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

#创作挑战赛#■关于越王勾践,大家经常提起的是“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伍子胥的家国仇恨、是是非非。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

而这其中有一段关于西施与范蠡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引人遐思。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那个曾经被他用做美人计而实施报仇计划的美女西施,其最后真正的去向一直为后世人津津乐道。

那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西施最后真正的去向,看看从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中能否找到真正的答案!

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

西施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并称。

(1)这里插入一个小的常识,就是古代我们形容美女有一些名词,例如闭月羞花之类,那么对于四大美女都是怎么用词形容的呢?古代是否有着这些比喻呢?

(2)要了解这方面还是不难的,我们就具体概括一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形容的是西施,而落雁则比喻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则是对杨贵妃美貌的形容。

(3)后人对于四位美人的形容肯定是做了一定的了解,并用最简单的词概括了美人最大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没有专门用哪个词意指哪个人了,谁都可以这么形容,就像现在我们说“好漂亮”,这个词就不是专门指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概念和范围,达到你认为的标准都可以这么说。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3)

所以,从这几个字对美人的特定的形容,我们也能知道其当时有什么特定的事物发生在其身边,让后人特别在意。下面就说一下。

一、西施:沉鱼

(1)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女人长得非常好看,其经常在在河边浣纱。有一天她站在河边,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水里的鱼都忘记了游水,而渐渐沉到河底。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就是形容西施沉鱼之美的最早出处。大家记住,这里有个关键的线索,越国的一个女人,叫西施。

(2)而“沉鱼”这个词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一开始形容的不是西施,而是对当时的美人“毛嫱、骊姬”的赞美,意思是“鱼见之沉入水底,鸟见之远远飞走,这些动物只是怕人,怎么知道人之美”,后人用以换了个深入的解释,反过来赞美人之美令鸟兽为之倾倒。可见华夏文化仅仅汉字一项就博大精深。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4)

(3)那么这里我们就知道了,西施与这个“水”有关系,也就是说,你西施啊,和水有缘。说白了,就是西施身上很重要的事情是与水有着很大关系的。这里可能就是指她被举荐就是在水溪边被发现。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了呢?我们暂且不表,下边再说。再说一下另外三个美女。

二、王昭君:落雁

(1)这个比较简单了,就是汉元帝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朝觐汉天子,请求和亲,这个在汉朝比较常见,政治婚姻嘛,没办法,皇家人物也有无奈的时候,谁让咱打不过呢?因此,王昭君就被选去做了和亲

(2)在和亲路上,其看着故乡越来越远,不觉伤心落泪,而远处迁徙的大雁因力竭而落在地上休息,让她内心更加凄凉,即便能高飞的大雁都不能飞过这茫茫草原,而只得落在地上休息,自己这一生可能都很难回到故土了。这也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5)

三、貂蝉:闭月

这里也是指貂蝉拜月的故事,典故最早出自元代,即《三国志平话》中对貂蝉的描述。

四、杨玉环:羞花

这里的羞花指含羞草,是对杨玉环思念家乡的一段故事的描述,因其眼泪落于含羞草上,引起的一种反应。被用来形容杨玉环的美丽让花草都害羞,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套路而已,是杨贵妃吸引唐明皇的手段罢了。后人对其进行加工,成为了对美貌的极致的一种形容。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6)

那么这里都有典故,也就是说西施的形容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的。下边言归正传,我们来分析一下。

(1)前面我们说了,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人,其原本出身低微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 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2)以上意思是,勾践得到一个美女,名为西施,他把西施献给了吴王,而这个女人的母亲是帮人洗衣服的。所以她也经常帮母亲给人家洗洗衣服干活赚点钱补贴家用。

(4)西施就是在帮母亲替人家洗衣服的时候被发现,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并卷入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

(5)当然,也有人说西施和范蠡本就相识,因为两人互相爱慕,但因为越王勾践的政治抱负,范蠡将西施介绍给勾践,并用以献给吴王,作为美人计实施。这个流传有点残忍,但前后矛盾,我们最后再说。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7)

(6)当年越王勾践因为不听范蠡和文种的劝谏,而被吴王夫差打败,其回国后重新重用范蠡、文种,听取意见,以卧薪尝胆的魄力,最终打败吴国。从这里可以看出勾践是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

(7)当年勾践忍辱负重换取了吴王夫差的信任,又使用文种、范蠡的计策,通过贿赂和反间计,使得伍子胥被吴王猜疑,而越王勾践得以被放回越国。之后勾践励精图治,以图东山再起,打败吴国。

