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1)

本文共2384读大约9分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2)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孔子提倡仁道,颜渊问仁是温故而又求新。孔子对不同程度的弟子问仁的回答也不同,根据他们的程度因材施教。颜回的道德学问在夫子的学生中最高,也最得到夫子的肯定,所以他的行持很值得人们效法。“不让古人,是谓有志”,“读书志在圣贤”。“德比于上故知耻”,人们向复圣颜回夫子学习,就能够时刻提起羞耻心。

古人特别地强调“耻”,“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羞耻心不仅是因为做错事而羞耻,最值得人羞耻的是,孔老夫子、颜回夫子都已经成圣成贤了,而虽然和他们同样是人,我却是一介凡夫,没有能够成圣成贤,这才是真正值得人羞耻的事。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3)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孟子也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圣贤之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虚妄、烦恼的心恢复为真心、明德,这也是圣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恢复的一个方法就是“克己复礼”。马融批注说:“克己,约身”。“约身”是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身心,使之不会随顺欲望和烦恼。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每个人的本性都纯净纯善,本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每个人都具足。为什么它现在无法发挥作用呢?是因为人有贪、瞋、痴、慢、疑等诸种烦恼习气,所以要把它们放下,“克”是克除、去掉。

克服习气不容易。譬如人们想克除自己的怒气,可能会花费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克除自己的贪心,也是终身的功课。但是一定要有信心,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很重要。信心从哪里来?信心从明理而来。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相信“本觉本有”。我们每个人都具足纯净纯善的本性,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可以为禹”。我们途遇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禹汤那样的大圣人。“不觉本无”,烦恼习气本不具有,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所以必定可以断除。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4)

如何做到克己?《论语》上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要从礼上学。人们学习《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常礼举要》的目的就是从礼开始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不符合礼的言行举止都导正。第一步就是克己,“三省吾身”,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礼。只要能“克己复礼”就是仁。所以凡事不要责怪别人,自己先改过。对别人要礼敬、宽恕、包容,这就是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要有一天克己复礼就能天下归仁。但普通人做不到。曾子为什么能做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省察、反思自己。所以孔子之道,除了颜回能悟之外,曾子也能够得到孔子的心要。

自上而下来说,如果国家领导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皆归仁。国家领导人这一天性德流露,天下的人就会都来归附。领导者一天做到克己复礼,就能使百姓、使身边的人仰慕他、归附他,如果他能够终身保持,那么一定会是万国来朝的局面。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5)

如果人们不断地反省改过,对方对我们依旧不好,那这是一个妄人而已,我们要敬而远之。如果反生怨恨,这是自己修养不够,未能克服嗔恨心,吃亏仍然在自己。因为瞋恨心障碍了我们明德的彰显。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想行仁,不在于别人,全在于自己孔老夫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颜渊说:“请问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是孔老夫子最赞赏的学生,他当然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他仍然进一步请教,这是谦虚的表现,担心自己理解错误,请老师更加详细地解释。

“克己复礼”是总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细目。“非礼勿视”,不符合礼的不要看,譬如现在的电视、网络都要少看,最好不看。因为眼不见为净。电视、网络的内容大都是杀盗淫妄,会引起人的欲望,导致人的邪思邪念。《弟子规》上也提醒我们,“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我们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6)

“非礼勿听”,耳不听,心不烦,六尘会污染真如本性,我们要懂得藏护六根,凡是不符合礼的都不看、不听。

“非礼勿言”,比如“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而且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非礼勿言,没有信用的话不说,挑逗诱惑的话不说,欺骗人的话不说,恶口伤人的话不说,一切让人心生烦恼的话都不说,所以言语必须要懂得艺术。孔老夫子以四科教导学生,首重德行,其次就是言语,然后才是政事和文学。说明口为祸福之根,言语不能不谨慎。

“非礼勿动”,“动”指心意的起动。不合礼的事,要八风吹不动。不动是心不动。视、听是身,言是口,动是意。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7)

克己最高明的功夫是从念头克起。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我们有错误的观念或是起心动念,怕的是觉悟得迟缓。我们能否克己复礼,完全由自己决定。古人也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人们经常说自暴自弃,什么是自暴自弃?《孟子》上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说话与礼义不相应,叫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言行举止没有止于仁义,叫自弃。使自己的心性堕落,是真正的自暴自弃。如果不善护自己的心念,言行举止违背仁义道德,就是遗忘了自己的真心,让烦恼占上风,就是自暴自弃。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8)

当体会到这些道理,我们应下定决心,即使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以这种决心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和错误的念头,就是勇猛精进。只有不怕死的军队才能不可战胜、所向披靡。我们学习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只怕生起错误的观念,就能得到克己复礼的功夫。复礼是回归真心,礼就是恭敬心、诚敬心,诚敬与真心和性德相通。恢复礼,就能契入真心和仁道。仁爱之心就是真心。

一个人能够“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是君子,在社会上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个人生活也会幸福美满,这是小利益。真正的大利益是能够回归本性,能够明明德、明心见性。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克己复礼)(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