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

问答

Q&A

神州

2021.12.31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1)

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招生考试的考场里,监考老师给每一位考生发了一颗棒棒糖。随后,考题来了--“根据棒棒糖创作色彩表达”“根据棒棒糖的味道体验,对包装进行再设计”。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2)

吴小莉采访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范迪安:每年我们招生的命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央美的周边有各种考前培训班,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就是:它是用应试的方法来进行训练。这样对于选拔人才会有些妨碍,其实也不是很科学的。

我们要选拔人才,当然需要比较深厚的基本功;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这个考生是否具备整体思维的基础能力。我们也不是要求所有的考生都变成全面型的人才,人才还要靠学校来培养。但是这个苗子呢,要比较正、要具备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这些年,我们特别像设计专业、建筑专业,都是有特别的央美试题。比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歌曲。那么我们就希望考生要把“我的”和我们的国家、社会能够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就出了一个《我的》系列考题。

你说这些考题很刁吗?也不是很刁难学生。它是比较开放的,是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

吴小莉:通过这样考试招进来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吗?

范迪安:我觉得学生思想活跃程度很明显地提高了。另一方面,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我们说“比较正确了”。因为我们要培养艺术家,不是培养一批会画、会设计的工匠。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3)

范迪安:人类文明的进展是靠科技和艺术这两个翅膀共同来推动的。文艺复兴时期会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因为有很好的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氛围。许多大艺术家,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始终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今天已经进入了云计算、大数据、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了,科技的发展对艺术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毫无疑问改变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改变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生成。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艺术创意要更多地借助科技的发展;另一个,任何艺术都要打开更多维的审美空间,所以央美比较早地设立了科技艺术专业。现在已经正式成立了“科技艺术研究院”,推动教师和中科院及科技企业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合作。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在大地上,能与山川河流相比拟的,莫过于那些超越时间存在的建筑。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4)

吴小莉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何镜堂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5)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何镜堂团队设计作品

吴小莉:这是您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何镜堂:这个作品是一个集体的成果,我们的定位是八个字:中国特色、时代精神。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比如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国红、中国的汉字等等,从中得到启发。还有,中国的很多出土文物里面,表示喜事、盛世,都做过斗冠。

吴小莉:俞正声书记当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你如果马上看世博会中国馆的照片,好像不太好看,但是后来越看越好看。

何镜堂:是这样。我原来说过一句话是:任何轰动的建筑,都会有轰动的声音。

吴小莉:这个轰动的声音指的是好的?

何镜堂:也可能是坏的。比如说当年的法国巴黎铁塔,开始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还有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有个建筑师当时带着我参观,一边带我参观一边骂。

吴小莉:说是巴黎脸上的一道疤。

何镜堂:大家对建筑的评价,有时候会存在争议。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人对中国馆也有不同的意见。我的学生,都不敢给我看网上的信息。后来我跟他们讲:没问题,任何一个建筑都是这样的,因为建筑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6)

吴小莉:您说成熟的建筑设计师,都是大器晚成的。比如说您很喜欢的贝聿铭,为什么会这样说?

何镜堂:因为建筑是一种实践的科学,工程是靠经验的。不像年轻的科学家,他可能三十岁左右,就有一种新的发明创造了。做建筑师,必须要从建筑师做到副总建筑师、到总建筑师,必须掌握工程的全过程,要多少年的经验积累才行的。

贝聿铭呢,我是挺佩服他的,他有非常深厚的中国基因。虽然他是美籍华人,但他一直都跟时代结合,不会搞一些过于具体的、琐碎的东西,会根据每一个工程的具体条件来做。至于大家对我怎么评价,都没关系。我都这么大年龄了,也一直都是在一线去做设计、去带领我的学生。所以总得来讲,出人才、出成果,是分不清楚的,如果出了成果,本身就是一个人才培养出来了。今后,我们当然要走更国际化的道路。

2021年12月14日,第50届香港艺术节节目详情公布。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表示,第50届艺术节主题“连系”,意为艺术节建立起各种跨地域、跨文化的连系,以及连系过往与未来。1973年开始创办的香港艺术节,如今在“缺地、少钱、观众口味日渐刁钻”的前提下,要如何不断地突破自我?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7)

吴小莉采访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 何嘉坤

吴小莉:香港的艺术节可以请到很多大牌的艺术家来参与,你觉得为什么香港艺术节可以请到他们?

何嘉坤:我想他们对香港有兴趣,现在呢,不止是香港,也可以去中国内地几个地方一起表演。

吴小莉:艺术是什么?

何嘉坤:生命。人生可能的事情,你都会在舞台上看到,人生不可能的事情,你也都会在舞台上看到。

笔墨情怀书华章(笔墨当随时代以)(8)

吴小莉:您觉得在香港周边地区的艺术节、艺术文化活动,会对香港艺术节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

何嘉坤:影响一定会有的,我希望整个饼一路变大。如果有一天,远行的朋友来到这里会说,我可以去澳门看东西、去香港看东西、去深圳看东西,这个会是更加丰富的一个体验。良性的竞争会让大家做得更好,这个不用忌讳。艺术是无止境的,如果在艺术上多点沟通和合作,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发展空间。

编导:苏珍妮

编辑:孟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