(8)在这期间,只靠“练内功”也不是不可以,但成功的机会要低一些,因为吴国还在盯着,人家夫差本来也算是人中俊杰,那怎么办?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8)

所以这个时候文种提出用美人计,来消磨夫差的斗志,从吴国内部削弱它的实力。

史书记载: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一说七术 )”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1)所以说,这反间计、美人计可谓是在古代战争及政治斗争中百试不爽。

为什么?因为这个计谋是从人的人性的弱点攻击,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还有点卑鄙,但却是最厉害最有水平的计谋。只要是人,就有弱点,抓住这个弱点,百试不爽,你就算知道又怎么样?能抵抗住诱惑的也不会用到这个计策。

(2)当然,当时还没有“三十六计”的概念,“三十六计”的概念源于南北朝《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即这个概念当时可能是出自南朝宋将檀道济,而根源可能很早就有,直到孙子兵法整理之后有所体现。可见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其将术数提升到哲学的深度,而且直指人性和自然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9)

回过头来,我们再讲这个勾践的计谋,即美人计的美人怎么来的。

(1)美人计实施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还要是美人,也就是能够让吴王夫差抵抗不住诱惑的美女,上哪里去找呢?

(2)这个时候我们就讲到了西施,史料这么记载的:“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

(3)就是当时呢,勾践找到的美女不止一个。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全国大肆搜罗美女,共寻得百十名,其中八位最出色,而这之中有两位最优秀者更是难分高下,其中便是西施和郑旦。我们主要讲的就是西施,以及其中的郑旦。

(4)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咱们说白菜萝卜各有所爱,身材、样貌、性格、脾气等等,谁知道吴王夫差喜欢什么样的?而且一旦有问题,那只有一个美女,所有的风险都是最大的,出了问题也没得转圜的余地。从来没见过古代美人计只有一位的,大多肯定是有陪衬者。而政治谋略也不可能这么莽撞,凡事都有个意外,所以最起码要有个弥补的机会,商人都知道鸡蛋怎么可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5)同时,通过上面我们也知道了一个事情,即西施不是范蠡推荐给勾践的,而是勾践下令让文种找到的,而且最优秀的也不只是一个。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0)

至于勾践怎么做的呢?这个计谋怎么去完善的?

《东周列国志》记载,“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 ,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

(1)这里可以看出,这两个女人都是没有太大政治背景的。其要熟悉上层阶级的礼仪是需要很专业的学习的,需要长期的培训、熏陶,如果是宫室或者上层人家的子女,那应该不需要那么麻烦的准备和学习,这里记载“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

(2)这个培养的时间是很长的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以防万一要多方面的教导和准备,那么以防万一的话就更不能牵扯太多的宫室王臣的关系,这根本就是把被选择的人当做了工具使用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1)

然后就是美人计的效果了,“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啥意思?

(1)就是说,吴王夫差非常喜欢这两个美女,买房子、买车、买好的衣服包包、买首饰,反正喜欢啥买啥,国王嘛,有钱。

(2)至于工作嘛,“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每天陪着美女喝酒唱歌,酒不醉人人自醉,你说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去做别的

(3)然后书中说,“宠嬖西施尤甚”,就是最喜欢的是西施,看!政治谋略和计策,总要有个双保险吧。

那么就说到越王勾践收回利息的时候了,美女不是白给的,那就得收点利息。

(1)这里边,伍子胥屡次劝谏让吴王杀掉勾践,还有很多的意见与吴王不同,当然这个时候吴王已经飘飘然了,我这么优秀的人,怎么可能有错呢?错的是你伍子胥,干点啥都不能顺心,所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猜忌,并最终在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时,遭到夫差拒绝。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2)

(2)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这里可能不单单是太宰伯嚭的作用,肯定包括了西施、郑旦的作用了。

(3)史料记载,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在笠泽之战中吴国为越国所灭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3)

(4)说到这里,伍子胥也真是一个政治悲剧人物,其一生坎坷,性格刚硬,所以要想尽办法不惜一切手段为父兄报仇,但其又因为自己的刚硬的性格而招致死亡。

(5)伍子胥与孙武同时辅佐吴王夫差,但孙武知道刚过易折,急流勇退,而伍子胥一身才华,败在自己的性格上。

后边我们还要说另外两个重要的人物,其与伍子胥和孙武的结局简直同出一辙。

我们再说越王勾践,其成就了灭吴伟业,那么接下来呢?

