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

四大名著,单个人物塑造最成功的,要属《水浒传》。

水浒一书,塑造的人物大小数百个,单单就梁山好汉,都有一百单八将。

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也是性格各异,各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林冲,堪称水浒中的“忍者神龟”,其忍之境界,令人刻骨铭心。

比如鲁智深,豪气干云侠肝义胆,为助弱者不惜亡命天涯,但是也无怨无悔,被迫归入佛门,也依然我行我素,酒肉穿肠过。真正的令人肃然起敬。

等等如是。

但是,在这个好汉谱系里,给人印象最阴的,却一般都认为是吴用。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1)

这个军师吴用,为了梁山大业,出了不少馊主意,但是却都是对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比如为了拉卢俊义入伙,不惜题写反诗让卢俊义陷入别样境地。

可是,因为吴用的目的比较“高尚”,毕竟是为了梁山的发展嘛,所以梁山好汉们,甚至读者,也都不计较。因为,不按照他的那个路子来,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再说,论水浒人物之狠,我们一般都会推出武松。

因为在水浒人物中,杀人杀到酣畅淋漓的,似乎除了武松,别无他人。

当然,有人说,还有李逵。

对,李逵杀人确实多,但是李逵杀人,叫不分对象的乱砍。

与武松杀人,还是有区别的。

武松杀人,是带着一股气的。

武松杀人场景最重要的两个场景,便是飞云浦和鸳鸯楼。

在这两个地方,他把所有的在场者,都给杀了。

但是,他杀人,是因为被对方逼迫到了极限。

因为对方要对他赶尽杀绝,所以,他是反抗。

因此,带着反抗的决绝,夹杂着复仇的恨意,使得武松的杀人,有一种快意恩仇的快感,显得酣畅淋漓,令人赞叹。

所以,读者观之,都认为这是真正的狠角色。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2)

但是,实际上,在水浒人物中,有一个人特别可怕——论阴,吴用不及他;论狠,武松不如他——他才是水浒中最阴毒的狠角色。

那么,他到底有多阴狠呢?

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阴狠劲儿属于那种初看没啥、细思极恐、后背发凉的惊惧。

此人便是石秀。

石秀,有一个绰号,叫拼命三郎。

在水浒人物中,不属于那种比较拔尖凸显的好汉。

但是,石秀的性格,却格外另类,另类到了独一无二。

说他另类是因为他的性格不像武松鲁智深这些好汉那么明晰、光明磊落,而是非常复杂、甚至有点非正常。

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自尊心极其强烈,其二是报复心也极可怕,其三是其性观念有点扭曲。

这三个特点,单独看,似乎也正常,但是如果这三个特点混杂在一起,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有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阴冷了。

偏偏是这样性格的石秀,还心思缜密,办事阴毒。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还是用原著中的事实来说话。

三件事可以凸显以上所说的石秀之性格特色。

第一件事是石秀刚刚和杨雄相识,结拜为兄弟后,杨雄这人很厚道,立即就拉着石秀到家里去。

杨雄有家室,到了家里,自然要把新结拜的兄弟引见给妻子。

杨雄的妻子叫潘巧云。

结果呢,在石秀和潘巧云见面的场景中,作者竟然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石秀看时,但见:······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3)

初次见面,石秀竟然眼如X光,把结拜大哥杨雄的妻子、也就是他该称作嫂子的潘巧云看了一个一览无余。

简直下作、下流之极。

武松见潘金莲的时候,作者也进行了描写,但是武松看潘金莲是只局限于脸,也就是该看的看,不该看的坚决不看。

可是石秀却不同,那是把潘巧云从头到脚看了一个透。

在这次见面中,我们从石秀身上看到了一种紧绷的性张力。

可是有意思的是,后来石秀却说:

“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

潘巧云真的对石秀说了吗?作者只字未提。

所以,石秀这个话的可信度令人质疑。

但是,石秀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疑心病特别厉害。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脑部能力特别强大。

