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禅师的言行观察智慧(为什么说观音为唐僧提供的)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转发】

Yoran悠然再读西游系列(四)

《西游记》的主题是“三三行满道归根”,可故事情节却是“九九数完魔灭尽”。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魄力和能力,怎么可能越过这一路的雄关漫道,怎么能够战胜这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成行满见真如”呢?

说到唐僧,我们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唐僧迂腐的一面,但细细来看,唐僧倒也不乏英勇,他明知路途艰辛,却毫不犹豫接下任务重担;他总是能够坚强地面对最坏的局面。然而他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中之一就是果敢不足,之所以说他果敢不足,是因为他常常在变故或困难面前缺乏信心,只能眼睁睁地任由最坏的局面出现。

许多完美型性格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在面临风险时是极其谨慎的。他们总是希望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他们往往很难放手一搏,他们需要一个力量型的搭档

如何从禅师的言行观察智慧(为什么说观音为唐僧提供的)(1)

观世音菩萨早就为唐僧准备了一个力量型的搭档,那就是被压在两界山下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如今想要逃出五行山重获自由,就必须接受一个领导,这个领导就是完美型的唐僧。

自《西游记》成书以来,许多读者都在为孙悟空鸣不平,因为孙悟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为什么要让他在那个肉眼凡胎的唐僧手底下受尽窝囊气呢?

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讲,一个人的才智有高有低,而品德是才智的正负符号。当品德为负数时,才智越高,做坏事的能力也就越大。同样,当品德为正数时,才智越高,做好事的能力也就越大。

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而言,唐僧就是一个大大的正号。正因为有了这个正号,孙悟空才能修成正果,从一个妖猴修成斗战胜佛。

太史公司马迁说过:“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所以,对于唐僧而言,孙悟空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助手;而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也需要唐僧这样一位志向高远的师父。

孙悟空被困在两界山下,年深日久,心里早已有了悔意。在唐僧到来前,观世音菩萨从此路过,孙悟空便恳求菩萨能为他指明一条出路。菩萨高兴地说:“好啊!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和他一起跋涉千山万水,也算是一番修行,如何?”孙悟空连声答应,从此日夜期盼着这个取经人前来救他脱身。

后来唐僧见到悟空,对他说:“既然你有心向善,菩萨也做了安排,我自然愿意帮助你重获自由。”于是,唐僧攀藤附葛,来到两界山的最高峰,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孙悟空一个筋斗翻滚过来,跪在了唐僧面前,唐僧成功的收获了得一个徒弟。

由于孙悟空的加入,西天取经已经不再是唐僧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目标。

孙悟空本领大,脾气也大,并且还不太听指挥,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在遇到了6位抢劫的盗人时正式爆发了。

孙悟空,对待6位抢劫的盗人的做法是:提起金箍棒直接把盗人一一打杀;唐僧对待6位抢劫盗人的态度是:见到孙悟空将盗人一一打杀大为生气,说:“你纵有手段,让他们知难而退就是了,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呢?”

许多人看《西游记》,看到这里看不懂。大家都认为,孙悟空打杀六贼,干得干净利落、大快人心,唐僧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其实,唐僧和孙悟空的本意,都是为了排除杂念的干扰,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但是,两个人的行为理念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孙悟空之打杀六贼,犹如我们看见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就一口气砸个稀里哗啦,看见美女就一棍子打得血肉模糊。 这样行吗?显然不行。所以,唐僧骂孙悟空任性胡来,把场面搞得一片狼藉。

这也是唐僧和孙悟空理念矛盾的第一次冲突。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唐僧不能容忍孙悟空的任性胡来。然而,如何管理团队成员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因为那些杂念,像贼人一样,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舞枪弄剑地袭击你的团队成员。还有,你的团队成员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是缴械投降?还是像孙悟空一样大打出手?或者,像唐僧一样,让贼人知难而退?

如何从禅师的言行观察智慧(为什么说观音为唐僧提供的)(2)

无论如何,你现在需要把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个人行为与团队的管理绩效结合在一起了。现在,任性胡来的孙悟空说走就走了,唐僧完全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只手牵着马,一只手拄着锡杖,凄凄凉凉地独自一个人往西而去。好在观世音菩萨就在前面等着他,而且还为他准备了一套佛祖的管理方案。这套名为“八正道”的管理方案对于管理团队成员以及帮助团队成员实现自我管理,都是相当全面、确切、有效的,其中内容包括:

1. 正见:正确的见解, 就是对事物的真正了解。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是不够全面的,可是我们却仍然会自以为是做出判断,结果呢,就把事情闹得很荒唐。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正见就是要确确实实地分析事理,了解真相,不可以浅尝辄止。 自以为是,很容易形成偏见与误解。因此,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团队使命,我们就不会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杂念而抓狂。

2. 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就是用理智来决定我们所追求的正确目标。

如果目标是错的,那么一切都是错的。

3. 正语:正确的语言。

言为心声,不恰当的说话方式很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误解,继而怀疑你的人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团队中培养一种规规矩矩、诚诚恳恳的说话习惯,包括:①不说谎话。 ②不造谣生事,不挑拨离间,坚决杜绝阴险小人的行径。 ③不用尖酸刻薄粗鲁无礼的言辞。 ④不讲一些无意义的、无益处的空话。

4. 正业:正确的行为。

确保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合乎社会的道义、团队的规则和个人的信条。

5. 正命:正确的职业。

每一位员工都需要通过职业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获得必要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二是通过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生。

6. 正精进:正确的进取之道。

以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努力不懈,持续进步,直到成功。

7. 正念:正确的心态。

一般来讲,我们对生活是什么态度,生活对我们也是什么态度。所以我们应该让心态朝向于希望而不是绝望;朝向于创造性的兴趣而不是枯燥乏味;朝向于努力而不是得过且过;朝向于欢乐而不是悲伤。

8. 正定:中正、和谐、宁静、稳定的心境。

所谓慧由心生,真正的智慧来自中正、宁静的心。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八正道”之中,正语、正业、正命可以概括为正确的行为规范,正念、正定可以概括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正见、正思维可以概括为正确的思想意识,这也是团队建设的三个方面。

用正确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每一位员工的野心;

用正确的行为 规范能够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将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再佐以正确的激励方法—正精进,则必然使个人有所成就、使团队达成目标。

关于西游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


关注点这里

如何从禅师的言行观察智慧(为什么说观音为唐僧提供的)(3)


往期内容(直接点击查看)

1、【火】从职业规划角度测一测,你会是西天取经队伍中的谁?

2、【火】管理角度看:孙悟空为什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3、【干货】一张图了解《华为内训》精华

4、一张图读懂“抖音运营”全流程

5、「干货」我一直在说话,你却说我没有沟通力?

6、【干货】扎心了,是“领导”,但却不一定有“领导力”

7、【干货】如何利用税筹管理,提高自身身价

8、【干货】如何通过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9、【干货】企业发展如何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10、【干货】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