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

龙虎网讯(记者 石潇梅 通讯员 张芸)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探路先锋。2020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被列入第三轮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历时一年多,江宁区以家庭农场为“试点试验”,改革种子落地发芽,新成果新经验陆续开花、竞相绽放。

联盟协作抱团,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升级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持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稳步提升,推动构建家庭农场与服务联盟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20年12月,江宁区举行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成立大会。以联盟建设为抓手,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服务全区家庭农场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增强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提升运营质效;积极推进“金陵惠农小额贷”产品,强化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力度;推出家庭农场惠农综合保险,为家庭农场稳步发展“保驾护航”;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家庭农场特色,延伸嫁接精深加工、农旅休闲、文化创意等链动发展节点资源……一系列举措,有效激活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人、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推进家庭农场改革试验任务稳步前进。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1)

“为了保障农户的效益,除了家庭农场惠农综合保险,我们还将开启粮食类型农场主保险补贴,进一步保障种植户的权益。”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双保险”保障,让家庭农场主们想发展,敢发展,发展好多元产业,推动全区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2)

“联盟成立后,我们农场的葡萄通过宣传推广,知名度显著提高。”“现在出现融资难问题时,有贷款贴息政策,感觉不再孤立无援。”“以前最怕遭遇天灾,现在有惠农保险,经营农场无后顾之忧。”“过去我们各个农场都是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有了联盟抱团互助,感觉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谈及江宁家庭农场联盟成立以来的成效,江宁家庭农场主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3)

杨长根家庭农场积极探索稻虾混合种养,上榜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名单;熊大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多元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创建果蔬网店,并带动当地妇女积极创业就业;正牛家庭农场创新采用“旱育秧”技术培育水稻,规模化使用插秧机、施肥机、植保无人机等机械设备播种施肥驱虫除害,高质高效完成水稻生产管理;金美之家集有机蔬菜生产、养殖垂钓、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定制农业、菜品配送等业态一体,带动当地2000余亩土地种花种菜,年产量2000吨,带动2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伴随着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的扩展,江宁区家庭农场纵深推进提质增效,生产经营日益专业化、品牌化、合作化,为全市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提高服务品质,强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品牌营销

改革先行探路,江宁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

2021年,江宁区在省级示范农场中选取6家进行内部环境改造。通过改善种植模式、提升农场整体环境、基础设施改造等,持续提升家庭农场“含金量”。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4)

“以前来我们农场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是在露天长廊开展‘拖拉机农场’课堂,2021年我们新增了小木屋,还铺设了草坪,增加了活动设施,拓展了活动场地等,农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事蓝莓种植的江宁区农汇谷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现在农场已经发展成蓝莓全产业链经营,经过提档升级后,农场研学、手工、烘培、采摘等文旅融合活动明显增多。南京幸福果园,全方位进行了提档升级后,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去游玩。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5)

为了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品牌营销,传承农耕文化、传播农业科技、传送优质产品,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江宁区统筹多方资源,线上、线下联动,线下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并策划组织开展江宁农产品市集,线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组织农产品直播带货及短视频等宣传,有效带动了家庭农场发展和农户增收。

数字智慧赋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3月中下旬,南京一场倒春寒使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也造成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施茂荣家庭农场的100亩“江宁牌”百合花期推迟。“百合最怕这种低温阴雨天气,我们每天实时监测传感器传过来的温湿度、光照、空气等各类信息,及时保证百合的水分管理,防止病害发生。”农场负责人施茂荣告诉记者。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6)

2021年,施茂荣家庭农场的百合花农业智能化项目在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区级财政补助的支持下成功落地,建设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远程智能定时控制设备、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系统,农场的百合花种植迎来智慧农业新时代。

“像施茂荣家庭农场这种规模化的温室大棚种植,单靠人工管理需要大量人手,耗力费时还存在误差。”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物联网技术应用,不仅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还能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施茂荣家庭农场是江宁区家庭农场聚力改革试验的一个缩影。作为改革试验区,江宁以“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思维统领全区,全面打造全程全链式家庭农场联盟综合服务平台。以项目建设扎实农业基础数字化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便民服务、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和发展,为家庭农场工作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7)

此外,江宁区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市区两级智慧农业项目,其中财政补助资金额度达到70%,支持其在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中应用物联网设备与信息技术。经过多年实施,江宁家庭农场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区农业智能化种养面积达到2万亩左右。

统筹发展规划,夯实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基础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的丰硕欢乐农场,300亩土地被料理的井井有条,农场的高架育苗温室里,一盘盘育苗盘整齐排列。在温控大棚适温环境下,农场种植技术员杨克刚看着早春第一批次长势良好的番茄,眼里洋溢着喜悦和憧憬。

近年来,江宁区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杨克刚这样的“新农人”在政策引领和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农户、技术、资金等“合伙”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唱响“我来种田”的农村发展主旋律。

乡村改革创新添活力(为乡村振兴蓄积养分)(8)

立足于江宁实际、突出江宁特色,江宁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制定《南京市江宁区“十四五”家庭农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们前期实地调研了江宁多家发展良好的家庭农场,见识了这些家庭农场的精细化管理与科学耕种技术,更惊叹一家小型家庭农场每年所创造的收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耿献辉介绍,围绕家庭农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规划》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衔接,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家庭农场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发展举措等,以高质量谋划推动江宁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江宁区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27家,示范家庭农场204家,其中省级44家,市级28家,区级132家,同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家庭农场逐步成为江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下一步,江宁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拓展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广度和深度,规范试验区运行管理,强化试验成果的提炼和转化,推进全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