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

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听说过一本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最初知道这本书,大约是上个星期我在逛淘宝书店的时候了解到的我被吸引的是它的图书简介,以及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后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后感

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听说过一本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最初知道这本书,大约是上个星期我在逛淘宝书店的时候了解到的。我被吸引的是它的图书简介,以及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短短的100多页,一个小时就能够看完了。相信看过的朋友,都会这样一个想法:这本书的内容很通俗,道理也非常浅显,其重点就是表达‘当变化来临时,我们自身也要做出变化’。是的,“随着变化而变化”这个道理是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道理。然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真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如此吗?我想,无论是何人,多少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改变,抱有一丝丝恐惧感。

读完这本书,它给我的感受特别的深。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直遵循的自我发展中的一个观念是正确的——居安思危。书中的“匆匆”和“嗅嗅”并没有因为一开始找到了一大片奶酪区,而沉迷、享受在其中。相反的,它们在得到一大笔“财富”以后,依旧去寻找一种以应对“困难”降临时能够有效面对的方法。但是,与它们做法不同“哼哼”和“唧唧”却是,沉迷在那一片“奶酪王国”之中,直至后来奶酪消失了,它们都没有做出积极的改变,被迫接受那消极的现实。幸运的是,“唧唧”最后认为不做出改变,没有办法获得新的“奶酪”,并且为之付诸于行动。

回顾到现实生活中,只要大家拥有网络,再加上银行卡里有足够的余额,只需在手机上稍微操作一下,想买到的东西都能买到,根本不需要耗费吹灰之力。也许,这是一种生活便利的标志;也许,这是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安逸的生活;又也许,不知曾几何时,我们慢慢地习惯了这样便利的生活。

科技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是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对于个人而言呢?这也是一种进步吗?有的人在沉醉于游戏、网络、追剧以及看短视频等等时,这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负影响的。有的人羡慕别人完美的身材,而自己却不愿意做出应有的改变;有的人羡慕别人有着丰富的阅读量,而自己依旧在闲暇时不愿翻开一本书;有的人羡慕别人在职场中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晋升,而自己依旧没有意识到去学习和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是多么重要。(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很多时候,在“羡慕”和“改变”两者之间,前者往往会比后者多。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原来的舒适圈,即使知道缘由,但无法突破思想这个重围。更多时候,缺乏的是勇气,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勇气……

说到“舒适圈”,我想大家都有各自的舒适圈。就拿我而言,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今年9月份就大四了。我想,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所谓的“舒适圈”是——校园生活。在没上大学之前,小学和中学,我们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小学有小升初考试、中学有中考和高考。就仅仅校园“学习”而言,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并且这个“习惯”持续了十多年。当然,到了大学,“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但不同的是,大学生活,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还要面临一个就业的问题,并且“学习”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书本。试想,对于一个习惯了十多年校园生活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初入社会,内心是否会迷茫于恐惧?我想,答案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可不管迷茫也好,恐惧也罢。只要我们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并做出些合理的改变或者调整,结果也许可观,不至于面对现实时陷入困窘。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部份人,有上完课回到宿舍就开始打游戏,刷手机,看视频的;有上完课后去图书馆自习的,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再或者提前出去实习积累经历的;又或者有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者考司法的等等这类人。这并不是说谁的选择好谁的选择坏,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但是对于后两者而言,就是书中提到的“要随着变化而变化”的人。这个变化,不仅是学生身份的变化,也是自身对生活、未来的态度的一种变化。对于后者而言,他们的所做所为,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铺垫。对处在不变之中,一种内在改变的表现,以至于倘若面临“就业”问题时,手握一定量的筹码。而对于前者来说,他们面临问题发生时,就可能不如后两者那么有准备了。

当然,“随着变化而变化”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当你觉得无事可干时,可以学一门技能,当作爱好,说不定以后有用,而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当你总是心烦意乱时,不妨多阅读些书籍,学习书中人物面临问题时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心生怨怼;当你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找出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消极等待。

总之,变化总是在发生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在“不变”中,自己又能够稍作“改变”的伸展范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