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圣教序是给谁立的碑(雁塔圣教序是不是敕造碑)

《雁塔圣教序》是不是敕造碑

赵华

雁塔圣教序是给谁立的碑(雁塔圣教序是不是敕造碑)(1)

笔者在武英书画第136期《雁塔圣教序所谓的“修正线”问题》文末谈到《雁塔圣教序》序、记二碑从建碑的形制和敕命情节缺失,无法与政府工程、敕造皇碑联系起来的问题。有读者认为不可单以形制缺失为据否定其为敕造,现结合荒金父子的演绎和相关史料再作分析。

雁塔圣教序是给谁立的碑(雁塔圣教序是不是敕造碑)(2)

御敕碑的措辞举例《九成宫醴泉铭》和《神策军碑》

荒金父子未经考证认为:

王羲之著名的行书名迹《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由于353年是癸丑年,唐高宗决定在同为癸丑年的654年(永徽四年),以建《圣教序碑》的方式来纪念。653年(永徽三年),唐高宗招褚遂良回京后重新书写,并开始准备建立石碑。为了建立石碑而回到长安的褚遂良由于心情不佳,多次书写都不如第一次写的效果。最后不得不用以前写的稿子来修正文字。除了“太宗”、“永徽”等贞观年间不存在的词重新书写以外,进行大规模的补笔修正。修正的特点就是从行书笔画改成楷书笔画。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欲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安置西域所将经像,其意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浮图量高三十丈,拟显大国之崇基,为释迦之故迹。将欲营筑,附表闻奏。敕使中书舍人李义府报法师云“所营塔功大,恐难卒成,宜用砖造。亦不愿师辛苦,今已敕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助师,足得成办”于是用砖,仍改就西院。其塔基面各一百四十尺,仿西域制度,不循此旧式也。塔有五级,并相轮、霜盘凡高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上层以石为室。南面有两碑,载二圣《三藏圣教序》、《记》,其书即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之笔也。初基塔之日,三藏自述诚愿,略曰:

玄奘自惟薄祜,生不遇佛,复乘微善,预闻像教,傥生末法,何所归依。又庆少得出家,目睹灵相,幼知来慕法,耳属遗筌。闻说菩萨所修行,思齐如不及。闻说如来所证法,仰止于身心。所以历尊师授,博问先达。信夫汉梦西感,正教东传,道阻且长,未能委悉,故有专门竞执,多滞二常之宗,党同嫉异,致乖一味之旨,遂令后学相顾,靡识所归。是以面鹫山以增哀,慕常啼而假寐,潜祈灵佑,显恃国威,决志出一生之域,投身入万死之地。经是圣迹之处,备谒遗灵,但有弘法之人,遍寻正说。经一所,悲见于所未见。遇一字,庆闻于所未闻,故以身命余资,缮写遗阙。既诚遂愿,言归本朝,幸属休明,照许翻译。先皇道跨金轮,声震玉鼓,绍隆像季,允膺付嘱,又降发神衷,亲裁《三藏》之序,今上春宫讲道,复为《述圣》之记,可谓重光合璧,振彩联华,涣汗垂七曜之文,铿鍧韵九成之奏。自东都白马,西明草堂,传译之盛,讵可同日而言者也。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唯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氤氲圣迹,与二仪齐固。

时三藏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功业斯毕。

试析之:

1、传文很清楚,筹建时是“法师欲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并不是“高宗欲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

2、奠基时玄奘对责任主体再次重申,“自述诚愿”,而不是“代述诚愿”,根本不存在什么“唐高宗决定”,也与什么纪念《兰亭序》毫无瓜葛;

3、玄奘的建塔动机是“唯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立碑动机借“(唯恐)二圣天文,寂寥无纪”的题来发挥,很清楚地表明,造塔是玄奘的“诚愿”,所以大雁塔不是敕造塔,而《雁塔圣教序》二碑也不是敕造碑,这是佛缘因果;

4、玄奘想造的是“石浮图”,即石塔;

5、但是在皇家禁地大慈恩寺南门外动土了却个人“诚愿”,需要经过业主单位同意,因此“附表闻奏”,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事项首先是禁止事项,获得资格后可以做,但做不做,什么时候做,许可失效等,都与行政命令(敕)有区别;

6、高宗同意拨地建塔,改南门为西院,考虑到全石材建筑工程量浩大,“建议”“宜用砖造”,并敕“相助”,敕令对象是“大内东宫掖庭等”而不是敕令玄奘造塔,相助内容是“亡人衣物”,别人的“诚愿”你不能去命令,虽然你有赞助,但一命令就变味了,高宗的分寸拿捏得很好,只是从旁相助,而没有横加干涉;

7、准确地说,高宗的相助行为应该叫“捐施”,宫廷死亡宫人所遗钱物,施出来做功德,北朝造像记中经常提到;

8、并且,玄奘获得捐施可以有多种途径;

9、最后,玄奘“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圈定了自己的“功业”。

10、敕造碑既是命令,对时人来说又是无上荣光,多少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又不敢冒充,假设玄奘建碑得到的是敕命,正好增光添彩大书特书,又岂会隐瞒不报贪天子之“功业”呢?

