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1)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来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

我们所一直坚信的孝道一定正确吗?何为孝,又何为不孝?不侍父母,不尊长辈,顶撞还嘴,我们对于孝的定义又究竟为何

年少时我们被父母耳提面命的话便是作为子女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孝",有关于"孝"的书籍,中华悠悠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里,《二十四孝图》、《孝子传》等这些书不计其数。在《二十四孝图》里最具有争议、最为人诟病的便是"郭巨埋儿奉母"。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来娱亲"等等这些《二十四孝图》里的故事,让初初读书的人不禁感慨原来"孝"这般难。"哭竹生笋",想来我们没有那般感天动地的精诚之心;"卧冰求鲤",想来我们没有那么强健的体魄;"埋儿奉母",若"孝"真是这般的话,这世间的理倒也真如乱麻一般了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2)

谁来规定母命重于子命?

郭巨因家中经济拮据,其母为避免孙儿挨饿,便减少进食,郭巨心疼母亲,想母亲只有一个,儿子可以再生,便打算"埋儿"以"奉母"。如今看来,这故事倒是处处可笑。

相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邂逅天帝之女共结连理,传为佳话。两个故事,皆是以"孝"为诣,但这"卖身"与"埋儿"相差天差地别。身为父母,即给予孩子生命,必须要为其负责,若说收回便可收回,不免草率,更显得人命轻贱。

如若这"埋儿奉母"理论被世人奉为真理,不知身处于孩子的视角每日度过的多惶恐。每每听到家中拮据,生活不能够得以维持,心下便一紧张;听闻祖母日渐消瘦,食欲不振,便惶恐自己可否还能看到明日之阳光。想来,每个孩子不会让自己成长为"郭巨",更不想让自己的父亲成长为"郭巨"。

一个是生养自己之人,一个是自己生养之人,孰轻孰重,又岂是简简单单一个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便可以概述的。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3)

被逼"埋儿",怪天命还是怪世道?

只怨世道不平,老天不公,让郭巨不得已在母亲和孩子之间二选一,事实如此吗?"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故事中可见郭巨原本家境殷实,不算富甲一方,但是也能足以保证家中人口衣食无忧。何故,原本殷实之家在独自抚养一位老人后家庭入不敷出,每人节衣缩食却仍不能满足口腹之欲。

郭氏一族,在郭巨分开家产时,其家境满足每个人衣食后仍有富余,不需要从母亲和子女中择一抚养,没有生机压力,不用为了所谓的"孝道"需要让子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分开家产后的郭巨,将硕大的家产经营之亏损严重,甚至赡养不了母亲,抚养不了儿女。

天命没有闲心去给予每个人数不尽的苦难,世道没有缘由去为难一个"孝子",郭巨从未反省过自己的能力,怪世道不运,气数不佳,让母亲受苦,甚至多了一个孩子来给母亲抢夺生存的机会。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4)

不要用"伪孝"掩盖"无能"

圣贤之言常挂于嘴边而不付出行动的是"伪君子",孝敬之事常走于形式而非内心的是"伪孝子",认识不到自己错误而大声歌颂自己功德的是"真无能"。郭巨,便是"真无能"。

面对着家里的陋室残屋,看着饥瘦少食的母亲,郭巨最先反应到的问题是这个家庭人口太多了,多么可笑的道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皆是郭巨的血肉之亲,不去反思自己究竟是怎样将一个殷实之家的家产败光至食不果腹的地步,不去反思自己的能力是否担得起家庭的顶梁支柱,而是去用最愚蠢的方式去解决。

故事的结尾,"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5)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看起来是十分完美的结局,郭巨得到黄金,母亲和孩子得以两全,家庭经济得以改善,郭巨自己的名声远传千里,名扬四海。看完故事的人沉浸在郭巨的喜悦中,代入郭巨的视角看点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孝子最终感动天道的故事,故事充满教育意义又弘扬了"孝"的文化。

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郭巨之子,这个故事该如何描写?郭巨之子,其父甚孝其祖母,家道中落,祖母疼孙,少食,其父发现,深感愧疚,决定埋郭巨之子以孝其祖母。

故事里流露出的是郭巨之子的恐惧与未知,还有绝望。故事的结尾总是富有侥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郭巨的故事若真的发生,郭巨的孩子便是离死亡最近的,郭巨挖的坑下将没有黄金,只有小小的郭巨之子的身体,只有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

生活没有侥幸,不是每个人都会小心感动上天,会在活埋孩子的坑中挖出黄金,更多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其父的美名。

母命换子命(谁规定母命重于子命)(6)

换一个角度,这个故事挖出的黄金一定是为了赞扬郭巨"孝"的美名吗?合理猜测,是否在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里,这众多黄金的出现是为了拯救郭巨之子这条年轻的生命呢,毕竟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那所谓的"孝的美名"。

郭巨成为了远近为名的"孝子",没有人去追究他是如何从家道殷实之家中落的,不会有人去思考郭巨的"孝"背后是他的无能。不要用无能去绑架"孝",让家人面临死亡二选一的结局本就是过巨的无能,甚至是罪过,反而用"孝顺"的名义去歌颂,未免太过讽刺了些。

文/羽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