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

引子首先告慰张光直教授,先商舜都遗址终于找到了…就是河南安阳殷墟!

它就是3600年前消失不见的有虞氏帝舜之斟灌!妇好墓即是舜祠,亚长墓即是舜墓!此墓出土的青铜圣水牛尊,就是殷祖帝舜的图腾,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

(山海经叫“兕si”古代一种似牛的开明兽。甲骨文称“羌方/夔/夋”,史称“虞”,后世讹为虎纹和饕餮纹,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

《尔雅·释兽》:「兕,似牛。」晋·郭璞·注:「一角,青色,重千斤。」《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

虞舜史称驯兽司马,也称“司钺母”(即“司母戊”本名),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

而殷墟妇好墓就是,舜子商均因佐禹治水有功,受舜封为火正司徒(铭文“司其”)而营建的舜祠“母辛宗”,又因火正司徒铭文“司其”即小篆启,故妇好墓又称启祠,甲骨文又叫其祠,史称“均台之享”,民间又称夏启祠或太昊陵。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4)

而神秘莫测的殷墟“亚长”大墓,就是千百年来国人苦苦寻觅而不见的舜帝大墓!也即甲骨卜辞中大名鼎鼎的“高祖王亥”!

铭文称“北蒙”,汉字称“亚长”,史称帝喾/虞舜!是被有易氏尧(绵臣)、伯益(河伯)、尧子丹朱(王恒)合计谋害致死的殷侯王亥,故后人把此地称为殷墟,也是殷侯上甲微商均受舜封启之古商丘也,更即今日商丘人之祖地。

只可惜殷墟被有易氏商汤(丹朱)改造为景亳,并美其名曰“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从此以后无人知晓是殷高祖王亥虞舜的蒙难地。

而事实上,北蒙是亚长的古称,是虞舜祖先北狄蒙古/匈奴/契丹/氐羌原称…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5)

而妇好墓出土的“背插戈头的帝喾次妃简狄”,其实就是“舜帝蒙难(有易杀王亥)”事件的记录,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6)

而今日商丘则是舜子上甲微商钧南迁(微子封宋)之古宋州睢阳,也是商均的归德都城…只不过因怕丹朱后人追杀,商均移葬鹿邑长子口墓,后人讹为老君台,史称阏伯台/阏伯之墟…可惜张光直在商丘不幸挖错了地方(遗憾而逝),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仅仅一步之遥的周口鹿邑老君台(隐山长子口墓),即是他多年苦苦寻找的阏伯之墟/阏伯台…也许老子名声在外,反而掩盖了真相…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7)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8)

而长子口商均墓佐证来自椁室中随葬的“牛首玉人”俑(曾讹为虎首玉人俑),即帝舜与圣水牛图腾合体形象,牛兕si,汉字称虞,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9)

而此事就记载在古本《竹书纪年》“微子封宋”、“殷侯微逐杀其君绵臣”及《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易杀王亥”事件中…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0)

而偃师二里头则是商均先公大禹的斟鄩城,而3号宫殿贵族墓则是“居葬合一”的大禹墓兼稽堂,史称巳乡/尸乡/偃师…“抱龙人”即“大禹本人”,甲骨文称“又乙(抱乙)”,汉字称“禹”,许宏/蔡运章支持这个判断(细节看专文),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1)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4)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6)

而大名鼎鼎的四川成都三星堆遗址,则是丹朱及其后人灭虞夏殷三族王祀的乱坟岗…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7)

而湖南永州鬼崽岭(鸣条山),则是商均(伪称夏桀)南逃苍梧(南巢)设下的舜帝疑冢(九疑山舜陵),也是与丹朱大战之鸣条山…而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马王堆汉墓出土有舜陵地图…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29)

而丹朱后人嬴政(秦始皇)死后也效仿此法,在中条山设下了大名鼎鼎的秦陵兵马俑疑冢,与鬼崽岭南北对峙,十分相似。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0)

当然,挖出“长子狗(敬)”鼎的湖北武汉盘龙城,正是“长子口(其)”/火正阏伯/上甲微商均的青铜冶炼基地,史称夏桀南巢!也是大冶绿铜山古矿遗址的真正主人…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1)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4)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6)

而丹朱杀舜/逐均/灭虞夏殷王祀的起因就是《竹书纪年·五帝纪》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相见也”。

换句话说,即舜因阻止帝尧传王位于丹朱(尧德衰,丹朱不肖),而发生宫廷政变(舜囚尧,复偃塞丹),目的就是为了舜子商均上位…

而尧/丹朱/伯益岂能心甘情愿?于公元前1638年(帝泄12年),精心设计了“仆牛案”和“美人计”,反杀高祖王亥舜于洹水南岸,放葬于殷墟亚长墓中(有易杀王亥)…

公元前1634年(帝泄16年)上甲微商均协伯益之兵复杀绵臣(尧)…但不想伯益因念丹朱是尧子族侄,故偷偷放之(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东窗事发后遭夏启上甲微商均所杀(益干启位,启杀之)。