凡事不管有没有,一旦经过他强大的脑补之后,便能使没有的事也变得跟真的似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潘巧云对石秀多关照一点,就可能让石秀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比如潘巧云说“天气凉了,叔叔要多注意身体”,这石秀可能就会想这婆娘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啊?天哪,这婆娘怎么是那种女人,可是我石秀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岂能做出那种猪狗不如的事?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4)

石秀的心眼儿、脑补能力强,在第二件事中显得格外显眼。

杨雄的老丈人潘公搞了一个肉铺,让石秀来肉铺上班。

开始,一切都挺好的。

但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是这样的,潘公家里临时有事,恰好石秀又去外头采购猪去了。

这样,肉铺里就没人照看,没办法,潘公只好关了门,回去忙别的事了。

结果呢,石秀采购了猪回来后,见门关着。

搁我们一般人吧,肯定跑去问潘公门咋关着。

但是石秀不是一般人,他啥也不问,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说什么“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什么的。

若说这便罢,还把其它的事情也联系起来,开始联想了。

说“必然嫂嫂见我做了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

悄悄石秀这脑补能力,真是赶上小说家了。

这样想着,石秀回去开始收拾了自己的东西,还把账本做得明明白白,然后拿着去见潘公,接着便是发誓和赌咒,说:

“且收过了这本明白账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潘公愣住了,不知道石秀在说什么疯话。

这就是石秀,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5)

再说第三件事,这事得从潘巧云跟裴如海偷情说起。

自从潘巧云和裴如海有了私情后,经常约定时间来约会。

石秀发现苗头后,就开始半夜起来暗中侦查。

结果发现是真的后,就立即给杨雄报告。

杨雄听说后,很恼火,就在外头喝了酒。

回到家后,杨雄趁着酒醉乱骂一通,可是一不留神,把石秀给说了出去。

潘巧云原是聪明的女人,做下了这种不光彩的事,自己也怕,当然不是怕死,是怕被丈夫杨雄休了,不过在古代,女人因为这事被休一次,也差不多相当于死了一次。

因此,潘巧云就立即设法自救。

潘巧云自救的办法,便是转移话题,说石秀调戏他。

石秀知道后,对潘巧云恨透了,决定弄死潘巧云。

可是石秀弄死潘巧云这个念头,此时已经绝对不是为了兄弟义气,绝对不是因为潘巧云背叛了杨雄大哥,要为大哥杨雄摘了那顶绿帽子。

而只有一个目的——为自己洗刷冤屈,证明自己的清白。

石秀那脆薄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伤害,这个自尊心被打击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是潘巧云诬陷他,说他调戏她;一方面是石秀内心对潘巧云的心思,从一出场的那种下作的窥视,到潘巧云跟裴如海搞在了一起,他的内心一直隐约有一种“吃不到葡萄就恨葡萄酸”的扭曲性心理。不过这种心思很隐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之,石秀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他恨潘巧云,而且恨得很不正常。

比如说潘金莲跟西门庆通奸,后来还杀了武大郎,因此武松杀潘金莲是出于兄仇,而石秀的动机却显得不那么明朗。

石秀为了报复潘巧云,采取的手段,便是借刀杀人。

借谁的刀呢?当然,他自己不亲自动手,他借的便是自己的结拜大哥杨雄。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6)

杨雄这个人呢,说实话,还是很有点实力的,曾一棒打翻过燕青,但是为人比较老实厚道。

这个性格特点,一出场就定型了。

当时杨雄执行完公务,在回家的路上,遭到几个军汉的欺负,抢了东西,最后被搞得忍气吞声。

难道说杨雄真打不过那几个混混吗?绝对不是,是性格问题,优柔寡断,迟迟疑疑,缺乏主见,还怕惹事,却又偏好面子。感觉像是一个低配版的林冲。

结果,因为这个性格原因,杨雄出场被几个混混拿住,后来又被自己的结义兄弟石秀拿住,一步步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用原著中的话就是遇事总是拿不住注意,以致于到最后总是个“解拆不开”。

