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

看“雪”“作”字

作者:孙悦新

2018.1.19 于布拉格

《苕溪诗帖》,纵 30.3cm,横 189.5cm。为宋元佑三年(1088)八月八日米芾书自撰诗, 三十八岁时所书。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帖》将晋唐技法与郁勃情感交会腕底,可谓“神气飞扬、筋骨雄毅”(元人虞 集评米书)。有人戏称为“天下第四行书”呵呵! 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即用正、侧、藏、露不同颖 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各具姿态,落笔较重、 取势较涩、振迅天真、因势生形,毫无雕琢之痕予人八面生姿、沉着痛快之感。而米芾自称 为“刷字”。 现试着分析《苕溪诗帖》中“作”和“雪”字。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1)

"作"字势左倾,重心左移,有向左下运动之势。此字有两撇,两竖,三横。通过开合的变化(上 图示)运动方向顺逆之势(下图示)使笔笔形态各异。 一.开合变化:1 两竖作开势, 2 两横作合势, 3 左撇的起笔形态和右撇也做成了合势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2)

二.顺逆变化:1 从露峰入笔,出锋收笔,2 顺势弧形下竖,3-4 再顺势上弧顺锋作第二撇。 1-4 顺时针做了两个圆弧,完成了三个笔画。 5-6 折笔右行,一个逆弧线下竖,和左竖划形 成了开势,这是内擫之法。

三.相同笔画形态变化:由于第一笔是撇,很自然顺锋入纸,第二撇是接上个竖划,露出了 一个承接上划的 “鹅头”因势生形,体现得淋漓极致。(上图示 A)

四.空间变化:三横之间没有均匀分割,而是把下两竖整体下挪,形成空间强烈对比(上图 示 B)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3)

五.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作字左右两部分形成有趣的中部空间,有疏有密,而且左内侧和 右内侧的边缘线构成的弧线图案,令人越看越想越精神,哈哈哈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4)

一,雪字可以找出七个横划,第三第四横虽然个点,从笔画的形态可以看作横。1,2, 4,5, 6 横的斜度几乎一样, 有了 3. 4 似点似横的的两笔,造成角度的变化。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5)

二,雪字最有特点的就是几个出锋再外的横划起笔角度形态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雪字横

划的粗细变化也非常明显,特别是下部 4/5,6/7 横划重在一起,形成墨块对视觉的冲击非同 小可!

米芾行书天马赋帖(米芾书自撰诗苕溪诗帖)(6)

三,雪字上下结构,上部的雨头和下部的彐明显中心线偏离,下部的彐右挪了。上部雨字中 竖划左移,整个字形成左收右放,上松下紧之字势。而且上部稍有左倾,下部稍有右靠的感 觉,运动感跃然纸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