公元前1629年(帝泄21年)丹朱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起兵逐上甲微商均(桀)于南巢盘龙城,战于鸣条山(鬼崽岭)…史称“商汤灭夏”。

公元前1625年(帝泄25年)丹朱(陟)葬于殷墟武王大墓(M260),并铸司母戊鼎祭之。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7)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39)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0)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1)

而这一切的考古奥秘都隐藏在殷墟妇好墓铭文和亚长墓文物之中。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2)

一,殷墟妇好墓问题

《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目前针对郭老鉴定的武丁贵妃妇好墓,网友提出了十大疑问尚无人解答(妇好墓介绍从略):

一,为什么一个贵妃,还是22代商王贵妃,可以与丈夫分葬,单独埋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而商王武丁自己的墓又在哪里呢?

二,为什么妇好文武全才,伐方平羌,是武丁中兴名将,却在《史记殷本纪》中无一字记录?甚至先秦诸史及野史《竹书纪年》也无记载?

三,为什么甲骨卜辞会这么关注一个22代商王贵妃?连怀孕几次,得病几次都详细记载?甲骨文在祀?还是在戎?

四,为什么妇好生前贵为商王武丁贵妃,死后却冥嫁先公?是什么风俗允许乱伦先祖?甲骨卜辞作者是怎么知道妇好死后之事?他穿越死后世界了吗?

五,妇好一生怀孕二十多次,如果按十月怀胎一次计算,二十次即二十年,何况她还要同时领兵打仗,有时间连续怀孕二十多次吗?何况她死时才三十多岁,时间和身体岂能允许…

六,为什么商王武丁及元妃妇妌/妇辛不随葬宫殿区?难道商王和元妃级别不如贵妃尊贵?

七,冥嫁若是母系社会风俗,难道等级森严的商晚社会会允许存在?尤其商王武丁又有60多个妃子情况,是母系风俗吗?如何解释?

八,为什么妇好墓上会有享堂?墓中却没有发现妇好尸骸?连棺椁也没有?殉葬者却尸骸完整?是墓还是享堂?

九,妇好贵妃究竟是什么身份,会引来后人如此“长年累月”“兴师动众”祭祀?殷墟主人到底是谁?

十,《说文解字》是否与甲骨文本义一致,如何证明?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3)

目前根据网友“万年龙公”的主要观点判断:

一,妇好墓的C14年代上限为公元前1590年,可以追溯到商初成汤公元前1600年时期。而妇好墓历史下限达到公元前1210年。中间竟有300多年空白期…

二,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卒后传位‬其‬弟小辛,在位21年卒,传位其‬弟小乙,在位21年卒,传位其子武丁。

三,从武丁公元前1250年到妇好墓年代下限公元前1210年,只有短短的40年是重合的。”

而且这仅仅是指武丁刚登基,妇好就要死掉的时间才‬成‬立。如果妇好死于武丁晚期,则妇好墓就跳出树轮年代下限即公元前1210年了,那还叫妇好墓吗?…

所以说,妇好墓可能在武丁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妇好墓的树轮上限时间(前1590年)已经进入早商汤时代(前1600年),与二里头三四期下限时间已经重叠(前1600~1560年),这是很大的成就。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4)

妇好墓铭文初译,也是少昊颛顼世系各王的铭文(初稿),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6)

三,妇好解读公式问题

另外,根据目前网友的各种观点,我大致总结了一个铭文解读公式(参考):

“国号=王权 氏族″

并推出妇好铭文解读公式为:

帚/国号=女/王权 子/氏族”

并针对“帚女子”铭文用妇好墓铭文pK三星堆文物,解读如下:

①“帚”铭文对比三星堆文物, 外形酷似一棵树,应该是青铜神树象征,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7)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分析及图腾观察,龙枝应代表夏祖颛顼,乌头代表商祖少昊,说明帚即少昊和颛顼结盟的扶桑木,含义是九司轮流值班作启王之义,即史称的禅让制象征,俗称华表。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8)

②而妇好铭文中的铭文“女”字,并不是许慎《说文解字》指的妇人,而是三星堆文物“跪坐面具人”形象,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49)

而篆字“母”就是纵目面具本身!母字双点不是女人两乳,而是面具双眼“直目正乘”…

据《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而且妇好女铭文中也发现了跪坐面具人形象,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0)

说明铭文女和跪坐面具人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联,“有人戴胜”就是戴面具的王位继承人,与二里头/濮阳西水坡/石峁/良渚的龙虎图腾有继承关系。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1)

③最后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子”铭文形态,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2)

为什么甲骨文“子”头上有“三条线”?与金文“子”不一样?再观察一下如下两枚“妇好铭文”: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3)

