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东败南为什么叫败北(为什么打了败仗叫)

我们常常用“败北”来形容打了败仗,也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这里的“北”,并不是“东西南北”的“北”。在古代,“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的样子就是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坐着,生动形象地表示“背对背”的意思。

两军交战,打了败仗的一方逃跑撤退时,一定是背对着胜利方的,因此,“北”字就慢慢用来形容打了败仗。《孙子兵法》里说:“佯北勿从。”意思是敌人假装打败了逃跑,不要盲目追上去。西汉时期文学家贾谊也在《过秦论》里提到:“追亡逐北。”意思是追杀失败逃亡的敌人。

后来,随着汉语音节的发展,本来表达失败含义的“北”字,逐渐和“败”字连用,成为“败北”一词。无论向哪个方向逃,都叫“败北”。例如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后来,“败北”不仅指军事失败,还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

“败北”一词的来源,还有一个说法:中国古代的方向有着上下尊卑的含义,南面在古代是尊贵的方向,皇帝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因此,古人就只说“败北”而不“败南”了。

败东败南为什么叫败北(为什么打了败仗叫)(1)

“北”字的演变。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北”的含义就是“背”。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