那么,大慈恩寺有没有敕造的御碑呢?皇家寺庙,御碑当然是有的。显庆元年,玄奘认为大慈恩寺是皇帝为母亲追恩所建,应该立碑传扬后世,高宗应允,亲制亲书碑文,即《慈恩寺碑铭》,为此,玄奘五度表请、表谢。比较《圣教序》和《慈恩寺碑铭》,前者大半内容都是皇帝、太子在夸奖玄奘,对崇道抑佛的皇室来说仅仅是个应酬文章,并不重要,玄奘只能委婉地以“(唯恐)二圣天文,寂寥无纪”为借口立碑,后者是正大光明以纪念文德皇后的名义请高宗御制御书,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褚遂良又怎么可能有那些无端无聊的情绪呢。

雁塔圣教序是给谁立的碑(雁塔圣教序是不是敕造碑)(3)

附一、行政许可与行政命令: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命令:行政主体依法要求相对人进行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行政命令具有强制力,它包括两类:一类是要求相对人进行一定作为的命令,如命令纳税、命令外国人出境;另一类是要求相对人履行一定的不作为的命令,称作为禁(止)令,如因修建马路禁止通行,禁止携带危险品的旅客上车等。

附二、玄奘对《敕造大慈恩寺碑》的五度请、谢:

1、谢许制大慈恩寺碑文及得宰相助译经表:

沙门玄奘言。今月廿四日。内给事王君德奉宣口敕。许为寺塔建碑制文。及遣在仆射于志宁.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黄门侍郎萨元超.杜正伦.中书侍郎李义府.国子博士范頵等诸学士监共译经。睿泽潜流。玄风载阐。祗奉慈诰。喜惧交怀。凡在缁徒不胜庆韬。玄奘闻。圣德无方。神功不测。既阐无为之化。必开众妙之门。自大师厌俗。能仁不宰。鹫山留影。像化空传。鹤树韬音。微言允被。非夫皇明出震.睿哲乘图。道济四生。智周三有。何以能凝思于玄津之境。驰情于大觉之路。诱疲商于城化。拯游童于隃险宅。伏惟皇帝陛下持衡纂庆。握契乘时。孕育三灵。陶甄万品。远安迩至。海晏河清。草木凝桢。烟云动色。端栱多豫。属想词林。理架三玄。文高七纬。而以释迦妙典弘济居多。情在绍隆。俯垂幽赞。将欲亲纡睿藻。式撰玄猷。曲诏朝英。允宣妙法。像教东被五百余年。虽敷畅厥旨。抑有多代。而光赞之荣。独在兹日。天人载悦。明只协庆。金轮在运。玉历方永。然则汉皇英藻空演思于汾河。魏帝奇才。仅摛词于吴会。未有奋兹鸿笔。赞彼玄规。洞三界以飞声。横六幽而洒润。固使昭昭慧日。假圣藻而增晖。蠢蠢迷生。睹天词而悟道。玄奘幸逄休运。早蒙落饰。德惭僧会。业谢法兰。屡荷殊私。每深惊惕。重祗恩奖。弥增竦惧。无任戴荷之至。谨诣阙奉表陈谢以闻。谨言

2、谢得大慈恩寺碑文表:

沙门玄奘言。被鸿胪符。伏奉敕旨。亲纡御笔。为大慈恩寺所制碑文已成。睿泽旁临。宸词曲照。玄门益峻。梵侣增荣。跼厚地而怀惭。负曾穹而寡力。玄奘闻。造化之功。既播物而成教。圣人之道。亦因辞以见情。然则画卦垂文。空谈于形器。设爻分象。未逾于寰域。义皇之德。尚见称于前古。姬后之风。犹独高于后代。岂若开物成务。阐八正以摛章。诠道立言。证三明而轨俗。理穷天地之表。情该日月之外。较其优劣。斯为盛矣。伏惟皇帝陛下金轮在运。玉历乘时。化溢四洲。仁覃九有。道包将圣。功茂迺神。纵多能于生知。资率由于天至。始悲奁镜。即创招提。俄树胜幢。更敷文律。若乃天华颖发。睿藻波腾。吞笔海而孕龙宫。掩词林而包鹤树。内该八藏。外[雨/(檄-木)]六经。奥而能典。宏而且密。固使给园遗迹。托宝思而弥高。柰苑余芬。假琼章而不昧。岂直抑扬梦境。昭澈迷途。谅以鎔范四天牢笼三界者矣。玄奘言行无取猥预缁徒。函叨恩顾。每谓多幸。重添曲成之造。欣逢像法之盛。且惭且跃。实用交怀。无任竦戴之诚。谨诣朝堂。奉表陈谢。谨言

3、请书大慈恩寺碑文表:

