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26章(读论语雍也第六)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论语雍也26章(读论语雍也第六)(1)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孔子:一个仁者,如果告诉他井里有人,他也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跳下去?君子可以去看看,不可以陷害;可以欺骗,不可以迷惑。】

每次读到宰我,不由得想起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段对话是宰我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反问孔子,估计宰我不太愿意认真学习和修炼,怀疑学做仁者会不会变成傻子,会不会被人捉弄。

“井有仁焉”存在不同说法,其一观点认为井里有仁,“其从之”意为跳到井里就能习得仁者心经。此种说法使我联想到成语“格物致知”,当初王阳明就“格”竹子,每天盯着竹子看,想从中明悟一些道理,不过最后眼睛痛得难受也没“格”出个所以然,以放弃告终。所以我觉得作“井里有仁”解有些不妥,而且与后面的文字无法契合。其二观点认为此处省略了一个字,应该是“井有仁者焉”;或者“仁”是“人”的借用,实际是“井有人焉”。这两种说法都在讲井里有人,无论这个人是仁者还是其他人,都显得更符合逻辑。

孔子用“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巧妙的回答了宰我,“逝”是往的意思,意为君子听闻有人掉进井里一定会去看看,但是不会被陷害,他不会直接跳下去救人,这会有受伤和丧命的风险,即使解救也需寻找更合理的办法。“可欺也,不可罔也”是指利用君子仁人的善良,欺骗他井里有人,到井边才发现被骗并无大碍,但是如果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以不会受伤怂恿他,甚至道德绑架逼迫他跳下去,这种把人当傻子的做法逃不过君子仁人的眼睛。且不谈君子仁人,就是单纯的想把老实人当猴耍也做不到,毕竟人被惹怒的后果不可设想。

或许是宰我看到当时”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就问孔子君子仁人这一套是否还行得通,在孔子看来,君子仁人不是木头,也该自我保护,就像孔子当时想阻止子路不要参与卫国内乱一样,可惜子路是言出必行的人,最后未得善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