为什么两枚“妇好铭文”中都没有“子”?只有一只玄鸟为代表,为什么?是不是玄鸟就是子呢?从目前出土的青铜树分析,树枝上应站九鸟一乌,但当前尚缺一乌,三星堆文物中发现一戴胜金乌,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4)

大家对比一下甲骨文“子”和戴胜金乌,两者头上都有“三根羽毛”,为什么?是不是一个含义?金乌即是子?子即是金乌?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5)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有葛国,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会意三星堆青铜九枝鸟代表司徒“女”,顶端为值日金乌启王“子”,金沙遗址出土“使四鸟"金箔,说明三星堆蜀人是“崇鸟日”的殷人后裔。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6)

当然,如果在陶器上出现单独的鸟纹,其实并不少见。毕竟大汶口文化可能受到来自庙底沟文化的影响,而庙底沟文化中飞鸟纹一直是其主要母题。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7)

但是,大汶口的鸟纹却有所不同,它一般多和太阳、山峰一起出现,这就让人难免浮想联翩。而甲骨文“岳”字十分符合“金乌负日”的象形符号→太阳玄鸟泰山!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59)

而“金乌负日”图说源于大汶口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该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的“双鸟负日”骨雕和“双鸟朝阳”牙雕,可说是最早的“金乌负日”的资料,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0)

根据史料判断,青铜龙树应是夏祖颛顼象征,青铜鸟是玄鸟氏少昊象征…符合《史记》:“少昊孺帝颛顼”及《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左传》记载:“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

判断“妇好(帚女子)”铭文的综合含义应是:

“庙底沟高阳氏颛顼(女) 大汶口玄鸟氏少昊(子)=下七垣有扈氏虞舜(帚)”

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1)

故殷墟即下七垣先商文化代表,妇好墓即舜祠“母辛宗”,是夏启商均为舜帝建的太昊享堂,史称“均台之享”。那么亚长墓主人即是舜!

二,殷墟亚长墓问题

位于妇好墓东南的花园庄南地(M54号)的亚长墓即是商均墓,与妇好舜祠,形成“一祠一墓”入葬规制,十分符合“帝舜而郊冥,祖契而宗汤”殷人礼制。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3)

既然是舜祠舜墓,为什么妇好墓和亚长墓不执行“祠墓合一”的夏人礼制呢?反而分开各葬?

根据目前专家对亚长墓主人骨骸检验结果分析,此人死因是受七处刀伤而亡(残缺右臂),属于非正常性死亡…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4)

另外墓主人是趴在棺里、脸朝下入葬的。考古上称之为俯身葬。对此有两种看法,一个是凶葬,意外死亡的本族风俗表征;一个是王权象征之葬,比如“持权杖 俯身葬。而亚长墓鉴定结果符合第一种凶葬情况。说明是偷偷掩埋,不封不树不敢设祠堂的。以致后人祭祀找不到坟头,祠墓分开了…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5)

另外,考古人员通过对亚长尸骨进行了锶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亚长并非来自安阳本地,而来自某个沿海地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6)

依据出土的“亚长”铭文,会意为“持杖戴羽之酋长”形象(拄拐人),而亚长脚趾确有变形,并嵌有花椒坑痕,与同墓出土的青铜手器(义肢)形成了逻辑链条,佐证亚长应是个拄拐之人(瘸子)。与二里头大禹墓情况完全一致(专文有述),说明应是一个氏族之人(或同信仰之酋长)。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7)

而根据《山海经》《竹书纪年》“有易杀王亥”事件分析,殷侯高祖王亥是因“仆牛”被有易氏绵臣所杀…而在亚长墓中,出土了大量仆牛文物,说明亚长极有可能就是王亥…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8)

而十分巧合的是,青铜手杖上铸有“鸟目”纹饰,正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商契玄鸟图腾,并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鱼凫王”黄金权杖及铭文发生“撞脸”,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69)

而且甲骨文“亥”即“凫”字“鸟长”也,玉石仆牛上也刻有“司辛”铭文,铭文会意为汉字“商”,史推代表高辛氏…说明亚长即是高祖王亥/帝喾/鱼凫王。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0)

而妇好铭文中也出现“仆牛面具”符号,与铭文“帚”及汉字“喾/舜”相通,代表舜水牛欢兕图腾,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1)

当然问题也来了,根据近代甲骨文大师王国维先生观点认为,王亥是商契的7世孙振,是商国的第七任君主治水英雄冥的长子。也就是史载夏少康十一年,其父冥受夏朝君主的命令处理黄河水患,他即开始协助父亲治水。夏杼十三年,父亲在黄河身亡。因此王亥正式成为商族的第七任首领。并使商族人固定在冬至时,为歌颂冥的功德而祭祀他。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2)

但是我对此事保持一定怀疑,为什么呢?

