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会议纪要(写好会议纪要的三字诀)

前两天,我在头条写的一篇辨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异同的文章得到了不少朋友的点赞,阅读量突破了2万多,评论中很多同行发表了看法,其中有不少朋友留言,让我深入谈一谈会议纪要的写法。

对于机关文字工作者来说,会议纪要是“小材料”。说其小,不是因为会议纪要不重要,恰恰相反,会议纪要在各种文字材料中,几乎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因为凡有纪要就要执行,会议纪要是指导行政行为最常见的一种文书。我们之所以把会议纪要称之为“小材料”,主要是比起领导讲话、各类文件,会议纪要往往篇幅较为短小。

如何看懂会议纪要(写好会议纪要的三字诀)(1)

短文最难写,会议纪要也是如此。会议纪要,作为记录会议要点的文字材料,不同于会议记录原原本本的实录;也不同于领导讲话可以较为自由的发挥。会议纪要要求起草人必须在准确理解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与会者的意见进行提炼,转换为规范的公文语言,使其具有公文所具备的指导性、约束力和法定效力。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好比是“翻译”。 大翻译家严复,对翻译的标准有过精准的阐述,就是我们熟知的“信、达、雅”。既然会议纪要类似于“翻译”,当然在语言表达上也适用于“信、达、雅”的标准了。

纪要之“信”,在于忠其原意、准确无误,不违背、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如何做到“信”?

一要亲耳听。作为会议纪要起草者,尽可能要全程参加会议,充分了解会议研究、讨论、会商的全过程,以便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二要认真记。“记录”是“纪要”的基础,没有基础性的记录纪要无从谈起,因此,会议过程中,必须如实记录,必要时要录音备查。

三要多方查。议事决策性会议时间有限,汇报的内容往往是冰山一角,大量基础性材料都是附件,纪要过程中为了确保准确无误都要收集在手,备查、核查。

如何看懂会议纪要(写好会议纪要的三字诀)(2)

纪要之“达”,在于不拘原话,通顺明白、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用词考究,实现对口语表达的提炼提升。如何做到“达”?

一要深刻理解。对于会议研究的内容一定要真正理解来龙去脉、决策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总结加工。

二要归纳整理。会议研究过程中,讨论七嘴八舌,但最终决策还是领导一锤定音,我们要对最主要和核心的意见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形成供落实遵循的部署要求。

三要提炼概括。会议的决策意见一般有结论性、表态性、议决性、总结性几种,在会议讨论过程中,这些意见有时不够简练精准,为了符合公文表达的规范性,起草人员要进行准确的提炼概况,这时候既要忠于原意,也要大胆修改。

如何看懂会议纪要(写好会议纪要的三字诀)(3)

纪要之“雅”,在于用语得体,格式规范,表达简明,行文优雅,实现纪要作为规范性文件较高的行文标准。如何做到“雅”?

一要规范严谨。纪要内容要与会议讨论内容保持一致,与各种法律规定和上级要求保持一致,必要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

二要简洁精准。既要说明来龙去脉,还不能拖沓冗长,对事由简单交代,重点写清决定性、指示性意见。

三是适度拓展。开会的过程就是一个商讨的过程,特定的语境中,有些内容可能被省略或一带而过,但纪要作为将会存进“档案”的法定材料,必须确保一看就明白,不能指望用其它材料去佐证或说明,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在不违背会议意见原意的前提下,起草人可以适当的完善,让纪要更加饱满。

越是小材料,越见真功夫。写出高水平的会议纪要,决不是一朝之功,愿各位在积累磨练中,早日能达到“信、达、雅”的高标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