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肝移植手术的人能活多久(30多岁的他肝移植两周后离世)

前言

器官移植手术常常被誉为“外科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在传递“生命礼物”的惊险过程中,公众的视线往往聚焦在手术台上的医者身上。其实,手术台下,还有一群低调的医务人员在为器官移植的最终成功而披肝沥胆、保驾护航。他们就是移植ICU的医生护士们。

56床病人去世后,

家属做了一个让医生泪流的举动

凌晨四点,一通电话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二科主任蔡常洁教授惊醒:当天计划进行肝移植的56床病人突然出现烦躁、瞳孔不等大等危险信号,疑似出现脑水肿。

“一定要稳住他!”时隔一年,蔡常洁还记得当时紧张复杂的心情。

这位30多岁的病人是四天前被送入ICU的。当时,他处于三度肝昏迷状态。要拯救他的生命,必须进行肝移植,但与他匹配的肝源尚未出现。

“他这么年轻,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定要保住他的生命。”蔡常洁和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稳住他的状态,为移植手术争取时间,终于等到合适的肝源的出现。

然而,没想到距离移植手术开始只有四个小时,他却再次陷入生死一线的危境。ICU里,值班的医务人员立即展开紧急抢救。

三个小时过去了,早上七点,蔡常洁与器官移植专家、中山一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在ICU里再次评估病人是否已出现脑疝,来决定能否进行移植手术。一旦出现脑疝,即使换肝,患者也不能苏醒,也就不能挽救这个正当壮年的生命。”

肝移植手术最终如常进行,志愿者捐献的肝脏在56床病人的体内重新“上岗”,为他重启生命。

然而,意外还是在术后出现了:送入ICU的病人还是脑水肿严重发生了脑疝,尽管医生护士们竭尽全力地进行抢救,虽然移植肝脏功能逐渐正常,但病人并没有苏醒过来,两周后,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脑死亡。

让蔡常洁非常感动的是,56床病人的家属决定把亲人功能良好的肾脏捐献出来,去救治其他的病人。

“从濒死到重生再到死亡,巨大的变故发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般人可能接受不了,但他们对医生一直保持着信任、支持。”蔡常洁说,无论是保命、寻肝,还是换肝乃至最后的抢救,家属看得到医生是如何努力在拯救生命,也用他们的大义之举来回报善意,传递爱心。

他们,是“最美的绿叶”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器官移植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年来

挽救了许多器官衰竭的患者,

不断书写器官移植史的“第一”记录。

在蔡常洁教授看来,外科医生扮演着“红花”的关键角色,决定了手术的成败,而ICU的医生护士除了陪伴器官衰竭的移植受者度过术前等待期,为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而争取时间,还要搀扶病人勇闯术后排斥反应关和感染关,就如同衬托红花的簇簇绿叶。

做过肝移植手术的人能活多久(30多岁的他肝移植两周后离世)(1)

蔡常洁在工作中。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最美的‘绿叶’,为病人重获新生保驾护航。”这位从事ICU工作28年的女医生坦言,只要病人有1%的希望,“我们ICU人就会为之付出100%的努力。”

ICU:医院重病人最多的地方

也是生命重启之地

“我们常说,ICU是医院重病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生命重启之地。”蔡常洁说。作为原中山医科大学1986级学生,她亲身见证了ICU在国内的诞生、发展、壮大。

“1992年,我们医院外科ICU刚刚成立,那时不少外科的同行都不知道ICU是什么,以为只有护士。”蔡常洁回忆,ICU最擅长的是器官支持,例如患者突然昏迷了,突然血压稳不住、突然没尿了的话,有时寻找病因需要时间,而ICU强大的生命支持系统可以留住生命,让医生有机会去寻找病因、使病人得到救治。

做过肝移植手术的人能活多久(30多岁的他肝移植两周后离世)(2)

和其他命悬一线的患者相比,肝移植患者带来的挑战更为特别:他们往往正当壮年,移植肝脏后,他们的身体会排斥带来生机的“新伙伴”,排斥反应、感染等随时可能吹灭生命之烛。

“人们常说‘进了ICU,九死一生。’ICU收的都是重病号,许多病人存在多个器官功能不全,死亡率高。”蔡常洁说,正因为如此,每救回一个生命,ICU人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每当有病人不幸离世,医生都会分析死因,“如果是因为我们观察不仔细、没有抓住救治的机会而导致病人死亡,是无法原谅的。”

蔡常洁说, ICU的每一场抢救都是硬仗,久经锻炼的医生们既是技术高手,也是心理最稳、最擅长与病人家属沟通的人。“每当有亲人进入ICU,作为家属也是非常焦虑的,我们经常说只要病人有1%的希望,我们就会为之付出100%的努力。只有我们将自信传递给病人家属,家属才不慌,才能放心地把亲人全交给我们。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忧子

来源: 广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