(1)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范蠡写给文种的话,也是对越王勾践事业成功后所作所为的描述。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4)

(2)文种的结局也是如伍子胥一样,就是我们前边说到的,两个国家一对宿敌,君臣一样,除了越王胜吴王败,而孙武与范蠡都是提前隐退,伍子胥与文种则都以被杀结束政治生涯,世事真是奇妙。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5)

那么说到最后,主人公西施呢?

(1)史料没有记载,传说一是范蠡将西施沉江,这个结果太过残忍而让人感慨;二则是范蠡带着西施远走他乡,从此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这个结果是大家最喜欢的,皆大欢喜嘛,因此也被影视剧和戏剧广为流传。

(2)其实,我想我们分析一下越王勾践和范蠡的性格,以及做事的方式,那么就不难得出结论了。这也是我将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的过程要点重新赘述了一下的原因。

(3)历史上还有一种论断,即西施是越王勾践的女儿,这也是最能打动吴王夫差的地方。

《国语·吴语》,其中有描写到吴越战争越王大败时,诸稽郢面见吴王所说的话:“句(同“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准备的意思)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盛水洗手的用具)以随诸御。”

关于越王勾践又是怎样的人?我们分析一下。

(1)首先,根据史料记载,西施是勾践的女儿,其以女儿侍候吴王,以儿子放在吴国做质,这里我想是很接近当时的真相了。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提出不同的见解呢

  • 我们翻看前边的历史记载,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是对西施和郑旦的礼仪教导培训三年。如果真的是勾践的女儿,那么就不可能需要再培训,更不可能需要三年,简单的培训可能有,但肯定不会这么久,尤其对西施和郑旦进行的培训重点突出,如果真的要突出也要体现郑旦,而重点提起两个人,那么相比较就是西施还不如一个民女出身的郑旦懂礼仪,这不前后矛盾吗?
  • 答案只有一个,西施其实是民女出身,这里文种提到的嫡女就是一种泛称,即越国的女人。所谓国君即父,勾践的女儿要是那么漂亮,我想史书中肯定有所记载,而且当初伍子胥羞辱勾践让其旗子陪侍晋国使者时不可能想不到他还有个闻名各国的女儿,吴王夫差也不可能不了解,其更不可能在勾践被押往吴国受辱时将所有尊严都抛弃了却还保存自己的女儿,当时的勾践只会把最好的条件来换取人身自由和吴王的信任。
  • 打个比方,就是你打牌时“大王”都出了,到最后快输了还要留着“小王”舍不得,而且对方出的牌正好能被自己的“小王”打住。一个政治家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2)越王勾践这个人是一个虚伪之人,也是典型的政治枭雄人物,但这样的人往往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当身处逆境中时,其能够放低姿态做到最大限度的妥协,做到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事。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6)

(3)同时,一旦得势,其往往会将自己的过往不堪尽数抹消,不择一切手段,为了树立一种自我良好的形象,获取更加完美的自我成就。就像历朝史书中很多帝王对史官的做法一样,只是用在不同的领域。

(4)因此,其打败吴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鸟尽弓藏”,范蠡提前退走,没有留恋权势;而文种即便是功臣又怎么样,一样没有好的结果。

(5)说到这里,剩下的不用多说了,例如西施、郑旦这样的角色,如果没有死于战争或者吴王的泄愤,那么也只有一个结果,回到越国,然后被越王勾践秘密处理掉。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7)

(6)我们想象一下,越王勾践在这两个女人出发去吴国时肯定保证过的一些事,“等本王打败吴国,你们就是国家的功臣,我会给你们丰厚的赏赐”,这么位高权重的人,一言九鼎啊,怎么会欺骗她们,所以欣然接受。这也是美人计实施时尽量选择没有背景和关系的人,这两个女人没有经历过什么政治斗争,很好掌控,国君说什么就是什么,处理起来也好办。

(7)等真正打败吴国,勾践的这些卑躬屈膝的行为、阴险卑鄙的手段、懦弱茫然时的表情等,都将成为她们所有经历过这件事的催命符。

(8)有人说,是因为勾践把西施和郑旦纳入后宫了,所以她们去向成谜。我想这怎么可能,勾践怎么也不是个有感情的人,而且在面子和伟大形象面前,贪欲控制不了他,就像卧薪尝胆的心志一样,就像我们对历史上的很多君王的评价一样,这样的人不会是个好的丈夫,但是个好的君主,于百姓而言很好。这也是勾践最大的所图,在百姓心中他要做国家人民的完美英雄。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8)

(9)这里有个很重要的事件,这件事可能也是导致范蠡要趁早远离勾践的原因之一。即勾践的妻子雅鱼之死

(10)史料记载,雅鱼是勾践的老婆,当初随勾践一起去吴国,而伍子胥想激怒勾践,就把雅鱼送给晋国来的使者陪床羞辱。但勾践居然没有发怒,而是默默忍受。雅鱼为了激励勾践,也默默地承受着这种羞辱,可是后来回国后,雅鱼却自杀了。我想,自杀不过是一个借口吧,一个勾践为自己掩盖过去的污点的第一步。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19)

而范蠡是个什么人呢?

