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鬼故事300集(故事民间故事人鬼情未了)

民间故事鬼故事300集(故事民间故事人鬼情未了)(1)

1

九官屯里有一个打鱼人,叫老莫。

老莫喜欢打鱼,但他技法欠佳,每次下河收效甚微。因此,总想找人迹罕至的地方打鱼,以为那样就会增加收获的几率。

一个夏夜,老莫早早吃过晚饭,提着渔具就一头扎进桃花谷里的一处深潭。

几天前,他偶然路过那里,看见深潭周围古木参天,水里游鱼成群,不禁一阵狂喜。要不是连日下雨,他早就下手了。

老莫赶到深潭时,四周一片漆黑,水潭愈发幽深,谷里鸟兽发出阵阵怪叫声。可一想到丰收在即,老莫的胆子顿时大了不少,赶紧下水捕鱼。

很快,老莫就捞到了满满的一篮子鱼,心里美滋滋的。

劳碌了半天,老莫筋疲力尽,又累又饿。幸好他身上带有火柴,决定生火烤鱼犒劳自己,顺便晾干衣裳。

一阵忙碌过后,几条河鱼被老莫烤得香喷喷的。他得意于自己今晚的好运,随手扯了一条,埋头津津有味嚼起来,巴咂着嘴巴。

当他抬头,想再吃另一条烤鱼时,突然看见有一个人站在火堆旁,背对着他。

老莫起初还觉得奇怪,这大半夜的有谁会来这里,再说这个深潭应该没人知道的。鱼既然丰收,来者都是客,老莫决定请对方分享战果,那才是锦上添花。

“老哥,难得你也来了,坐下吧,咱一起吃烤鱼!”老莫笑着打招呼。

不料那个人似乎听不到,仍背对火堆站着,一声不吭,仿佛聋子。

“老哥,难得你也来了,坐下吧,一起吃烤鱼!”老莫抬高了嗓门,又打了声招呼。

那个人仍背对火堆,一动不动站着,依然一声不响。

老莫以为对方是个怪人,就自顾吃起鱼来,顺便说一些风凉话:“这样的夜晚,要是再有一壶酒或者一个美人,那真是活赛过神仙!”

过了一会,老莫又忍不住叫道:“老哥,客气什么呀,鱼都烤熟了,香着呢,坐下吧,咱好好吃鱼!”

这时,那个始终背对火堆的人终于说话了:“不吃就是不吃了,干嘛总是叫人吃!”

那声音低沉、嘶哑、晦涩、震动,听着隐隐约约是这个意思,但又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老莫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眼前这个背影不是人?”想到这里,老莫惨叫一声,鱼具和鱼篮也不敢拿了,连滚带爬往家里狂奔。

深潭叫鸳鸯潭,很久以前就有人发现了。曾经有一名男子去打鱼,不幸的是被淹死了。据说,人们先在岸上看见了一只竹篮,三天后才看见一具男尸从水里浮上来……

2

十几年前,九官屯闹饥荒。

当时屯里有个人叫老叶,一个多月没沾腥了,决定前往鸳鸯潭用山茶油麸药鱼。

一些老人听说后,劝道:“老叶,此举好比给鱼喂毒药,是断子绝孙的损招,还是算了吧。钓鱼得多少全凭运气,岂不更好?”

老叶白眼一翻,道:“运气管饱吗?我都快饿死啦!”

“你小心点吧,鸳鸯潭闹鬼呢!”

“这世上哪有鬼?根本就是人吓人!”老叶说,“肚子就像猫在挠,再不沾荤腥,我真变成饿鬼了!” 接着搬出吐口水、念咒语等一套防鬼招术。

老叶挺进桃花谷的那天,天阴云暗,雾气茫茫。他扛着一大袋山茶油麸,提着一张渔网,腰绑一只鱼篓。

老叶来到潭边,在上游水源浸泡茶麸,用脚踩出泡沫。很快,泡沫便注入了鸳鸯潭。

鱼们吃到了苦涩的茶麸,纷纷跃出水面换气。一些小鱼则被毒死了,翻着白肚浮水面。

老叶撒开渔网打捞,很快鱼篓便满了。

“看这情形,今晚有的吃了。”老叶心里美滋滋的。

转眼间,老叶发现竹篓不翼而飞了。

他抬头扫了一眼四周,除了墨绿色的树丛,连个鸟都没有。

“别来逗我啊,我可不怕什么鬼神,快把竹篓还给我!”老叶自言自语,似乎在警告恶作剧的人。

就在这时,老叶看见在深潭的另一边坐着一副骷髅,双脚泡在水里,来回扑腾。

“妈呀!”老叶吓得丢下渔网和鱼篓,跌落水潭,再也起不来。

3

老莫在鸳鸯潭见鬼不久的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来到九官屯,向村民打听鸳鸯潭的去路。

村民说:“你去鸳鸯潭干什么,那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闹鬼呢。”

老人说:“鬼没什么可怕的,我倒想见一见。”

村民又说好奇害死猫,多年前曾有个老人去潭边药鱼,结果溺亡了。

老人说:“要死也是我死,跟你们毫无干系,只需给我指条路。”

村民见老人执拗,便给他指了指方向。

老人来到鸳鸯潭边时,已是黄昏时分。鸳鸯潭一汪黑水,幽深瘆人,四周传来各种鸟兽啼鸣。

老人放下包袱,拔出一把桃木剑和一叠符咒。

他一剑刺穿符咒,闭气对着水潭划了一通,然后发出“嗨”的一声吼叫。

起初,水潭一片平静;接着,水潭泛起涟漪;然后,水潭出现旋涡;最后,水潭波涛汹涌。

老人说:“都说鬼跟人一样,也讲究人情世故。你就是这么待客的?”