沙门玄奘言。窃以。应物垂象。神用敷该。随时设教。圣功毕尽。是知日月双朗。始极经天之运草木俱秀。方穷丽地之德。伏惟。皇帝陛下智周万物仁沾三界。既隆景化。复阐玄风。鄙姬穆之好道。空赏瑶池之咏。蔑汉庄之崇法。徒开白马之祠。遂乃俯降天文。远扬幽旨。用雕丰琬。长垂茂则。同六英之发音。若五纬之摛曜。敷至德而感俗。弘大誓以匡时。岂独幽赞真如显杨玄赜者也。虽玉藻斯畅翠版将刊。而银钩未书。丹字犹韫。然则[首/(敲-高 山)]乐已簨。匪里曲之堪预。龙响既尽。何爝火之能明。非夫牙旷抚律义和总驭。焉足杨法鼓之大音。裨慧日之冲彩。敢缘斯义。冒用于祈。伏乞兹具美勒以纡神笔。庶淩云之妙。迈迹前王。垂露之奇。腾芬后圣。金声玉振。即悟群迷。凤翥龙盘。将开众瞽。岂止尧隆像教。怀生沾莫大之恩。实亦聿赞明时。宗社亨无强之福。名禀识愚浅。谬齿缁林。本惭窥涉。多亏律行。猥辱宸词。过蒙裒美。虽惊愓之甚措颜无地。而慊恳之勤翘诚有日。重敢尘黩。更怀冰谷。谨言

4、谢许书大慈恩寺碑文表:

沙门玄奘言。伏奉敕旨。令许降宸笔自勒御制大慈恩寺碑文。玺诰爰臻。纶慈猥集。祗荷惭惕。罔知彼措。玄奘闻。强弩在彀。鼷鼠不足动其机。鸿钟匿音。纤[莲-车 壬]无以发其响。不谓日临月照。遂回景于空门。雨润云[廿/丞]。乃昭感于玄寺。是所愿也。岂所图焉。伏惟陛下履翼乘枢。握裒缵运。追轩迈顼。孕夏吞殷。演众妙以陶时。总多能。而景俗。九域之内既沐仁风。四天之表亦沾玄化。然则津梁之法。非至圣无足阐其源。幽赞之工。非至人何以敷其迹。虽追远所极自动天情。而冥佑可祈。即回宸睠。英词曲被。已超希代之珍。秘迹行开。将逾绝价之宝。凡在群品靡弗欣戴。然彼梵徒倍增庆跃。梦钧天之广乐。返此非奇。得轮王之髻珠。畴兹岂贵。庶当刊以贞石。用树福庭。蠢彼迷生。方开耳目。盛乎法炬。传诸未来。使夫瞻宝字而跂银钧。发菩提于此日。讽遗文而探奥赜。悟般若于斯地。劫城穷芥。昭昭之美恒存。迁海环桑。蔼蔼之风无朽。名玄奘出自凡品。夙惭行业。既蒙落饰。思阐玄猷。往涉迦维。本凭皇化。迨兹翻译。复承朝奖。而贞观之际。滥沐洪慈。永徽以来。更叨殊遇。二主神笔。猥赐裒扬。两朝圣藻。函垂荣饰。顾修愚劣。实怀兢惧。输报之诚。不忘昏晓。但以恩深巨[(止/石)*圣]。岂滴水之能。酬施厚。崧丘岳匪纤尘之可谢。唯当凭诸慧力运以无方。资景社于园寑。助隆基于七百。不任竦戴之至。谨附内给事臣王君德奉表陈谢以闻。轻犯威严。伏深战栗。谨言

5、谢送大慈恩寺碑文并设九部乐表:

沙门玄奘言。今月十四日。伏奉敕旨。送御制御书大慈恩寺碑文。并设九部乐供养。尧日分照。先增慧炬之辉。舜海通波。更足法流之广。丰碣岩[立*寺]。天文景烛。状彩霞之映灵山。疑缛宿之临仙峤。凡在缁素。电激雷奔。瞻奉惊跃得未曾有。窃以。八卦垂文。六爻发系。观鸟制法。泣麟敷典。圣人能事。毕见于兹。将以摸物成范。随时立训。陶铸生灵。抑扬风烈。然则秦皇刻石。独昭美于封禅。魏后刊碑。徒纪功于大响。犹称题目。高视百王。岂若亲纡睿藻。俯开仙翰。金奏发韵。银钩绚迹。探龙宫而架三玄。轶凤篆而穷八体。扬春波而骋思。渧秋露以标奇。弘一乘之妙理。赞六度之幽赜。化总三千之域。声腾百亿之外。柰苑微言。假天词而更显。竹林开士。托神笔而弥尊。固使梵志归心。截疑网而祗训。波旬革虑。偃邪山而徇道。岂止尘门之士。始悟迷方。梦境之宾。行超苦际。像教东渐。年垂六百。弘阐之盛。未若于兹。至如汉明通感。尚咨谋于傅毅。吴主归崇。犹考疑于阚泽。自斯已降。无足称者。随缘化物。独推昭运。为善必应。克峻昌基。若金轮之王。神功不测。同宝冠之帝。烋祚方永。玄奘谬忝朝恩。幸登玄肆。属兹云重布。法鼓再扬。三明之化既隆。八正之门长辟。而顾非贞恳。虚永蒙奖导。仰曾旻而荷泽。俯浚谷以怀惭。无任竦戴之诚。谨诣朝堂奉表陈谢喧黩宸扆。追深战惕。谨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