一,没有考古依据,汤先13王包括商汤本人遗址,至今无一人出土,十分奇怪。

二,因为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一文中说:“卜辞作王亥,正与《山海经》同,又祭王亥,皆以亥曰,则亥乃其正宗,《世本》作核,《古今人表》作垓,皆其通假字。《史记》作振,则因与核或垓二字形近而讹。”其实并不准确!

仅从甲骨文角度观察,“亥”字应是象形字,类似“枭/凫”(鸟长)的本字,史推为玄鸟氏图腾,与辰(振)字形态并不相同,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4)

当然,王枭/王凫和振都代表玄鸟氏,尚不能区分两人的真实关系…但是在卜辞中能称“高祖”的人并不多,仅有“夔/岳/乙/夋几人,而敢称“王”的人仅有“亥”一人尔,这一点就十分关键了!为什么呢?因为“王”字在甲骨文中是倒置钺形,是指持钺王者,与司马铭文一致,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6)

而亚长墓中,随葬出土的铜钺就有7把,比妇好墓4把还多3把。其中6件铸有'亚长'字样…另有兵器如卷头刀3把、铜戈73把、铜矛78把、铜箭头800多枚,是出土青铜钺最多的殷墟墓葬。说明亚长生前的确是王权拥有者!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7)

尤其亚长墓比邻妇好墓,也是属于殷墟宗庙区的范围,说明亚长一定是殷人祖先之一!那么,身为契7世孙的水官振绝不能胜任的!

另外据统计,甲骨文中祭祀王亥的卜辞仅《殷墟卜辞综述》就达96条之多,祭祀时用牲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不等,尤其从仆牛供品上看,说明王亥应是仆牛王者,欢兕也!等级极高,专家多数认为亚长即是高祖王亥而不是振…《大荒东经》《竹书纪年》记载:夏泄十二年,王亥为了解决牛羊过剩的问题,与其弟王恒选有活力的牛羊,至有易国(今河北省易县一带)进行交易。有易氏绵臣见财起歹意,设美人计杀害了王亥,赶走了其弟王恒,夺走了货和牛羊。帝泄十六年,殷侯王亥之子上甲微借助河伯之师,反杀了绵臣。

而且汤建商朝之后,历任君主为纪念祖先功劳,隆重祭祀王亥和上甲微(即上甲三抱二示),并追尊王亥庙号为高祖…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8)

当然,目前一部分专家认为亚长是南方长氏贵族首领,与鹿邑长子口墓主人是一个系统,只因史无所载,尚不知长氏是什么殷商贵族。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南方长氏贵族首领,会俯身葬于北方安阳殷墟宫殿区内?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从位置及墓内文物规格数量分析,他的身份应与妇好墓属于同级,是继妇好墓之外唯一座殷墟宫殿宗庙区有骨骸大墓。在兵器上还胜于妇好。所以应是拥有极大兵权的殷商王者。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79)

另外,专家发现亚长脚趾骨有变形,并嵌有花椒坑,与随葬青铜手杖(义肢),及亚长铭文“拄拐”形象一致,符合大禹治水得脚疾的殷王世系…其中主要人物应包括史载颛顼/帝喾(舜)/帝尧/商均(契)/伯益/夏启几个人…而经过铭文/图腾/史料/文物反复对比分析,其中以仆牛者(驯兽官)虞舜最为符合条件!为什么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0)

帝喾即虞舜,帝尧即绵臣,夏启即商契,商契即商均,王恒即丹朱,河伯即伯益,一人两名!

根据成书于西汉的《礼记》记载:“殷人帝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明确说殷商始祖是帝喾。

而春秋左丘明的《国语》却记载:“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两者将帝舜改为帝喾,只有一字之别。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这里说周人祖先后稷的父亲是帝俊(帝舜),史记也记载帝喾元妃庆生周弃(后稷),次妃简狄生商契。

而《史记》、《礼记》在后,《山海经》、《国语》在前,故此判断商契/后稷之父应不是帝喾,而是帝舜或帝俊。或者说,帝舜、帝俊与帝喾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另外,妇好墓还出土两件十分奇特的玉人头俑,最终确凿了是帝舜!为什么?因为其中一个玉人头眼部明显凹陷,可以断定这是一个盲人的真实头部刻画。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1)

有人认为玉俑不是盲人,只是由于多年的腐蚀,这才让这块玉器的眼部腐掉,成为“盲人”。但是很多专家都否定这一点,因为另一个人头的眼部特征明显,同样都经过千年的侵蚀,为何不是盲人的造型呢?为此,玉人头的盲眼特征,成为妇好墓中的一个谜团。

当然,我根据铭文史料判断,此二头即是舜父瞽叟及其弟象。

根据《史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取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当然,关于帝舜是商人始祖,史书上还有以下两点佐证: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2)

一,相传帝舜是“舜乃重明鸟化身”,所以帝舜重瞳,所谓“舜目重瞳子,故曰重华”。重明鸟是上古神鸟,“其形似鸡、鸣声如凤”,眼中有两颗眼珠子,故曰重明鸟。

二,商人起源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商之祖契。那么,重明鸟化身的帝舜,与因吞食玄鸟之卵而生的商契,两者之间无疑存在一定联系。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3)

当然帝舜与商契,帝喾与商均的关系变化,也有史料根据!

