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

青绿之美,美在哪里?

虎年春晚最让我惊艳的节目有三个:第一就是《只此青绿》,第二是《忆江南》,第三是《行云流水》。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1)

前无古人的舞蹈《只此青绿》

在我心里,《只此青绿》不仅可以执2022年虎年春晚节目之牛耳,也是舞蹈之巅峰,看了接近40年春晚,《只此青绿》绝对是前无古人,之前唯一给我留下唯美印象的舞蹈是2007年的《小城雨巷》。

《只此青绿》给人的感觉太美了,那么在我的眼里,《只此青绿》到底美在哪里?

首先,画韵之美。

本来嘛,《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独立于隋唐五代,到北宋开始逐渐成熟起来。山水画按画法分类,可以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綘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千里江山图》就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不同风格的山水画,画韵也不相同。《千里江山图》既有峰峦叠嶂、烟波浩渺、江山千里、平远无尽的壮阔雄浑之感;又有水磨长桥、茅檐村舍、瀑布水口的细腻精到之意。舞蹈充分利用舞台的远近镜头、优美造型,来展示山水的远景与近景,通过烟雾展示山水画的烟波空灵之感,通过淡蓝、淡绿相间的服装展示青绿山水画法的皴染技法……实在佩服编导们的审美!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其次,仕女之美。

仕女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甚至早期国画多以仕女为主,像东晋画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等。隋唐五代到达一个高潮,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阮郜的《阆苑女仙图》都是千古名作。宋朝的仕女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创作对象和题材更加广泛,元朝仕女画进入衰退期,明清又复兴,甚至达到鼎盛状态。仕女的美主要体现在: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3)

仇英的《千秋艳艳图》局部

——一是线条之美,女性身材玲珑凹凸,本身就是多种线条的完美组合,画女性必画线条,窈窕淑女,说的就是线条美;

——二是青春之美,青春少女也是花季少女,花季是最美的季节,古代仕女画展示的几乎全是青春美女;

——三是意态之美,美女的意态,通俗地讲,就是气质、神态、颜值、表情等综合体,不管什么样的,都是美的,娇痴嗔怒、梨花带雨、慵懒闲幽、蹙眉掩胸……每一种意态都能写出无数的诗词;

——四是梦想之美,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梦中女神,在古代,洛神甄宓入画最多,因为她是包括曹植、顾恺之、仇英、唐伯虎等一众才子的梦中女神,穿越千年梦想不变。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4)

曹植的梦中女神——洛神

正是因为古代的仕女或者古代的美女有着线条之美、青春之美、意态之美、梦想之美,所以文人的仕女画中表现特别多。

《只此青绿》的舞蹈演员们都是身材高挑、婀娜风流、舞姿轻盈、青春靓丽的美女,既有洛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线条,也有湘夫人的秋思之意态;既有北宋宫廷帝姬公主的高贵,也有邻家女孩的天然。不管是公主、还是邻家小妹,不都是许多人梦中的青春女神吗?看她们的舞蹈,仿佛就是在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仇英的《千秋艳艳图》、唐伯虎的《湘君湘夫人图》……仕女之美,美艳千年,那一刻,仿佛有穿越之感。

第三,简约之美。

美有许多表现形式,如果说“万紫千红总是春”是一种繁盛之美,那么“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简约之美。相比姹紫嫣红的繁盛,我更喜欢简约之美,《只此青绿》就是一种简约之美。服装搭配之于颜色,就是不能超过三种,《只此青绿》只有两种——青色和绿色,比之于《千里江山图》之青绿还要淡雅,再配上舒缓、典雅、旷远的古琴音乐,仿佛把你带回到青山绿水之间,在那一抹青、那一抹绿之间留连往返。除了色彩简约,造型也很简约,每位演员只盘了一个高高的发髻,没有什么繁复的妆容,非常清雅淡然,让人想到了“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虢国夫人。舞蹈的动作也很简约,没有花哨的动作,主要就是轻移莲步、脆甩水袖、加上高难度的造型,既真实又梦幻……《只此青绿》就是用简约的服装、色彩、造型、化妆、舞蹈,巧妙而又绝妙地诠释了什么叫“大道至简”,什么叫“大雅于凡”,什么叫“大美不繁”。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5)

从服装、色彩到造型,都体现了两个字——简约

第四,刚柔之美。

明朝董其昌把山水画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是在钩斫的基础上,以着色为主,青绿山水就是典型。南宗是减少钩斫而增加渲淡,以王维文人画为代表。钩是铁画银钩般的钩勒、斫是斧劈的意思,感觉很“刚硬”。因为北宋画家的山大多以石头山为主,石头山棱角分明,就很刚硬。画家们为了表现石头山的棱角分明,专门创作出了“钉头皴”这样的绘画技法。南宋以后的画家画的山大多是江南的土山,没有那么多棱角,感觉就很“柔润”,富春山居图就是典型。《千里江山图》既有石山的硬、也有水、树的柔,刚柔相济。《只此青绿》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刚柔相济之美。演员们的身材是柔的、烟波是柔的、古琴音乐是柔的、静止摆出各种造型也是柔的,但水袖甩动以及激烈的舞蹈动作却非常的刚,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婉如“钉头皴”一样刚硬、干脆,把刚柔相济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6)

刚柔相济的舞蹈

第五,诗意之美。

如果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话,那么《只此青绿》便是“舞中有画、舞中有诗”了,看到“青绿”两字,脑袋里就涌现出“家在青山绿水间”、“绿水青山枉自多”、“青山隐隐水迢迢”等数不清的青山绿水诗句来,特别是看演员们舞蹈,活脱脱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看到舞台烟雾喷出,不由得就想起“移舟泊烟渚”、“烟波江上使人愁”、“烟笼寒水月宠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看孟庆旸略带忧郁的眼神,就想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心有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无言独上西楼”、“问君能有几多愁”……看到水袖飘飘、舞姿翩翩,仿佛就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寂寞嫦娥舒广袖”、“云想衣裳花想容”……短短的六分钟,展示的是画、是舞,更是诗词,是咏不尽、道不明、说不清、不可说的诗意之美。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7)

翩翩舒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

第六,忧郁之美。

《千里江山图》诞生于宋徽宗当政年间,那时候的北宋政治在繁华似锦的掩盖下,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北方女真金国在快速崛起,“靖康之耻”不久就要到来。“靖康之耻”发生后,东京汴梁城中,不知道有多少公主帝姬、邻居女孩被掳往北方、受尽无尽的屈辱与苦难,孟庆旸偶带忧郁的眼神似乎在隐喻靖康之耻的隐隐担忧。舞蹈中,演员们在做着各种相对静止的慢动作造型时,音乐是优雅的古琴,带你仿佛进入了一种梦境。但当孟庆旸和另一个女孩大开大阖独舞时,或者舞蹈姑娘们一起做激烈的舞蹈动作时,音乐变成了激昂的鼓点,如同“渔阳鼙鼓动地来”,仿佛敲响了金兵铁蹄即将踏碎千里江山的警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祈祷和平,但我们不能忘记备战,因为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这是不是编导借“忧郁之美”而发出的“警世通言”呢?

竹叶美在哪(青绿之美美在哪里)(8)

淡淡的忧郁

青绿之美,美得不可言说!现在能理解王安石了,“意态由来画不得”岂止是说王昭君之美不可画,也能说明“青绿之美不可言”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