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渠国算战国七雄吗(战国时的义渠就是秦汉时匈奴)

义渠国算战国七雄吗(战国时的义渠就是秦汉时匈奴)(1)

义渠人

首先一看标题,就觉得很荒谬!基本上觉得不大可能,太颠覆了。

只是《史记 秦本纪》有一条记录“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这年是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7年。无论是之前,还是后面,秦国主要攻打的戎狄,都是义渠,并无匈奴的记录。

而在《战国策》中公孙衍在魏国时,献计给义渠王以联合攻秦。

那么义渠应该就是匈奴。

从《史记 秦本纪》中,可以看出义渠是有城池,即有定居点,但也可能是义渠臣服秦之后,秦修建的城池。

义渠国算战国七雄吗(战国时的义渠就是秦汉时匈奴)(2)

北匈奴高加索人

匈奴最早出现的记录,除开秦本纪中公元前318年中匈奴的记录之外,应该就是赵国李牧防备匈奴的记录。

公元前297年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灭楼烦部落。

李牧约在公元前246年回到赵国以丞相身份和秦国订立盟约。在此之前,李牧和匈奴有一场大战,使得匈奴十多年不敢进犯。以15年计算,即是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四年。而赵孝成王二年到四年,年表赵国空白,李牧和匈奴的大战应该是在这三年里进行。

在李牧和匈奴大战之前,又有数岁彼此对立不战,以7年计算,应当是公元前271年左右,正好是宣太后杀义渠王的时间。

如果宣太后杀义渠王时,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最大的是30岁的话,那宣太后和义渠王儿子的出生时间刚好是公元前299年。恰好是秦昭襄王未亲政、宣太后自治时期。

因此,可以估计,宣太后和义渠王做情人的时间应该是秦昭襄王即位元年到秦昭襄王七年亲政前,即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1年之间。


现在,来理顺下思路:

秦穆公时,西戎就有戎王(显然这个戎王是部落联盟主,否则不会秦穆公战胜戎王就可以震慑八个部落,成为西霸(西伯))

戎王失败、秦国成为西霸,义渠、大荔可能长期争夺戎王名号

义渠重礼和秦国约好、大荔成为秦国隐患被灭。

义渠成功夺取戎王称号,即秦国所称“义渠王”。后义渠被秦国打败,戎王被俘虏。

义渠复仇,打败秦国,逼迫秦国承认义渠戎王地位或取代秦国的西霸地位,从此义渠和秦国百年无战事。

秦国商鞅变法强大后,义渠内乱,秦国趁机击败义渠,义渠成为秦国属国。

义渠和东方五国共同攻打秦国,占领秦国陇西一带,脱离秦国属国地位。

秦国攻打义渠,夺回大部分义渠土地;过后再次攻打义渠,义渠无力抵抗,北退。


义渠王和宣太后做情人,使得义渠得到休养和发展。公元前300年秦昭襄王亲政前,义渠王带着和宣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离开咸阳,回义渠部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强大,灭楼烦王。义渠趁机占领楼烦被灭所带来的空白地带。

经过30年的发展,义渠渐渐强大,秦昭襄王和宣太后担心义渠成为秦国后患,于是定计叫义渠王到咸阳边的甘泉宫而毒杀。毒杀义渠王后,秦国兴兵攻打义渠。义渠战败。为逃避秦国,义渠王和宣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带领义渠部族,迁移到大漠南北,组建新部落,称号匈奴,游牧至在赵国北部居住。于是出现李牧抗击匈奴。

几年后,改名匈奴的义渠,决定南侵,和赵国一战。结果匈奴被李牧打败,大伤元气。

40多年后,作为义渠王和宣太后的曾孙子冒顿,整合了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后,部落兴盛。再度南下,但是匈奴遇到统一后的秦军,再度被蒙恬击败,被迫退回蒙古草原。东边的东胡因为燕国人、赵国人的流入而兴盛,乘机略地;西部则由西迁的原乌氏部落人组成的月氏,经过多年的繁盛,一度兴起,也在西边略地。


匈奴人称呼单于为:撑犁孤涂单于。这是汉时对名称的音译。撑犁的意思是天;孤涂的意思是子;单于的意思为广大。即撑犁孤涂单于,在汉语中意思是天子广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周王称天子的本意是一样的。

蒙古人的天下观,应该是来源于“撑犁孤涂单于”。

隋唐时兴起的突厥,其读音和匈奴语称呼贤的读音“屠耆”是一致的。


汉语天子广大,翻译成土耳其语(没有匈奴语的资料):Cennet çocuk geniş——Cennet(撑犁,中文意:天堂) çocuk(孤涂,中文意:儿子)geniş(单于,中文意:广大)。发音有7成类似。

从秦汉时对匈奴语的音译汉字,就可以知道,匈奴语都是双音节。而义渠、匈奴是其国号的读音,在义渠语或者匈奴语的意义就是一个字。如秦、魏、赵、韩、齐、燕等。如同罗马人读“秦”为cina一样,用汉字注音,可以说“西那”。西那国,就是秦国的意思。

其他的匈奴词语:

女儿——kız

王——kral(读音类似:可汗)

义渠国算战国七雄吗(战国时的义渠就是秦汉时匈奴)(3)

匈奴后裔

总结:匈奴是义渠迁移到蒙古高原的新国号。冒顿单于是义渠王和宣太后的曾孙(义渠王被宣太后毒杀时,其儿子约30岁左右。40年后,秦国一统六国,冒顿是其孙子,在年纪也是合适的。)。

虽然只是推理,没有证据——游牧民族当然没有证据保存,但具有合理性。匈奴在战国末期突然兴起,是一种偶然吗?应该是战国中期北边具有半华夏文明的游牧民族被赶跑后,在蒙古高原相互融合的而形成的。早期的匈奴部族应该是由义渠、楼烦、部分东胡组成。秦统一后,头曼和冒顿时期的匈奴应该包含漠南的半中原文化西戎部落和漠北的高加索白种人部落两个部分。


但为什么说是义渠为匈奴来源的核心呢?因为西戎由来都有戎狄部落联盟的传统——远古到商末时期。

商末的西戎盟主,是周。

周灭商之后,周自称天子(撑犁孤涂)。周穆王时,攻打犬戎,俘虏八大部落首领(四白狼、四白鹿),于是西戎自己推举戎王,不再承认周王的撑犁孤涂身份。

因此秦穆公时的戎王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西戎八大部落推选出来的。秦穆公打败戎王,取得在西戎部落中的戎王位置,中原称呼为西霸(西伯)。

而由义渠带领的部落,在公元前430年击败秦国,逼迫秦国承认义渠的戎王(或西霸)的地位。

义渠国算战国七雄吗(战国时的义渠就是秦汉时匈奴)(4)

义渠的白鹿图腾

此后,义渠在西戎中的戎王地位,不管如何被秦国打击,都会被西戎部落承认——因为秦国已经不再承认是西戎中成员。

而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对义渠的摧残式打击,迫使义渠迁移,并改国号为匈奴。

撑犁孤涂单于,是西戎传统历史的流传,具有系统性和遗传性。这也是为什么说义渠是匈奴的根本所在——文化的一脉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