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鼻子被异物塞住(幼儿鼻孔塞进异物自救)

孩子进入幼儿年龄阶段,对面前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动手能力也在日益进步但是,这时候的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样,能对各种事物、行为有较为科学正确的认识、把控好奇、任性,是他们各种行为的心理根源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以各种“神操作”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比如:把各种小玩意含在嘴里玩,不小心咽下喉咙有时卡在喉咙上,有时吞下肚子,有时卡进气管;也有把这些小玩意塞进鼻孔玩,结果进去容易出来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孩鼻子被异物塞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孩鼻子被异物塞住(幼儿鼻孔塞进异物自救)

小孩鼻子被异物塞住

孩子进入幼儿年龄阶段,对面前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动手能力也在日益进步。但是,这时候的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样,能对各种事物、行为有较为科学正确的认识、把控。好奇、任性,是他们各种行为的心理根源。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以各种“神操作”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比如:把各种小玩意含在嘴里玩,不小心咽下喉咙。有时卡在喉咙上,有时吞下肚子,有时卡进气管;也有把这些小玩意塞进鼻孔玩,结果进去容易出来难。

有些小玩意吞进肚子,容易大便拉出来,基本没多少危险。记得小时候,有个叫蛇平的小伙伴,把一个五分硬币吞进肚子,哭的很厉害——是伤心那五分钱没了。还听说另一个叫二生的孩子,吞了一个顶针。而像我,吞了一个平车轴承滚珠的人,那时候不在少数。当年这些“事故”都没有下文,估计都大便拉出去了。

有些小孩子,把玉米、花生之类的东西塞进鼻孔玩,这基本都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发生这样的“事故”,应该马上就医。不要贸然自己掏,很难掏出来,还可能顶进去更深,进一步加大危险。前两年听说了这样的一次“事故”:亲戚家村里,一家奶奶照看孙子,结果孩子把玉米粒塞进了鼻孔。送孩子去医院的车上,孩子妈妈不停地数落、责骂婆婆。可想而知,老奶奶本来就害怕、难过、自责的不得了。再被媳妇不停的责骂,心里是多么难过啊。好在这样的“事故”,在医院还是不太难解决的。但又听说,这个孩子第二次又把玉米粒塞进了鼻孔,听的人都崩溃。我曾想,孩子难道傻呀?把玉米粒塞进鼻孔那是玩吗?

可是就在今天,同样的“事故”发生在我家里了。

先补叙一下,我外甥现在两周岁半,男孩,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是淘气的非常厉害。女儿嫁外省,离我们市350多公里远。女儿、女婿都上班,经常礼拜天也不休息,还经常值夜班。亲家还照看一个外甥,也是男孩,比我外甥大半岁。两表兄弟在一起,和平共处时不多,一言不合就动手。一个每天见的玩具,“所有权”、“使用权”发生纠纷,都可以让他们大打出手。手挠嘴咬,经常挂彩出血。亲家在孙子、外甥那一点“权威”也没有。调停“内战”经常有,但让双方“撤兵罢战”,握手言和的案例没有一次。最后都是不得已“出兵维和”。亲家实难胜任孙子外甥的“安理会”,因此,我们就把我外甥抱回来,我们照看。

照看孩子嘛,都差不多。麻烦也罢,累也罢,都是常态化的事,都不是事。让孩子吃饱、喝足、穿暖,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就OK了。老婆已退休,我还在上班。照看外甥,她是“全职”,我是“兼职”。平时,我上班了她自己照看孩子,下班回来就一起照看。我下班迟回来一会也问题不大,她也不会催我。今天,下班后和哥们打了一会台球,在平时这是平常事,无所谓。今天,她打电话,叫我回来看孩子。我以为她有事,放下杆就往回走。单位和家属院原来就一个院子,后来隔了一堵墙。现在绕外面大门也就几百米距离。

我回了家,问有啥事?她着急地说:孩子把玉米粒塞进鼻孔了。她让孩子鼻孔吹气,孩子不会吹,反倒吸气;挤,挤不出来;用挖耳勺掏,掏不出来,孩子也挣扎不配合;炒瓢里炒辣椒,想让孩子打喷嚏打出来,孩子也不打喷嚏;把辣椒抹到孩子鼻子下,孩子还是不打喷嚏……怪不得我一回来就看见孩子鼻子下有红的,还以为流血来。她问我:怎么办?要不要去医院?我说:必须去医院,马上。又问:去市医院还是去区医院?我说:去市医院。市医院比区医院稍微远点,不过也就只有2公里远。她问:自己有没有办法掏?我说:不敢自己掏。自己掏很难掏出来,还怕再顶的更深了。我拿手电筒照着看了看,孩子鼻孔里玉米粒能看见,不深,就在鼻孔口里。和她核实了是熟玉米粒。

我让她穿衣服,我自己走到门口准备穿鞋。

孩子还在我跟前。我出发前再次看了看孩子鼻孔里的玉米粒。突然想,去医院前自己先自救一下看看。要不去医院还得走一段路,谁知道孩子会不会再吸进去更深了。掏是不能掏,让孩子鼻孔吹气他又不会。怎么弄?突发奇想:他自己不会吹,我想法吹一下也能啊。我抱住孩子,突然用我的嘴包住他的嘴吹了一口气。听见玉米粒往外弹动的声音。有希望!再吹一下,玉米粒看见了,吹到鼻孔口上了。再吹一下,“噗”的一声,玉米粒射出鼻孔,落地有声的砸在地板上。我高兴地叫老婆:吹出来了,快出来看看!老婆闻听,赶紧跑出来。捡起地上的玉米粒,看了又看,眼眶里泪水涌起,但没掉下来。是激动?是后怕?也许都有。

总结:人生一辈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到意外情况发生。也许是别人,也许是自己。遇到意外情况,即使危险,首先还是冷静。观察清楚,分析清楚情况。一般总原则是求助于专业救援人员,比如:医生、消防队、各类救援队。在救援人员到场前,看看有没有可能自救。有可能自救的先马上自救。救援人员到场毕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情况有可能恶化,危险有可能加深。如果没有可能自救,切不可莽然行事。怕帮倒忙,造成二次伤害(损害)。补充说一下,我是蓝天救援队队员。蓝天救援队是公益性救援队,经常培训各种救援、急救知识技能。比如外伤的包扎、运送;昏迷、休克没有呼吸、心跳的心肺复苏(CPR);气管异物卡住的海姆立克急救等。想成为一名蓝天救援队正式队员,除了自愿付出时间、精力、钱物,为救援别人无私奉献精神外,救援技能必须达到规定标准。比如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的,无线电协会颁发的《无线电使用证》、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证》等。别的像《潜水证》、《救援机械设备操作证》是部分队员有。说这些的意思是,遇到意外、危险,救援、自救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懂得科学的方法技能才可以实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