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一线传递温暖播撒大爱(新市民的公益楷模)

在志愿服务一线传递温暖播撒大爱(新市民的公益楷模)(1)

“外乡人、本乡人都一样,有困难了,大家帮一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20年来,向玲用一颗奉献之心,展示了新市民风采,为外来创业者树立了榜样。

20年前,湖南苗族小伙向玲带着热情与青涩来到慈溪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8年后,他带着扎根的决心和成材的期望,落户附海镇东海村。整整12年,他经历了融入的阵痛和发展的喜悦,又靠着一颗“热衷公益”的心成为老乡们眼中的“楷模”,被选为附海镇最美“新东海人”。

向玲说,完成了自身的融入和发展,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同学聚会时听说大家在各地热衷参加义工活动,一瞬间就有了决定:“我要为村里做点什么事,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的都行。”他说干就干,一干就是十几年。

“‘菲特’台风来袭,向玲和几位党员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加入抗台行动,为劝导新市民撤离危房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东海村党总支书记朱威迪说,那时,向玲不仅和村干部一起现场排摸危房,一起值班,还把几位不愿意前往安置处休息的新市民带到自家的厂房安置,送上吃的喝的,直到台风离去。

“虽然我在慈溪待了20年,可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个过客,毕竟这里不是家乡。可现在,我感受到这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找到了和在老家一样的感觉。”向玲说。

2015年,“圆桌夜谈”成为慈溪市群众上陈民情的重要场合,向玲作为新市民的代表也参与其中。夜谈前夕,他认真进行了准备,后来提出了几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新市民娱乐场所、志愿服务平台缺少的问题。“新市民融入当地,除了当地干部的努力以外,新市民自身的努力不可缺少。”向玲说,这是一个双向的作用,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有敞开心,主动融入,才能真正换来新老市民的和谐共处。

当年,他被村民推选为最美“新东海人”,他视此荣誉为一种激励,表示今后将更多地主动参与村庄建设,为第二故乡东海村变得更美好继续努力。

如今,40岁出头的向玲走在人群中,村里人已经喊他“老向”了。

在附海镇泥牛塘路路口,你能看见他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在东海村的老娘舅工作室,你能听见他见证邻居间握手言和后的憨厚笑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站里,最“脏”最“破”的那件红马甲肯定是他的。

在向玲的带动下,附海新市民掀起一股志愿服务热潮。2018年3月,向玲在镇村两级相关部门帮助下,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当时有20多名新市民志愿者加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想为第二故乡发展贡献力量。

向玲志愿服务站“落户”东海村后,进网格惠民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的乡村治理生力军。3年来,他们还成为新老市民间的“桥梁”,帮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作为慈溪首个新市民(少数民族)志愿服务站——向玲志愿服务站,如今像他这样的热心志愿者有368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