《史记》记载,帝舜之子叫均,因为封在“商地”而被称为商均。商契是帝喾之子,曾经辅佐大禹治水立功,被帝舜封在“商地”而被称为商契。而两人都被封在“商地”,是否是同一人?

史载“帝尧在位70年得舜继…”,那么史载商契与帝尧是兄弟关系(帝喾子),此时年龄应该差不多(都是60~70岁),还能辅佐大禹治水吗?反之,帝舜之子商均辅佐大禹治水,这才符合年龄逻辑。

也就是说,依据史料分析,要么商均就是商契,要么商均与商契是兄弟关系,后者继承了前者的封地。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4)

另外是伯益问题,史载大禹在位末期,大家都举荐皋陶为继承人,然而皋陶还没有继承王位就先于大禹而死了。

伯益是皋陶的儿子又素有贤名,因此大家又推选伯益做继承人。《史记·夏本纪》记载:“举益,任之政。”《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然而《史记》载大禹死后,伯益却因继承王位遭到夏启反对,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夏启除了疑似是“禹生启”禹子身份之外,他有什么功绩超过伯益?而得天下各氏族拥戴?伯益又因何事避启于箕山之阳?史料上并无交待,不十分奇怪吗?

而《竹书纪年》记载却恰恰指出“益干启位,启杀之”,禹死后,伯益因和夏启争位发生了战争,6年后被夏启所杀。这就十分有意思了!为什么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5)

因为竹书和史记根本没有记载夏启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功绩,仅仅被汉史专家穿凿为禹生启…而与伯益争夺天下!

而且十分可疑的是,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启有钧台之享。”指出禹崩夏启继位,伯益和启同姓氏族有扈氏起兵反叛。启杀掉伯益,并把有扈氏罚作牧奴。之后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盛大献祭神灵的方国盟会,史称“钧台之享”。

还吹嘘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实现了从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转变…(载自网络)”。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6)

那么请问:

为什么夏启会盟叫“均台之享”而不叫“启台之享”?均字除了商均之外,还有什么王叫均?阳翟何地?如果说夏启就是商均会怎么样呢?又如果商均就是商契,他因佐禹治水有功,舜受司徒启位,故称夏启!又会怎么样呢?…

是不是觉得我这么问很奇怪呢?是不是觉得我是无中生有呢?亦或是说这个“均台之享”的确很不寻常?下面就请大家在阅读下文时,仔细思考我的问题: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7)

根据《左传·昭公元年》载:“昔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

郭沫若认为“阏伯为商之先人契,与阏伯是一非二”,那么请问与他争斗的弟弟实沈又是史料中哪位王者?

据《帝王世纪》引《世本》说:“契居番,相徙商丘,本颛顼之墟,故陶唐氏之火正阏伯之所居也…”那么请问,颛顼之墟在哪里?

根据《晋书·地理上》记载:“颛顼始自穷桑,而徙邑商丘”。《黄帝神农氏谱系表·释考》也记载“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国都若水,徙商丘”…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8)

十分巧合而幸运的是,2005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与濮阳市文物保管所,联合对濮阳高城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大名鼎鼎的西水坡龙虎墓,根据专家运用C14测年证明龙虎墓是6500年前的遗址,可是我却认定是颛顼墓,为什么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89)

其实这个原因并不复杂,奥秘就藏在龙虎图腾之中!但需要你转换一下脑子…因为殷墟模式是靠甲骨文断代,但夏墟时代只能靠图腾及入葬方式(居葬合一)来断代…

而龙虎墓是居葬合一礼制。墓中用大量的蚌壳摆拼成了两只龙虎形状图案,就是王权象征!因为史记明确记载龙虎二物是颛顼二子鲧和穷蝉的氏族图腾!而且与陶寺盘龙/二里头绿松石龙及殷墟饕餮虎牛纹图腾有一定继承关系…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0)

这种看似十分巧合的图腾传承方式, 其实隐含着重大的王权信息 …虽然当代专家认为龙虎墓是6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而二里头却仅仅是3800年前的夏代晚期遗址,两者相差近3000年,似乎根本没有关系…但在出土的蚌壳龙虎图腾及项链风格上却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呢?…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1)

这个问题十分奇怪,因为目前并不知龙虎墓C14的证据是取自人骨还是蚌壳,尚无人交待(网上也搜不到)…

而龙虎墓主人右侧的蚌壳龙,与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中的绿松石龙形器拼摆方式及使用材料蚌壳完全一致,十分符合史记大禹治水时代的生物特征及“鲧生禹,禹复生启"记载(如果蚌壳C14测年一致,就是一个王权),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2)

