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民间泥塑的艺术特点(潍坊泥塑手艺人连夜赶制泥娃娃)

新春佳节,大人们常把泥塑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们。春节临近,潍城区西关街道黄家庄社区泥塑手艺人刘勇格外忙碌,连夜和好泥赶制春节泥娃娃。黄家庄泥塑工艺传承了数百年,刘勇从小受家庭熏陶,并随村里的老艺人学手艺,每年春节之前,他都会做一些泥娃娃送给亲戚朋友,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山东高密民间泥塑的艺术特点(潍坊泥塑手艺人连夜赶制泥娃娃)(1)

刘勇制作的泥娃娃。

做娃娃感受年味浓

1月27日,记者在黄家庄社区刘勇家的地下室看到,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地方正是他的泥塑工作室。地下室的西侧和南侧靠墙位置有两个木架子,上面摆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泥娃娃,有的已上了颜色,有的还是土胚,另外还有一些模具。

此时,48岁的刘勇正伏在桌上做泥娃娃,旁边有两大块黄泥。这种泥取自黄家庄社区附近,加入少量水,将泥土弄湿、拌匀,反复用脚踩踏数遍,就像和面一样,让泥变得柔软。“这种泥不粘手,可以一块块揪下来放到模具上。”刘勇说。

记者看到,刘勇手里的泥娃娃模具分上下两部分,他先在模具内撒上隔离粉,用大拇指将黄泥摁在模具内壁上,然后把上下模具合起来,用木槌捣实,取下模具,将中间边缝处多余的泥清理下来,这样一个泥娃娃雏形便做好了。“阴干15天,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刘勇说,“之所以在地下室制作泥娃娃,是因为这种泥土在七八摄氏度不会出现干裂。如果温度太低,泥胚容易走形,温度太高,则容易干裂。”

放下刚做好的泥胚,刘勇拿起架子上一个晾干的泥胚开始上色。“泥胚下面还有个圆柱形底座,用牛皮纸将两者连接起来,放上发音哨子,上完色,一个泥娃娃就算做好了。”刘勇说,手里做着泥娃娃,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

山东高密民间泥塑的艺术特点(潍坊泥塑手艺人连夜赶制泥娃娃)(2)

刘勇在赶制泥娃娃。

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采访中,刘勇拿起一个小点的泥娃娃,右手握住上半部分,左手托着底部,然后用力上下拉动,产生的气体,最后通过内置哨子,发出“吱吱”的脆鸣声。“泥娃娃和底座都是中空的,目的就是能产生气体,发生声音来,这样就增加了泥娃娃的可玩性。哨子是用芦苇杆做的,取自白浪河边的芦苇。”刘勇说,泥娃娃是纯正的手工艺品,过去这可是孩子们春节最喜欢的玩具。

记者采访得知,黄家庄泥塑在明朝时期就出现了,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该社区居民介绍,起初村里的艺人都是随心所欲捏泥娃娃,后来不断创新,捏制的造型也逐步统一起来,简练夸张,富有农村田园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家庄泥塑。“我们村周围有这种泥土,加上历代传承人的智慧,造就了村里的泥塑文化。”刘勇说,以前村里人做的泥塑有禽类、兽类和不倒翁,供孩子们玩耍,也有人将其放在家里,作为装饰品。

后来,村里人做出了会发声的泥娃娃,深受人们喜欢。“在我们这里,泥娃娃叫泥孩子,涂上颜色后,造型十分可爱。”刘勇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孩子没有什么玩具,春节期间能有个泥娃娃,就是很好的礼物了。

从小学习这门手艺

刘勇介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黄家庄泥塑非常繁荣,全村近八成的家庭都会通过做泥塑来增加收入。大部分农户在秋后干完农活了,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里做泥塑。进入腊月门后,各家挑着放满泥塑的箩筐,到附近集市上去卖,深受人们欢迎。

刘勇的父母都会做泥娃娃,在他七八岁时,当时过了国庆节之后,家里没有多少农活,他父母就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做泥娃娃上,甚至经常干到半夜。“为了提高制作效率,父亲主要负责做泥胚,母亲上颜色,我们兄妹三人就负责安装哨子,很像现在的流水加工。”刘勇说,当时家里地面上,满满当当摆的都是泥娃娃。受父亲的影响,这项传统工艺在他心中深深扎了根。

每天早上,刘勇跟着父亲早早起床,用独轮车推着两个箩筐,每个箩筐里放着二三十个泥娃娃,赶往潍坊城区销售。“当时我们先到向阳路附近的‘小十字口’销售,然后到彩虹桥上摆摊,下午再到百货大楼附近销售,一天换三个地方,差不多能把所有的泥娃娃卖完。”刘勇说,泥娃娃从进入腊月开始卖,一直卖到来年的“二月二”,“当时一个泥娃卖5毛钱,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买一个,当做新年礼物。我们用卖泥娃娃赚的钱置办年货,买新衣服。因此,每当做起泥娃娃,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送给亲友寓意吉祥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过去,老潍县人有在春节买泥娃娃送给孩子的习俗。在他们看来,泥娃娃不仅是孩子喜欢的玩具,还是寓意吉祥的摆件。每逢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上个泥娃娃,甚至还会给泥娃娃戴上假发,穿上小衣服。在当地,过年买泥娃娃,寓意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刘勇做好的泥娃娃上,胸前有金蟾的图案。“泥娃娃胸前抱着金蟾,金蟾有招财的寓意。因此,人们把泥娃娃摆在家里,希望新年里有更多的收获。”刘勇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动玩具代替了泥娃娃,它只是作为一门手艺保留了下来。“因为喜欢泥塑,我跟着老艺人徐文忠系统地学习了黄家庄泥塑的制作方法。”刘勇告诉记者,黄家庄泥塑已经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继承传统泥塑制作工艺上,刘勇还增加了自己的创意。“以前的泥塑外表都是常用白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掉色。孩子拿在手里把玩,会弄得满身都是白粉。为此,我在白粉外层加了白漆,这样不仅避免了白粉脱落,而且更加光亮。”刘勇说,他做好的这些泥塑,准备送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们,希望他们春节吉祥如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