区别是,几个混混军汉用手搞得杨雄“解拆不开”,而石秀啥也不用,动了动嘴,就把杨雄逼到死胡同“解拆不开”了。

但是,杨雄被搞到“解拆不开”的人生之局面,还因为一个特别明显的原因,那就是杨雄极其好面子。

在看水浒的时候,尤其是从杨雄出场到杀妻上梁山,实际上我们很难在他身上看到英雄好汉的气质或影子,哪怕是李逵式的风度也没有。

但是问题就在这,老实人杨雄自己做不出英雄的事来,却还偏偏想被别人看作是英雄好汉。结果是他越想满足这个虚荣心,就越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不,在潘巧云偷情事件发生后,他就被两个人牵着鼻子走了。

先是被老婆潘巧云,潘巧云借石秀转移话题的时候,也是照着杨雄的软肋说,原文如下:

“今日嫁得你十分豪杰,却又是好汉,谁想你不与我做主!”

这话对杨雄的软肋拿捏得真是到位。

直接把杨雄就给镇住了,你发什么飙啊。你是相信石秀呢?还是没种给老婆做主?

杨雄当然要做好汉,做好汉连老婆都保护不了,那还算什么好汉?

没办法,杨雄要做好汉,第二天就把铺子拆了,让石秀走。

可是前面已经说了,石秀也不是省油的灯,活该潘巧云遇见了石秀,真是倒霉。

接着石秀干了一件比较狠的事,那就是把裴如海直接给杀了,还脱了个精光,丢在杨雄家的后巷。

物证已在,接着石秀就去找杨雄。

这会儿,杨雄已经知道,也确信确实是潘巧云出轨裴如海了。

于是,便破口大骂,说:

“我今夜碎割了这贱人,出这口恶气。”

但是呢,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杨雄对于潘巧云的态度,却并没有到要杀的程度。

但是石秀却坏得很,补了一句:

“你又不曾拿得他真奸,如何杀得人?”

意思很明显,你又没有把人家捉奸在床,咋杀?

杨雄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便说:

“似此怎生罢休得?”

意思就是难道就这么算了?

实际上这话听上去,好像不肯罢休,实际是给自己留了罢休的后路。

杨雄不想因这事杀人,杀了潘巧云。

杨雄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杀人不值得,或者犯不上那么做,也可以理解为既然裴如海死了,这日子就那么胡乱往下过吧。再不济,最坏休了这水性杨花的娘们儿。

如果是个好哥们,见兄弟遇到这事,肯定也是要劝为了这么一个女人杀人犯法自废人生,不值得,天涯何处无芳草,就算了吧。

总之,绝对不会劝他去杀人。

但是石秀却不,石秀把杨雄当做好兄弟没有,不知道。

只知道此时的石秀决意要杀潘巧云,是为了自己的自尊,为了报复潘巧云对他的诬陷。

结果,石秀对杨雄说了这么一句话:

“哥哥只依着兄弟的言语,教你做个好男子。”

这是什么鬼话嘛。难道杨雄不按照石秀说的做,就会成孬种,不是好男子?

杨雄自然不想做孬种,至少不想被别人看作是孬种。于是,便被石秀牵着鼻子走上了不归路。

石秀真狠,一句话把杨雄逼到毫无退路。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7)

石秀给杨雄出了一个计划,说城外有座翠屏山,非常僻静,然后让杨雄带着潘巧云和丫鬟迎儿去那里,石秀要在那里和潘巧云对质。

事情到此,本身也没什么可查了,潘巧云出轨了,出轨对象是裴如海。

裴如海被石秀杀了,就看如何处理潘巧云。

作为丈夫,杨雄也相信发生了这一切,对于妻子潘巧云休掉即可。

还有什么可对质的呢?