而且龙虎墓主人左侧的蚌壳虎图腾,也与石峁皇城台石雕/三星堆青铜面具/良渚玉琮王/殷墟青铜鼎饕餮纹的虎面具十分类似,符合颛顼传子虞舜虎记录,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3)

这种图腾相似性说明龙虎墓与二里头族人之间存在一种图腾传承…而史记五帝本纪中明确指出,颛顼世系有司虎虞舜和司龙鲧禹两大子系,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4)

那么二里头禹墟出现绿松石龙也就不奇怪了…同样,三星堆也发现了大禹抱龙像及禹舜的龙牛面具,也就相互佐证龙虎墓确为竹书左传记载之“颛顼之墟”了…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6)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7)

三,阏伯之墟问题

那么濮阳也就是颛顼之帝丘了,据《帝王世纪》引《世本》说:“契居番,相徙商丘,本颛顼之墟,故陶唐氏之火正阏伯之所居也…”,说明契也居此地。

所以根据图腾解读,二里头即是龙姒禹墟,濮阳西水坡是龙虎颛顼之墟…那么,根据殷墟和石峁的牛兕图腾文物分析,十有八九妇好墓/亚长墓即是虞舜之墟“均台之享”了!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8)

那么“阏伯之墟”又在哪里?根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即指今日商丘地区即阏伯之墟,而且此地的确仍存有古代的阏伯台、阏伯庙…所以近代学者王国维及当代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等先生,都支持“阏伯之墟”就是今日商丘。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99)

然而1988年,由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发起,旨在“探索中国商丘地区早商和先商文明历史脉络的“商丘计划”,执行近40多年,除了发现古宋城遗迹及岳石文化遗迹,而传说中的王亥墓/商契墓/商汤墓等先商13王墓根本没发现,为什么?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0)

1996年春,中美考古队在商丘老南关,钻探出一座古城。古城呈平行四边形,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可以确定为春秋时期的宋国故城,但城墙下部最早的墙体的年代很可能早到西周或者更早。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1)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2)

而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二队,曾在当时的商丘县坞墙集东街,考古发掘了坞墙遗址(也称谷子坑遗址)。在宋集镇半塔村又发掘了半塔遗址,二遗址同属龙山文化,存在大量先商文化遗迹(岳石文化层)…但也未发现先商及早商遗址。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3)

张光直教授一度认为,岳石文化层即是先商文化的下层文化,但没有得到二里岗和殷墟考古文物支持,故至今搁浅。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4)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5)

为此,2021年5月20日,昔日商丘计划考古队长唐际根教授,自发现中商洹北商城之后,再次启动“商丘计划(二期)”挖掘…并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目标地点选择在宋国故城南城墙根,即与睢阳城西城墙交接处,目的有三:

一,揭示商丘宋襄公、梁孝王、宋高宗的都城和现存归德府城的“多城相叠”现象。

二是,找到城墙基槽,找到城内的古地面,探索宋国故城的“始建年代”及“历次改修年代”。

三是,寻找宫殿宗庙等大型建筑遗迹,探索城内布局,以期完成商丘地区的地层考古序列表…

当然,目前已经挖掘到7米深了,已经挖到岳石文化层了,还是和前辈张光直一个结果,缺少先商遗址层而搁浅…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6)

所以目前网上争论十分激烈:支持者坚持认为商丘是阏伯之墟,根据是《汉书·地理志》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

反对者认为,先秦《世本》记载:“宋更曰睢阳…”,也就是说,宋国都城自先秦魏国灭掉后,一直延用此名,并以睢阳为治所设置大宋郡。秦始皇时期,改大宋郡为砀郡,砀郡治所在睢阳。从汉代到明朝都如此!直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才升为归德府,置商丘县。清朝沿袭明朝设置,民国时改为行政专署…

也就是说,从文献上看,商丘之名很晚才出现,与王国维判断并不相符。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7)

而唐朝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却说:“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但东汉杜笃《论都赋》说:“昔盘庚去奢行俭于亳”;晋代皇甫谧 《帝王世纪》说:“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

也就是说,商汤最初的确是继位于宋州(南亳商丘),但后迁徙偃师西亳了,最后又盟誓于景亳/北蒙/殷墟了…那么请问汤亳到底是哪一亳?另外殷墟又为什么是汤盟誓之景亳呢?它有什么让汤盟誓的原因吗?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8)

当然,偃师二里头问题已经清楚,3号宫殿即禹亳堂(稽堂)斟鄩,安阳殷墟即是帝舜亳堂(冥堂)斟灌。那么汤西迁禹墟,东盟舜堂,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商均和商汤死葬何地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09)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商丘计划没有挖出先商大墓,但挖出古宋城址也是“意外惊喜",当然还有两成果也是十分可喜可贺,一个即是唐继根老师吸取了“商丘计划”教训,根据二里岗及殷墟的陶鬲器形变化,及甲骨文“鬲”字的形态变化,果断把先商遗址考察方向转向豫北冀南…终于在1998年冬于殷墟洹北花园庄、韩王度、屈王度发现了中商“洹北商城”,令人十分惊喜。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0)

另外一个成果是张志清在周口鹿邑发现了长子口墓!当然此墓至今被所有人(包括发现者张志清)都忽略掉是十分遗憾的,为什么呢?

