服

3.彰施——染色

4.作咸——产盐

5.甘嗜——产糖

6.陶埏——陶器

7.燔石——煤石

8.丹青——做墨

9.舟车——车船

10.佳兵——兵器

11.杀青——造纸

12.膏液——炼油

13.珠玉——宝石

14.锤锻——锻造

15.冶铸——铸造

16.粹精——加工谷物

17.五金——采炼金属

18.曲蘖——酿酒

这些领域生产的产品,几乎囊括了明清时期人民生活的一切需求用品,宋应星从人的角度出发,借“天工”的视角,著就了这部伟大的“全才之全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