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父母的眼界(夜读父亲的油条)

来源:【河南法制报】

父亲的油条

文/范江萍

我的父亲会做油条。父亲炸的油条,金黄酥脆、外焦里嫩、香气扑鼻,配上胡辣汤、豆腐脑,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每到过年前的几天,都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因为农村过年家家都要备一些油食,会炸油条的父亲就成了香饽饽,帮完王家串李家,后面还有张家、赵家排着队,经常忙到深夜还不能回家。

父亲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我记得家里有一本菜谱,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翻得黝黑破烂,父亲就是跟着那本书学会了炸油条。他还从这本书里学会了做一些菜品,小时候村里的红白喜事,父亲总被请去做大厨。父亲还自学木工,给家里做了一个橱柜;自学吹口琴,我用高中时拿到的第一笔奖学金给他买了一把口琴,至今仍完好无损;自学吹笛子,直到现在他还是村里老年乐队的主力成员。

1993年,我到镇里的初中读书,那时弟弟读小学,妹妹3岁,家里刚盖了五间平房,尚有几千块钱外债,单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无法解决家里的困境。父亲心一横,咬牙买了鏊子、大炉子,开始在我们镇上“赶集”。每逢3、6、9的日子,是镇上的集市日,父亲在镇上摆小吃摊卖油条、糖糕。平时干农活,赶集时半夜起来和面、烫面,天不亮就拉着架子车,车上装着鏊子、炉子、劈柴、面盆等,母亲在后面推着车,步行3公里到镇上赶集。村里到镇上的路程虽然不长,但有两个长陡坡,我空手走上去都气喘吁吁,而父亲要拉着那么重的物件,一年往返一百多次,一拉就是10年。

除了固定的日子赶集,父亲还去“赶会”。乡村有时会举办一些集会,一般持续5到7天。集会期间会请戏班子来演出,附近村子的人也会来观看。集会日子不和农忙冲突的时候,父亲就拉着架子车带着他的“装备”和母亲去赶会。赶会是最累的,因为需要连轴转:晚上戏班子散场一般到半夜了,会有看晚戏的食客;忙完在地铺上迷瞪一会儿,又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如此一直持续到会期结束。1996年夏天,我考上了县一中,学费加杂费需要近2000块钱。那个暑假,父亲带着我到附近的寺河乡赶了7天的会,挣到了学费,让我得以顺利报名。那次赶会,我近距离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念。唯有如此,才不枉父母的心血和付出啊!

两条软软的面叠在一起,拉长,“滋啦”一声下锅,慢慢膨胀、翻滚,变成金黄、热气腾腾的大棒子,这样的场景持续了10年。一根根金黄的油条变成了我和弟弟妹妹的学费、爷爷奶奶的赡养费,也变成了父母脸上的皱纹、鬓角的白发。2003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在县城一所高中做了教师,终于可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了。此时,弟弟妹妹尚在中学,父亲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把家里的大部分土地承包出去,在镇上租赁了一间铺子,开始常年做早餐生意,主打的食物依然是油条,配上豆腐脑、豆浆、八宝粥——这些食物的做法依然是他自学的。父亲肯动脑筋,他经常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甚至油品的种类来调整和面的用料,以保证炸出来的油条外观、口感达到最佳,加之他用的食材又好,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我们家的店成了镇上生意最好的早餐店。但如影随形的就是辛苦啊,夏天凌晨两点、冬天凌晨四点要起来准备材料,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凛冽寒风中双手红肿,在镇上那个小店的门口,父母日渐佝偻却又伟岸的身影,忙碌了13年。一直到2015年妹妹大学毕业,我们家最后一个学生走出校门,父亲才将“装备”转让,不再炸油条了。

父亲的油条炸了20多年,这一根根金黄的油条支撑着我和弟弟妹妹完成了学业,也改善了我们家的居住条件,从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到5间大平房,再到县城140平方米的四室两厅,日子一点一滴红火起来。如今我做了一名公务员,妹妹成了一名中学教师,年已六旬多的父亲依然在小区物业干绿化工作——他说忙了一辈子,闲不住。

炸油条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然而正是无数这样辛勤、诚实劳动的中国人民,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根基。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父亲用油条炸出了我们家的幸福生活,也把好学、勤劳、坚韧、善良的美德传给了家人。如今我和妹妹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也将循着父亲的足迹,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夜读父母的眼界(夜读父亲的油条)(1)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通过邮箱362642362@qq.com,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

夜读|莺啼序·中国梦

夜读|寻找爷爷

夜读|我的收音机

夜读|母亲与织布机

夜读|老陈同志二三事

本文来自【河南法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