话音刚落,一个彪形大汉已腾出水面,落在老人跟前。

老人上下打量大汉,只见他脸圆如盆,面色墨绿,发如麻绳,目光如炬,牙如锯齿,腮边一对招风耳,脖子上有几道花斑。

大汉盯着老人,声如洪钟:“臭道士,我们无冤无仇,你来此间有何贵干?”

老人说:“人有人路,鬼有鬼路。你们为何吓人,甚至害人?”

“问得好!”大汉说,“鬼一再避让,人屡次侵扰。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接着将往事和盘托出。

老人听了,长叹道:“如果你不来此地,也不会发生这些事。说白了就是人鬼相互侵扰。”

大汉说:“原本我跟人类相安无事的,罪恶源于他们弄脏了我的家园。”

“这从何说起?”

大汉说:“那得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泉庄了。”

4

泉庄是一座小山村,离九官屯90里地。

曾几何时,泉庄只有30户人家,鱼米之乡的名气却不小,皆因后山有一口喷水如注的泉眼——龙泉。

从远处看泉庄,它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山脚,坐拥一片广阔平坦的田野。一条清流从后山倾泻而下,四季灌溉,确保田野丰收。

在村旁,龙泉冲刷出一面池塘,名曰“龙池”,泉庄人种上莲花,放养鱼虾。傍晚时分,村民下地归来,到池里游泳、嬉戏,欢声笑语彻夜不消。年关时,人们清塘捕鱼,家家户户都有鱼虾过年。

泉庄后山是一片森林,古树参天,常有狐狸等野兽出没。那些年月,村里有死人,村民都会抬到后山埋葬。

每当后山埋下死人,龙泉喷出来的水就会变浑浊,需要三五天才会变清。可千百年来,泉庄后山埋葬死人的习俗不改,龙泉的喷水也在浑浊和清澈间轮换。

某一年,泉庄有个小孩病死了。按照习俗,小孩是不能埋进大人坟地的,也不能陈尸家中过夜。

当晚,几个亲属卷着一张破凉席,趁着夜深人静将小孩悄悄抬到龙泉上方30米处埋葬。

随后几天,龙泉喷涌出来的水都是浑浊的,还夹杂着一股莫名的臭味。

很快,人们发现,龙泉喷涌的水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干涸了。

泉庄人只好跑三里地去挑水喝。而村前的田野没了龙泉灌溉,人们只好靠天下雨种植。

老人听到这里,喃喃道:“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

“是的!”大汉嚷道,“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过错在先!”

老人点点头,说:“你为何夺走人命?”

“那是人类贪欲难填,罪有应得!”大汉说,“你今天是来兴师问罪,准备在鸳鸯潭大开杀戒吗?”

“唉!”老人叹气道,“是冤是怨亦是缘,人鬼情未了。没有人,哪来的鬼?”

大汉盯着老人,摆开以死相拼的架势。

“罢了罢了。”老人摆手道,“人类虽有过错,毕竟也丢了性命,两清了。”

大汉问:“你意何为?”

老人说:“别看你们现在避居深谷老林,其实已占据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大汉说:“你想如何解决纷争?”

“和谐共处,则渔得鱼;歪门邪道,则不得鱼。如何?”

“一言为定!希望人类能如约而行,否则别怪我报复,到时两败俱伤!”大汉说罢,纵身跃回水潭。原先波涛汹涌的鸳鸯潭又回归平静。

尾声

老人回到九官屯时,已是夜半。

村民看见他,又惊又怕,问:“你是人,还是鬼?”

老人说:“我是一个刚见过鬼的道士。”接着将在鸳鸯潭的见闻,以及跟鸳鸯潭鬼主的约定告诉村民。

村民听了,将信将疑。

“时世艰难,若得自然恩赐,岂不善哉?”老人说,“不过,你们一定要记住——和谐共处,则渔得鱼;歪门邪道,则不得鱼。”

过后,几个胆大的村民结伙前往鸳鸯潭捕鱼,大获丰收。

渐渐的,村民从鸳鸯潭捕到的鱼越来越多,且没有遇险或见鬼。人们感恩水潭的恩赐,每年开春时都会放鱼苗补充。

也曾有人自作聪明,试图放炮或投药捕鱼,可水潭里的鱼就像躲到铜墙铁壁掩护的地方去,无影无踪。而这些心怀鬼胎的人失足落水,险象环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