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人口排名(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230万)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临泉县来说,人口超230万,为安徽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临泉县隶属于阜阳市,地处安徽、河南两省的交界处。

安徽县人口排名(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230万)(1)

首先,临泉县,隶属安徽省阜阳市。在地理位置上,临泉县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50′~115°31′,北纬32°35′~33°09′之间。临泉县东、东北、东南分别与颍州区、颍泉区、阜南县相邻,西、西北、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平舆县、项城市、新蔡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淮滨县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县,也即该县地处安徽、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就临泉县的历史来说,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被封于此,建沈国,沈国君主的爵位为子爵,也即是“公侯伯子男”中倒数第二的爵位。

安徽县人口排名(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230万)(2)

春秋时期,蔡国消灭沈国,今安徽省临泉县一带成为蔡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阜阳市临泉县一带成为楚国的疆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该地区设立寝县、平舆县。汉朝时期,今临泉县一带分属寖县、鲖阳县。东汉时期,在该地区设立平舆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临泉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褒信县设立沈州,把原褒信县分为鲖阳县和沈丘县。

安徽县人口排名(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230万)(3)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设立高塘县,公元624年,高塘县废,入汝阴县,今临泉县一带属之。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废鲖阳、沈丘两县交入汝阴县,该地区属之。到了公元706年,分汝阴县的部分地区设立沈丘县,仍属颍州。五代十国时期,该地区仍属颍州这一建制。北宋建立后,今临泉县一带顺昌府。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础上,今临泉县一带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辖境包括今河南中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中北部等。

安徽县人口排名(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230万)(4)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入颍州,属凤阳府。公元1667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今临泉县一带属安徽省颍州阜阳县沈丘镇。到了1914年,该地区属属淮泗道阜阳县。1928年,阜阳县直属于安徽省,该地区属之。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1971年,临泉县属阜阳地区。1996年至今,临泉县属安徽省阜阳市。截至2018年底,临泉县总面积达183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31万人,为安徽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没有之一。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