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教会我们什么(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该书曾在2005年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排行榜上高居第3,豆瓣评分高达8.9,是一部值得用心阅读的佳作。

作品以长年战乱的阿富汗为创作背景,围绕阿米尔和哈桑两位少年的友谊层层铺开,把风筝这个象征着友情、勇气、善良、希望的元素贯穿其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背叛和灵魂救赎的感人故事。

深夜里,合上这本带给我痛苦、震撼、悔恨、感动多种情绪交织的作品,任泪水随着不断反转的剧情流淌。

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男人敢于直面卑劣的人性,完成了破碎灵魂的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教会我们什么(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1)

01

不回避人性

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巨贾家庭,父亲是该城市远近闻名的富商和大善人,自小生活富裕,无忧无虑。

但因胆小懦弱的性格和父亲难以启齿的过往,一直和父亲有着很深的隔膜。

哈桑是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孩子,为人正直善良,自小和阿米尔一起长大。

在他的心里,一直把阿米尔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俩人一起爬树,一起听故事,一起恶作剧,一起放风筝,表面看起来双方都把彼此当做最好的玩伴和朋友。

但透过事物的表面,事实的真相却让人感叹人性的卑劣。

阿米尔内心从来没有真正地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

阿米尔在家里有客人时从来不和哈桑一起玩,会拿故事中难解的词语嘲弄哈桑的无知,面对哈桑指出自己小说中的逻辑错误,内心不以为然。

对阿米尔的一切,哈桑始终都选择逆来顺受。

如果仅仅是这些日常小事,也许他们的友谊还会延续下去。

但风筝比赛中的一场变故,成了压倒二人友谊的最后一棵稻草。

阿米尔在这场比赛中,表现神勇,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哈桑毫不犹豫为他追逐最后的战利品,象征着荣誉的蓝色风筝,并喊出了那句日后令阿米尔愧悔难当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抢夺蓝色风筝的过程中,哈桑被几个流氓无赖给霸凌了。

阿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多少次想要挺身而出,但在懦弱的性格和卑劣的人性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从此以后,他开始刻意地远离哈桑,因为每一次的遇见,都仿佛看到了懦弱的自己。

最后为了不再承受良心的拷问,他把部分财物放在了哈桑的床铺下,用栽赃嫁祸的手段逼走了他。

人们往往不愿面对人性里的卑劣和不堪,不愿意承认它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甚至为了不面对而选择逃避现实。

并为此改变身处的环境或者朋友,期望着一切随时间流逝,仿佛从来都不曾发生一样。

但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言,过往无法随时间流逝,往事会自行爬上来,甚至在岁月的侵蚀中更加的深刻。

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周晋,少时聪慧好学,但在走进清华的前夕,因为情感纠纷,失手将彼时的女友推下湍急的河流,成了植物人。

后来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不惜将罪名栽赃在情敌身上,多年来一直承受着灵魂的拷问和煎熬。

当他终于放下一切,决定自首的那一刻,反而感到无比的轻松。

逃避现实很容易,直面人性的卑劣才需要勇气。

追风筝的人教会我们什么(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2)

02

不逃避过往

逼走哈桑后,阿米尔原本认为会迎来想要的宁静。

但事与愿违,往事总会时不时地涌入脑海,一遍又一遍刺痛着他的内心。

对于哈桑的愧疚浸透在阿米尔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段岁月里。

无论是战争爆发后,逃难路上父亲为避免一个可怜的女性受辱时的挺身而出;

还是面对未婚妻索菲亚坦承自己并非清白之身;

亦或是成婚多年后索菲亚都无法怀孕。

每一段经历,每一件细节都时时刻刻困扰着他,都让他归咎于哈桑事件的报应。

人终归无法逃避真实的内心,无论身在何方,有多大成就,不堪的往事时时萦绕心头。

就像阿米尔一样,就算他成了著名的作家,有了幸福的家庭,但童年的梦魇一直困扰着他。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因为童年缺失亲情,长大后为母亲买墓地,为大哥找工作,为弟弟腾房子……

无休止的退让只因为内心对亲情的极度渴望。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尽己所能地治愈童年的阴影。

追风筝的人教会我们什么(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3)

03

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在父亲去世多年后,阿米尔接到父亲生前故交阿辛汗的电话。

得知了他不久于人世的消息,面对这个在童年给予了自己温暖的善良老人,阿米尔毅然决然地登上了返回故乡的航班。

但,我想,哈桑的消息才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渴望。

阿辛汗告诉他这些年所发生的的种种事情,阿富汗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他和哈桑是同父异母兄弟的事实,哈桑夫妇的离世,以及哈桑唯一的骨血索拉博的线索。

老人恳求阿米尔去救回索拉博,因为这是治愈阿米尔童年梦魇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他才能和自己的童年往事和解。

带着为童年赎罪的使命,阿米尔走上了那条让他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路途上他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后果;

破旧的城市,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疯狂的塔利班,人人都是杀人恶魔;贫瘠的土地,到处都是饿死的阿富汗人民。

当他最终在塔利班的据点找到索拉博时,这个孩子已经沦为了这些杀人恶魔的玩物。

机械的动作,呆滞的目光,长期的霸凌让他仿佛没有情感的机器。

而这个导致索博拉最大不幸的恶棍竟然是伤害哈桑的人。

这个恶魔提出了单挑的想法,这一次阿米尔没有退缩,即便他被打得伤痕累累。

在索拉博的弹弓加持下,最终,二人逃出魔窟,返回了美国。

“由恶行引发善举,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

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在赎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而深入魔窟解救索拉博的赎罪行为,更是对自我的一个巨大突破。

兜兜转转26年后,阿米尔终于挣脱了童年梦魇的枷锁。

走上了这条充满愧疚与救赎的路

这条带着血和泪的成长之路

这条洗涤了灵魂的脏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教会我们什么(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4)

04

写在最后

故事的结尾,阿米尔和索拉博回到了美国,开始了平淡的生活。

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最后的场面:

阿米尔陪着索拉博在公园里放风筝,他用尽自己的平生之力喊出了哈桑曾经为他喊出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26年了,阿米尔从未像此刻如此的放松,面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终于摆脱了往日的愧疚和痛苦,开始用心体味生活的美好。

面对漫长的生命之旅,每个人也许都有一两件不愿与人谈论的往事,但不说不意味着一切终将过去。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阿米尔,坦然面对卑劣的人性,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原创不易,如果你也喜欢,请给作者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