石秀偏要对质,因为潘巧云诬陷了他。

他要对质,当着杨雄的面,把诬陷的话让潘巧云一句句再吃回去。

当然读者也很好奇,想对质在杨雄家里,几个人一起不是也能对质吗?为何非要去“好生僻静”的翠屏山呢?

目的只有一个,杀人。

当然,石秀也计划好了,自己绝对不杀人,而是逼着杨雄亲手杀了他的妻子潘巧云。

石秀可真阴毒啊!

杨雄虽然老实厚道,但是也从石秀的计划里感受到了某种不安,所以说:

“兄弟何必说得!你身上清洁,我已知了,都是那妇人谎说。”

这话其实很明显,杨雄不愿意带着潘巧云去翠屏山跟石秀搞什么对质。

就连金圣叹读到这里,都不由批了一句:

“杨雄似不肯。”

其实,杨雄确实不愿意。

石秀见杨雄不肯,便逼道:

“不然!我也要哥哥知道他往来真实的事。”

意思就是你戴绿帽子的具体细节,怎么能不彻底搞清楚呢?

做兄弟做到这份上,石秀也真是够可以的,交友切莫交石秀!

杨雄被逼无奈,只好无奈答应。

临分别,石秀又恐杨雄不来,说了一句更狠的话:

“小弟不来时,所言俱是虚谬!”

这句话很狠,因为是一句反话,看着意思是我若不来、我说的就全是谎话。但是它的意思是反过来去理解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来呢,那你是什么?孬种呗!

又是刺激到了杨雄的软肋,杨雄最怕别人说他不是好汉,如今又戴了这绿帽子,岂不是更担心别人说他不是好汉了。

就这样,杨雄硬生生被石秀逼到了翠屏山。

到了翠屏山,法庭的大法官就变成了石秀。

杨雄则成了法庭指定的律师,当潘巧云对杨雄已经承认了通奸裴如海这件事后,石秀却不满足,要潘巧云说出前后的具体细节,并一再强调:

“此事含糊不得。”

石秀为何如此?那就是激发杨雄的怒火。

石秀阴狠得很,大概是想刺激杨雄杀了潘巧云的。

可是杨雄实在是真的不想杀人,尽管在盛怒的情况下,对迎儿说的是:“实对我说,饶你这条性命。”

对潘巧云说的是:

“再把实情对我说了,饶了你这贱人一条性命。”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8)

总之,杨雄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总是留着一条后路,那就是不杀人。

但是,杨雄留的后路,又被石秀给堵死了。

审完后,事情就明白了,石秀来了一句:

“今日三面说得明白了,任从哥哥心下如何措置。”

意思是你都戴了绿帽子了,你看咋办吧。

杨雄被逼无奈,只好把潘巧云绑到树上。

要杀吗?

杨雄在来翠屏山的时候,根本没有带杀人的工具。

也就是说,在来翠屏山之前,杨雄已经知道潘巧云出轨,但是他还是没有带杀人工具,这就说明杨雄压根就不想因为这事杀潘巧云。只不过是因为石秀逼迫,没办法就带着潘巧云来对质一下,然后原样回家。

可是,石秀却伸出了魔鬼之手,递过来一把刀。

如果没有刀,杨雄可以说没有刀,没法杀潘巧云,他还是一条好汉。

可是刀都递过来了,你还有什么借口和退路?

你是想做个孬种,带着绿帽子回家,还是借过刀做好汉?

杨雄被逼至如此境地,不做好汉,也得硬着头皮做好汉了。

结果,杀了潘巧云。

按说,至此,石秀的报复算是完成了。

但是,石秀说:

“那把迎儿也杀了吧。”

真是阴毒!

做完这一切后,杨雄很慌,杀人那是死罪,这可咋办。

石秀打得过武松吗(石秀论阴吴用不及他)(9)

石秀说,不要慌。

原来石秀在来之前,不仅带了刀,还带了盘缠,连杀人后的去路都想清楚了:上梁山泊去。

就这样,杨雄的人生,彻底被石秀逼上了一条不归路。

参考资料:《水浒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