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昆明外省人那么多(说本地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在昆明外省人那么多(说本地话的人越来越少了)(1)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推广使用普通话没错,可使用方言也没错呀!

半个多世纪前,我们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老师用普通话讲课,举手发言时,我们也是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而下了课,冲出教室,同学们之间玩游戏时,马上就恢复老昆明方言的交流。

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接受推广普通话的教育,也是《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受益的学生,有了汉语拼音的翅膀,我们能把普通话说得更好,但丝毫也不影响我们继续说老昆明的方言。

多少年后,有幸进入大学,学习了《现代汉语》课程,才知道我家昆明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方言。语言是发展的,几百年来的历史,昆明方言融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方言口音。即使是在昆明本地,城里的和城外的,农村的和工厂的,隔着一条街,跨过一条河,甚至新老昆明人的口音,都会有所区别。但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交流。

突然想起那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斑白,家乡的儿童居然把他当成外来的客人。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世事沧桑涌上心头,深切的感受,变成朴素无华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正是蕴藏在方言中的历史文化。

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冲击,和许多戏曲一样,云南的花灯,已经基本听不到年轻一代人唱了。还记得那一年,云南省花灯剧团所表演的花灯歌舞经典剧目《游春》,登上了CCTV央视的舞台,当剧中的小姑娘用提高了音调的云南昆明方言说出那句台词:“老爹!我要吃米线!”之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管是不是云南人,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之情。

面对这样的情景,你还会不让你的孩子讲方言吗?

来源: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箫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