因为此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阏伯之墟”商均墓!史称阏伯台,民间俗称老君(长均)台!为什么这么说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1)

因为从一开始,此墓就被人习惯性地认为是老子墓!因为《道德经》作者老子故里苦县就是鹿邑,是春秋时期周代王室守藏史…但因长子口15殉人规制及殷商墓葬风格,不符合老子守藏吏级别又及春秋礼葬规制被否定了…而且铭文是长子也不是老子。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2)

所以至今此墓悬而未决,仅仅认为是商周之际的南方长氏贵族首领墓(地方诸侯)…有人推测为纣王之兄微子启(微子封宋事件),但因无考古文物及铭文证据而搁浅。

然而,正是这座长子口墓的发现,才是真正揭开了先商之谜的核心关键。就象徐旭生先生发现二里头一样,张志清无心插柳的长子口墓,正是张光直心心念念的商均墓…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3)

根据“长子口”墓内的青铜器铭文分析,应为“长子”“长子口”“戈丁”等,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长子口”,在七八件铜器上都有发现,说明“长子口”就是该墓的主人。

传世的“长子”铜器较多,早几年在湖北黄陂(盘龙城)曾出土“长子狗”鼎。但在豫东出现尚属首次。考古专家经过分析推断,认为此次出土的器物时代较早,鹿邑可能是长氏较早活动的地域。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4)

另外长子口墓型为“中”,与安阳殷墟武官村中型大墓(M260)一致!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6)

而长子口墓中出土了22件青铜鼎,方鼎9个,圆鼎11个,方觚4个、方爵4个、圆爵7个、铜簋3个、卣4个、觯4个…与殷墟妇好墓司母辛鼎形制十分一致,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7)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19)

而墓内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组合具,如酒器较多,有罍[léi]、尊、斝[jiǎ]、爵、觚[gū]、角、卣[yǒu]、觯[zhì]、觥[gōng]等。鼎、尊、爵、觚等器物都与安阳殷墟妇好墓及亚长墓的同类器物相近,说明墓主人与殷墟墓主人有王权传承关系,地位等级极高,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0)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1)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2)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3)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4)

同时,此墓也出土了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铜器,比如出土两件四耳铜簋,以前曾认为该类器形在西周才出现。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5)

出土的80余件玉器中,既有玉戈、玉刀等仪仗用玉,也有璧、环、璜、玦及柄形器、条形玉等礼玉或佩饰,也有雕刻成虎、龙、牛、鹿、鸟等形象的玉器。造形与刻法特征既有商代的也有西周的,从以上特点可以推断其下限不晚于西周初年,说明周应是殷商的诸侯国关系。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6)

而十字椁室却是所有商墓独有的亚字符号,与殷墟亚长的十字铭文和王陵区十字墓道完全一致。说明长子囗与契有密切关系!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7)

而出土于棺椁之中的牛首玉人俑和铜牛簋文物即是虞舜及图腾牛兕形象,正是古本竹书纪年所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之主人公舜也,甲骨文虞/舜即牛形,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8)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29)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0)

通过铭文对比分析,“长”字为殷墟亚长形象,指“持杖之戴羽酋长”;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1)

“子”字为商姓,太阳 鸟=玄鸟(前文已述),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2)

“口”字为鼎形,是金文“其”字,汉字即启义!是二里头其鼎象征…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3)

所以长子口即“长子其”,代表“契子继承王鼎”义,说明长子口墓主人是殷墟亚长舜帝直系王权继承人,史料推为商均(契)。山海经叫“舜生戏”,史记称为“禹生启”。

而“长子口”墓出土的青铜三戈”与河北易水出土的“祖父其”三戈一脉相承,佐证鹿邑“长子其”,与易水“祖父其”铭文一致,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4)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老子天下第一”!你一定如雷贯耳吧?但是,你知道此话与长子商均(契)有直接渊源吗?舜把王权传给长子钧,故史称长子制或嫡长子制…民间俗称为“长子天下第一”…

但随着时代变迁(殷人四迁),后人渐渐不知鹿邑老君台(箕子台)即商均墓,也不知商均名号“长子其”…所以渐渐讹长为老,讹其为口/丹,故有周口/箕子台/老君台称呼…“长子天下第一"也变成“老子天下第一″了!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5)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6)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7)

而河南郸(丹)城有箕子台遗址,鹿邑有太清宫和老聃(丹)台遗址,民间有丹朱造弈传说,周口有布老虎风俗,淮阳有太昊伏羲信仰,河北有张家口有战国燕子丹及契丹称呼,考古为易水燕下群墓遗址,都是殷商(燕赵)遗址…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8)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相见",难怪长子口墓椁室出土了舜帝牛首玉人俑,原来是丹朱杀父仇人舜也!只可惜丹朱南下盘龙城及九嶷山丹朱陵,并未觅见舜踪也!

