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证最有特征的临床表现(心气虚衰的一种典型脉象)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心气虚证最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气虚证最有特征的临床表现(心气虚衰的一种典型脉象)

心气虚证最有特征的临床表现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我们先来看原文∶“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这样一段话重点讲的就是脉象,重点讨论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脉象的主病进行了一番论述。不同的脉象反映出邪气与正气的盛衰的关系,对应的临床的诊断都有非常多的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当中有“气高”,还有“气胀”,这讲的都是气。同时也是指的亢盛的邪气,还有是气病、气衰、气少,这种气指的是虚衰的正气,整个这一段讲的就是通过脉如何来判断主病的情况。这一段具体的名词非常多,有一些地方需要详细解释。我先带着大家把里边的一些名词过一遍,之后整体进行翻译。翻译完了之后,再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以及不同医家的认识。

第一段就是“夫脉者血之府也”,脉道血液归聚的地方,血液就在这里面进行流动。血之所以能流行的由来于气的推动,所以说叫做血之府。王冰注解∶“府,聚也,血之多少,皆具见于经脉之中也。”李中梓说∶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逆顺篇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这一段虽然讲的是血,但是气也在里头包含着,所以不仅仅是血,而且也包含气,我们把脉的时候就把出人体的气血的变化。

接下来是“长则气治,短则气病”,长指的就是长脉,脉象就循着长杆一样,过于本位。代表什么呢?代表气治,也就是这个气是非常的治,就是健康。“短则气病”,短脉与长脉是相对的,短而不及本位。跟长脉不一样,长脉是他在自己的本位上,延长出来了,代表着身体非常好。短就是应手之后感觉特别短。气病代表什么呢?就是气也不足,也可以理解为气虚。

我们再往后看,“数则烦心,大则病进”。如果见到数脉,数代表什么?代表烦心病。见到大脉就是病势正在进行。数脉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一呼一吸,脉搏五至以上,医生把脉的时候,医生的一呼一吸,这个过程当中脉搏一共跳了五下,这就代表数。数脉代表什么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脉搏跳的快,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常的呼吸一分钟十七次,五下五七三十五,十七乘以五就是八十五,也就是你的脉跳的比较快,一分钟多少下呢?可能就是八十五下以上,可能比八十五下还要多,比如九十下,一百下,心率就特别快。心率快代表热性病,有烦躁的表现,脉都会比较快,同时也代表身体有内热。与之相反的,脉象比较迟代表寒,所以这一段《黄帝内经》没有讲,我在这补充一下,脉跳的快代表热,脉要跳的慢代表寒,一个阳一个阴。

“大则病进”,大指的是脉象搭上去满指,而且非常大,来势汹汹,这代表着邪气在往前进展。“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上盛”和“下盛”分别代表什么呢?古代医家有一些分歧,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大部分的医家都认为如果上部的脉正旺盛,代表气逆于上,出现的喘满这种情况,出现气喘声高等等这些情况。如果是下盛的话,下部脉旺盛,大多数医家都比较认同是关脉或者尺脉,关脉、尺脉要是脉象盛,关脉、尺脉代表脾胃,肝肾这些部位。这些部位一盛气胀于下,气胀于下什么表现呢?就是容易出现腹胀等等的这种情况,这就代表“下盛则气胀”。

“代则气衰”,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出现代脉,脉来终止,有规律的终止,而且不能自还,这种脉叫做代脉,把脉突然有一下停了,不一会又继续跳,跳着跳着又停了,然后又继续跳,按照现在来讲就是有点心律不齐、二联律、三联律、早搏这种情况,但是代脉是有规律的。还有结脉,以后我们专门讲脉象的时候会讲结脉,就是没有规律的。代表什么呢?就是气衰,尤其是心气衰,心气衰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脉象。按照现在医学来讲,就是出现早搏、二联律、三联律这种心律不齐的表现。患者的描述就会说心脏这个地方跳,有点心慌心悸,或者是胸闷气短这种症状。这时候要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边就会用炙甘草汤来进行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