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

民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科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学者们摆脱了封建八股的束缚,勇敢地向着浩瀚的科学海洋进发,使得落后西方百年的中国科学迅速崛起,为日后中国科学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1)

民国科学家

在这一时期,是中国科学发展追赶世界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蓬勃向上的阶段中,中国不仅涌现出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科学家,他们致力于学术的同时还重视人才教育,更是培养出了如李政道、杨政宁、钱学森、袁家骝、吴健雄等后辈傲立于世界的大科学家。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民国时代,那些比较为人熟知的伟大科学家们,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相关贡献。

1、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授业恩师,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早期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1945年春,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同年8月,做《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束星北教授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研究,其主要贡献是在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2)

束星北教授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3)

陈建功教授

2、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

数学严格意义上不算是科学学科,但是数学却是理工科类学科的计算基础,所以,这里将数学家也列入科学家行列。

提及中国数学家,那必然是奠基者陈建功首屈一指。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研究三角级数论,尤其精研函数论,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专著《三角级数论》更是享誉数十年,与苏步青一道,形成了国际上广为称道的"浙大学派"。为中国数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4)

苏步青教授

3、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

在陈建功为中国数学拓荒之后,中国涌现出了两位名震世界的大数学家,苏步青必然是其中成就最高且最为著名的一位。苏步青教授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928年初,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论文发表后,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产生很大反响,人称"苏锥面"。1945年版的《射影曲线概论》和1946年出版的专著《射影曲面概论》更是享誉世界。

4、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人,位列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的华罗庚院士,是中国数学的集大成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

早在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1941年完成《堆垒素数论》,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5、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

华罗庚的授业恩师,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桃李满天下,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许宝騄(统计学一代宗师)、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均是他的学生。指导过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5)

王淦昌教授

6、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

“中国核弹之父”王淦昌,更是我国国防科技的中流砥柱,在物理学上培养了大批人才,李政道、周光召、邓稼先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指导。

早在1931年,王淦昌在德国就读研究生期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而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1941年,王淦昌在《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论文中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对于世界物理学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6)

化学家侯德榜

7、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

侯德榜,名留青史的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上世纪二十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三十年代,研究出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技术;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此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循环制碱法或双产品法。

8、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

国士无双,大师中的大师,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著有《普朗克常数h的测定》、《液压对铁、镍、钴的磁导率的影响》、《初等物理实验》等举世闻名的著作。

9、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

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的吴有训先生,在中国物理学界对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贡献,更是培养了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日后名动世界的大科学家。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7)

竺可桢教授

10、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竺可桢教授,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所著的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而且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对于我国地理气象领域的基础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严济慈(1901.1.23-1996.11.2)

严济慈教授,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开创者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严济慈教授于1932年采用照相光度术方法,精确测定了臭氧在全部紫外区域(215-345纳米)之吸收系数,并发现若干新光带,被世界引用长达三十年。

12、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

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的钱三强院士,虽然学术大成是在新中国时代,但是在民国时代已经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界新兴代表科学家。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自此立足于世界顶尖现代核物理学家的行列。

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钱三强更是凭借此闻名于世。

13、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

钱三强夫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后来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与钱三强院士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8)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14、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5、章鸿钊 (1877-1951)

“中国地质之父”章鸿钊,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13年组建我国第一个地质研究所,1922年成立中国地质学会。一生致力于学术和教育,为我国培育了第一批地质学家,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的主力。

在理论方面,他从近代地质科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古籍中有关古生物、矿物、岩石和地质矿产等方面的知识,撰写《三灵解》、《石雅》、《古矿录》等著作。

16、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二十年代创作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在三十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对中国第四代冰川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9)

李四光

民国时期的学术家(民国时期的顶尖科学家们)(10)

梁思成

17、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

​建筑学家,1928年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