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拥兵自重,在辽东地区建立政权,自立为燕王,不久之后,这个消息传至魏国京师后,令魏国皇帝曹叡怒不可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骂公孙渊是一个叛国贼子。

《三国志·公孙度传》: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遣使者持节,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随后,魏国皇帝曹叡下达圣旨,命曹魏权臣司马懿领兵出征,平剿辽东之乱,景初二年,司马懿亲率魏国主力,从京师出发,经过数月的急行军到达了辽水地区,随后进行休整和备战。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1)

与此同时,公孙渊听闻魏国军队已经远道而至,当即命麾下的大将卑衍、杨祚等人集结重兵,在魏国大营周边设置防御壁垒,以此来阻挡魏国军队前进的步伐。

而作为魏军主帅的司马懿一眼就察觉出公孙渊想要和自己打持久战,意图将战事拖入到深冬时节,借助寒冷的气候环境让魏国军队知难而退。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2)

而司马懿根本就不给公孙渊打持久战的机会,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明面上命令小股魏军佯装进攻叛军的壁垒,暗地里则是亲自率领魏国主力大军攻打公孙渊的老巢襄平。

但是司马懿的这个战术指令,一经施行后,就遭到了多位魏国将领的强烈反对,为此,司马懿向这些魏国将领解释道:叛军的防御壁垒易守难攻,如果我们贸然强攻,必定会陷入到苦战之中,到时候将会使得我们兵疲粮尽。

《晋书·宣帝纪》: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沈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帝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现如今,叛军的主力在这里与我们对峙,他们的大本营必定是空虚的,因此我才会下达指令,命主力大军直捣叛军的大本营襄平。

魏国将领一听,顿时醒悟,当即表示愿意服从司马懿的指令,随后,战事的发展果然如同司马懿所预料的那样,叛军见魏国军队攻打襄平,当即要派兵前去驰援,结果在半道上,遭到了魏国军队的伏击,全军覆灭。随后,魏国军队一鼓作气,将辽水地区的叛军全部肃清剿灭。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3)

辽水地区的叛军被解决之后,司马懿率领魏军对叛军的大本营襄平展开了围击,在这场襄平攻坚战中,司马懿首先采取了断水,断粮的战术,随后命令魏军不断攻城袭扰,令襄平城的叛军疲惫不堪,叛军将领杨祚“不厌其烦”,率部向魏军投降。

叛军主帅公孙渊见大势已去,便想和司马懿和谈,但是司马懿根本不给其和谈的机会,继续命令魏军对襄平城采取攻势,叛军主帅公孙渊不想再做困兽之斗,便趁着夜色从从城南突围而走,但是司马懿早就在襄平城的四周布置了重兵,公孙渊没有跑多远,就被魏军的骑兵部队追上,双方随后展开了激战,公孙渊不敌,被魏国骑兵斩落马下。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4)

公孙渊死后,司马懿率军进入襄平城对城内的军民展开了报复式的杀戮,城内但凡成年男子皆被屠戮殆尽,而公孙渊先前的文武大臣也是皆被处死,以儆效尤!

《晋书·宣帝纪》: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星坠之所。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司马懿平定公孙渊之乱后,正值辽东地区最为寒冷的深冬时节,司马懿麾下的魏国兵士大多数都来自于中原地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气候,因此纷纷要求朝廷给予过冬的冬衣,魏国皇帝曹叡知晓这个事情后,当即派人备齐冬衣送往辽东,方便魏国兵士过冬。

但是,这批冬衣到了辽东之后,作为魏军主帅的司马懿却将这批冬衣归置到了仓库内,一件都没有给魏国兵士发,令不少的魏国兵士死于辽东的寒冬天气。

事后,不少魏国将士曾质问主帅司马懿为何不下发冬衣,司马懿则是冷酷地说道:冬衣乃是朝廷之物,我这个臣子对冬衣没有私发权。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5)

此话一出,令在场的魏国将士无言以对,只能够尊崇主帅司马懿的决定。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这支魏国军队的主帅,他对魏国皇帝曹叡送来的这批冬衣是有“自主使用权”的,他完全可以将这批冬衣分发给魏国的将士们让他们穿上过冬的,但是他却并没有这样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令作为魏军主帅的司马懿不顾魏国将士的死活,不给魏军将士们下发冬衣呢?

司马懿的狼子野心

司马懿之所以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冬衣,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司马懿以“自污”的方式来降低魏国天子对他的猜疑心。

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平定了辽东之乱后,就成为了曹魏帝国的大功臣,而作为司马懿来说,他生怕自己功高盖主,引起魏国天子曹叡的猜疑。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6)

为了降低曹叡对其的猜疑,司马懿选择不顾士兵冻死也不发冬衣,而这个事情传达曹魏朝堂之上后,就会成为曹爽等人攻击他的把柄,而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司马懿需要的,因为只有这种“自污”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够让魏国天子曹叡对司马懿放心。

第二个,“转嫁仇恨”,令司马懿麾下的魏国将士对曹魏政权产生仇视。

司马懿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阴谋家,曹氏第一代家主曹操曾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因而令后世的曹氏家主们一定要提防此人。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7)

但是司马懿身子骨太硬了,不仅熬死了曹操,还将曹操的儿子曹丕也给熬死了,将两位曹氏强者熬死之后,司马懿便开始窥探曹魏政权,先要将曹氏政权取而代之。

而这次辽东之战正好是司马懿分化曹魏皇族和曹魏将士关系的最好机会,因此辽东之战结尾之时,面对魏国将士要求下发冬衣的请求时,司马懿拒绝的措词中把曹魏天子曹叡搬了出来,为的就是让曹魏的将士们都以为是曹魏天子曹叡不顾他们的死活,因而嫉恨于天子曹叡,与其产生离心离德之心。

第三个,司马懿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军事指挥权,锻造一支忠于司马氏一族的军队。

曹操为什么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瓜分天下的王者,那就是因为他有一支始终忠于他曹氏一族的军队。

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老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因此司马懿每次率军出征之时,他都会给他麾下的曹魏将士“洗一波脑”,而这次辽东之战也不例外,他在这次战事结束之后,面对曹魏将士要求下发冬衣时,回绝的是十分坚定,而他麾下的曹魏将士也是坚决执行了他的指令,没有穿冬衣过冬,虽然说司马懿这种做法有点太过无耻,令不少的魏国将士命丧于这北国的深冬时节,但是司马懿却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锻造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

正始十年,魏国皇帝曹叡病逝后不久,司马懿就带着忠于自己的军队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夺得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临终前表现(皇帝送棉衣过冬)(8)

因此我们再回头看辽东之战结束后不久,司马懿不给魏国将士下发冬衣的这起事件,就足以说明了司马懿足够阴险,是一个拥有狼子野心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