(1)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我们能看到,其与孙武一样属于那种深谙为官之道之人,其不仅有远超常人的才华,更对人心把握很准,政治智慧很高。这样的人一般会把自己做事的风险降低,一旦遇到事不可为,就会及时退出,明哲保身。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2)首先范蠡与这个在越国河边浣纱的女人-西施就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而范蠡与文种都是当初楚国人,因不满楚国的政治黑暗,而逃离楚国,那么最起码这个时候的范蠡不可能与西施认识了,其与西施青梅竹马早就相识这一说法不攻自破。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0)

(3)所谓流传中范蠡带着西施远走他乡,泛舟湖上,以及其与西施本是相识的青梅竹马,这样的故事不过是说给大众听的,也是人们最喜欢的结局,就像看电视我们都喜欢大圆满的结局,不然就会耿耿于怀。古人也一样,所以就流传了这个结果。

(4)如果以范蠡的智慧和做事风格,其不会置自己于危险之中,其最后成为一代商圣,也更体现了他做事的谨慎和进退有度。就像当越王勾践成功时主动离开而退隐,他是绝对不会把一个自己认识和有着感情的女人当做工具送给越王,更不会明知越王勾践的为人的情况下还要给越王勾践一个把柄来对付自己,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1)

(5)我们想想,如果范蠡真的认识西施并关系很好,那么当越王勾践成功之后,不论做什么,一旦想起这一段不光彩的事,就会想起西施,想起西施就会想起范蠡,他们就成了其心中的一根刺,是他以后完美形象的最大的污点,勾践怎么能放过范蠡,而范蠡又怎么能把自己放到这样的政治风险境地。

(6)退一步讲,如果范蠡的所谋甚大,期望更多的政治发展,所以要做更多的贡献,就把自己的爱人推荐出去了,那么这个更不成立,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我想范蠡的结果只会比文种、伍子胥更惨。

(7)更何况,天下女人那么多,找两个美女真的那么难吗?又不是拿过来就很完美的,只要外在条件上差不多,剩下的内在的交给专门的人培训就好了,就像记载中三年培养教导,才推荐给吴王,这样的女人肯定是没有什么政治和家族关系的羁绊的。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2)

(8)至于西施的去向,其实最终不过是在这件工具被使用完后被丢弃,勾践所有的抹消自己人格污点的行为都做了,如果西施、郑旦还活着,那也就成了笑话!

(9)另外,有一个论断即范蠡也被沉湖。这个事情源于贾谊曾在《新书·耳痹》中提到的“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其中还描写西施也被一同沉入湖中,即“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很多人认为真相似乎更加接近了。

  • 但我想仅仅是范蠡在很早之前就提醒文种要“急流勇退,越王勾践不可信”这一点,其就不可能还要等着勾践来杀他,以范蠡的谨慎早就更应该在勾践还要用到他时就悄然离开了。
  • 这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考古古墓发现范蠡真实是死于勾践,我们只说,如果范蠡真的是被沉湖了,勾践怎么可能还要回头再给他建一座大墓,说什么良心发现,并且还在墓中透漏范蠡死亡原因,这样的话勾践为了重新建设自己的形象的努力不是笑话了?那他还有那个必要去抹掉过去的污点吗?前后矛盾太大。
  • 因此《史记》对一些道听途说的说法也没有采纳,而是用客观的记载去阐述当时发生的内容。
  • 贾谊的所著内容大概是参杂了很多个人主观的行为的,尤其是政治目的地动机,加上其文中又没有真正的史料参考,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是有着夸大和政治动机的。

(10)最后,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范蠡登上了一艘小船,小船越划越远,而世间再无范蠡,却多了一个陶朱公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3)

唐诗宋词中有记载,“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蛾眉宛转,竟绞绡,香骨委尘泥”。

沉鱼落雁,所谓的沉鱼或许更多的印证的是西施的结局。


谢谢品鉴!

西施是越王勾践的什么(西施真如传言是勾践女儿)(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