也就是说,契都二里岗,葬地鹿邑长子口墓;丹朱建都商丘,居亳二里岗,盟誓殷墟,死葬武官大墓(M260)…而丹朱因报父仇(舜囚尧,复偃塞丹朱)而计杀舜,史称商汤灭夏,山海经称“有易杀王亥”,根本不是史记记载商汤灭夏桀史事…

另外,长子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中,除了大名鼎鼎的长子口铭文外,还有“长子”“戈丁”铭文。而戈丁铭文即汉字武丁之义,这一点被所有人都忽略掉了。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39)

而商汤在《诗·商颂·殷武》中自称“武丁孙子”…所以甲骨卜辞及史记“武丁中兴”事件,并不是商王武丁事件,而是商均契中兴事件反应(即竹书纪年“上甲微复兴”)…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40)

尤其殷墟至今未出土武丁大墓,为什么连自己的“贵妃妇好"都露脸几十年了,可恰恰是商王武丁却姗姗来迟?不很奇怪吗?

难怪张光直和唐际根苦苦寻找的古商丘阏伯之墟久而不得,原因即是与鹿邑商均墓只差一步之遥!早已名声大噪的老子名气反而掩盖了真相。

的确如此,铭文解读舜受契司徒即是对启的名号“又其”称谓,佐证商地即安阳北蒙殷墟,妇好墓就是北蒙启长/契墓。商人称启,周人称弃,汉人称契,今人称妇好…如图所示:

妇好墓哪年发现的(妇好墓恢复原名)(141)

妇好是舜的名号(有网友称为禹,也有道理),并断为武王或周公克殷时供奉的鼎铭…

所以综合如上分析,说明妇好墓真名称为虞舜祠堂,是史称“少昊孺颛顼"及“禹生启"事件记录。商人叫母辛宗,殷人叫冥祠或启祠,周人叫弃祠,先秦史叫“均台之享”,汉史叫殷墟,今人叫妇好墓…

网友“涛声依旧”评论说:“王亥是尧的后代,也是商的祖先,与大禹同时代的人,也是因为辅助大禹有功,被封为商国(诸侯国),禹因治水有功被尊为天下共主即为夏王,周的始祖是后稷,即弃。也是和大禹同时代的人,只是部落,直到商才被封为周,姬为氏。

夏朝,商国,周人一直都是并存,最早夏为天下共主,商国是夏的诸侯国,周只是个部落族群,后来商汤灭夏,商为天下共主,夏族人依然存在,周被封为商的诸侯国,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为天下共主。商族人依然存在。”十分深刻!

而考古界的“摩尔定律"是:

“越是地表祭祀体系完整的地望,地下越是空空如也;越是无人在意的荒山野岭,越有可能挖出意料之外的文物遗址…"

此规律不仅包括商丘问题,也包括三星堆和殷墟及所有夏墟…比如司母戊大方鼎和古本竹书(汲冢竹简)的发现,就是盗墓贼“意外成果”…很多考古成功往往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事件!

最后总结:

亚长高祖王亥舜帝,因争夺启王权被有易氏绵臣(丹朱)杀死而秘密放葬此墓中,故采取不封不树,不立碑/不设享堂的方式入葬,故天下人知晓此事者极少…后人立祠也彻底与夏人“居葬合一”礼制分道扬镳了!

而鹿邑长子口(其)墓即是商均契墓(阏伯之墟)。它与亚长墓形成殷墟的“一长一子”规制,礼记叫作“帝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卜辞叫作“上甲三抱二示″汤祭…与偃师二里头“居葬合一”的稽堂制及殷墟“一祠一墓”的虞制已不相同,而是“一城一邑”之殷制了(即古宋归德城与鹿邑长子口墓)…所以虞夏殷也就由此分道扬镳了!

也就是说,今日商丘不过是商均南迁移民之睢阳地也!也是丹朱南亳,而商汤(丹朱)的真正埋葬地是殷墟王陵区M260大墓,入葬礼制与禹墟“祠墓合一”模式和殷墟“一祠一墓”模式已然不同,和宋州鹿邑商均的“一城一邑”模式也有一定区别(即宋州归德及周囗鹿邑),已经彻底分成王城区和王陵区两大模式了…所以张光直的“商丘计划(包括唐际根二期)”在商丘是永远挖不出汤墓的,原因即在此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