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

一直以来,三国里最受人关注的是武将,关羽、张飞、赵云、吕布、张辽等人人气居高不下;其次就是谋士类,如司马懿、郭嘉、诸葛亮等;但是这里要说的是治国之才,来看看都有谁吧:

TOP、5 张纮(政治95)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

孙策征讨江东,亲顾张纮家中,请出为自己划谋。江东平定后,张纮奉命去许都上表。恰缝孙策死去,张纮说以利害,劝曹操不要加兵江南。曹操平定荆州,赤壁鏖兵,张纮等文官主张降曹。后来谏孙权迁都秣陵,不久病故。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把都城迁到秣陵。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2)

虽然张纮有过投降之举,但却不能因此否认他的政治能力,孙策因之前在寿春会见马日磾时被中原士大夫说江东没有博学之士便想派遣虞翻前往朝廷用才华折服中原人士,但是被虞翻拒绝,于是孙策便换派张纮奉献奏章到许昌,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

张纮身在曹魏,却一直在替孙策谋利,给了孙策极大的帮助;如197年,曹操下诏书给孙策,要孙策讨伐袁术,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袁术被灭后,曹操又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其实这背后都有张纮运作的功劳。

TOP、4 诸葛亮(政治95)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3)

不得不说诸葛亮是一个妖孽级的怪才,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还是颇有作为的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佐刘备,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4)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5)

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TOP、3 陈群(政治96)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6)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7)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年间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8)

但是陈群从政最有名的还是开创了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以及制定曹魏律法《魏律》;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TOP、2 张昭(政治97)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9)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0)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1)

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在孙权初即位、四方叛乱迭起之时,张昭与江东诸将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局势趋于安定。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张昭亦曾向孙权举荐严畯、吕蒙等人,后来都成为吴国的名臣。

TOP、1 荀彧(政治99)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2)

荀彧又是难得一见的全才,精通谋略和治国理政,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3)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4)

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当时曹魏集团连年作战,可是在曹操地盘上,人民安居乐业,颇为富庶,这就是荀彧的功劳;可以说,曹魏的强大,有一半是荀彧贡献的,没有强大的国力,空有军事实力也无法发挥出来。

诸葛亮在三国的真实地位(盘点三国里的五大治国大才)(15)

看到这个排名后,肯定会有很多人反驳,比如蜀汉四相,为何只有诸葛亮上榜?而且还是排在第四?荀彧都不说,张昭和陈群、张纮应该是被攻击最多的吧,但这是正史上的排名,而且蜀汉四相,其实除了诸葛亮,其他资质和能力也就算是中上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