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没你这几个星座根本就撩不动(星座不和和一个重生的闪光)

这一年,你是不是办了健身卡却没去过几次,刚买回来的美容仪也已经成了闲置?有没有发觉,这些生活中的安慰剂正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你?

微博上,那些“情感导师”一直教你“如何做一个好女孩”,你的生活中,最近运气不好,是不是都是水逆的错?或者只是因为星座不合?

这一年,你信过哪些安慰剂呢?

心里没你这几个星座根本就撩不动(星座不和和一个重生的闪光)(1)

1

健身攻略:掏出手机先查卡路里:“可以吃,给我来10克。”

健身软件种类繁多,大致功效都是一样的:饮食管理,运动推荐,励志经验。一开始我迷信饮食记录这个方法的,每当室友拿着零食问我来不来一口,我就先大喝一声:“慢!”然后掏出手机查询食物的卡路里,精心计算后微笑回复:“可以吃,给我来10克。”

某天,我起晚了!索性大嚼了一顿早午饭,吃完饭突然有点想吃甜筒,翻出手机看了看,哎呀,这顿饭可以连午饭的卡路里一起算啊,加个甜筒绰绰有余!

怀揣着这样的迷之自信,我被食物塞满的大脑完全没有留意到,这意味着我这一天只有这一顿饭来对抗剩下的十多个小时。

晚八点的课堂上,饥肠辘辘的我深刻体会到了何为坐立不安,看似专注地盯着老师,心里却全是盖浇饭和烤冷面,终于在听到“下课”的一瞬间,动若脱兔百米狂奔冲向食堂。空虚的胃得到了满足,心情却灰暗下去,陷入自我谴责的深渊……那些攻略真的有用吗?说到底,管住嘴,迈开腿真的好难!

@文/姜欣

2

素食主义:每次夜宵回来,第二天三餐狂吃素,把自己喂得像小白兔,然后接着胡吃海喝

2016年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发布,影响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占比最大,且这些印象里的“中老年”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年轻化。这个事实让正忙着享受年轻福利的我和小伙伴们愈发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随便搜索一下“如何生活得健康”,建议最多的莫过于注意饮食、作息和锻炼。话说得容易,但是细看每一条要做到都很不容易。多锻炼?天知道有点空闲多想躺着。早点睡?夜晚12点生活才刚开始。想来想去,相对可行性的建议就是做好饮食管理了

饮食方面确实大有文章可做。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健康生活的饮食应该是既新鲜自然又清淡营养,具体操作起来应该是少盐少油低糖低脂等等,还有营养师发微博说自己从来不吃外卖,并建议我们年轻人自己做饭最健康。真是无知者无畏,了解一圈下来,连吃都不会了。

心里没你这几个星座根本就撩不动(星座不和和一个重生的闪光)(2)

可每天自己做饭太不现实,于是很多年轻人为自己的胃选择了个健康的巧法儿——尽量多吃素

素食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生活风尚,它像一帖速效无害的膏药。于是,继熬夜贴面膜,啤酒加枸杞之后,胡吃海喝之后吃几天素成了年轻人的新时尚,戏称为“斋戒”。

这样的确有明显的效果吗?我和周围几个间歇性、尤其是大餐过后赶紧吃几顿素的朋友聊了聊。他们平日多爱吃火锅、烤串之类食物,每次夜宵回来都会在第二天三餐狂吃素,把自己喂得像小白兔一样,然后接着胡吃海喝。

身体是否变得更健康?最明显的是心情通常会大好,对吃夜宵的负疚感完全被消解掉,与其说带来什么具体器质性改善,吃素对他们来说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就像吃完辣的赶紧喝几罐凉茶一样”

除了真正的素食主义者,怀着减肥或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心情更好等实用目的而专门吃素的年轻人,与其说生活因为吃几顿素食发生多大改变,倒不如说买的更多是心理安。“就像你吃健康零食一样,虽然价格更高,一看标注的健康成分和健康烹饪,你就没那么担心自己会因为饮食问题出什么事,就图个心安。”

@文 / 言蹊

3

美妆黑科技:明天早上起来是一个重生的闪光少女

“提取自北欧深海三文鱼”、“精华胶囊立即释放密集修护力,直达肌底,强韧透亮”、“逆时抚痕,为肌肤紧塑微结构网”…… 说真的,每次听到这些词我都忍不住想笑,不看还以为是科技革命又爆发了呢,一看,哇!原来是“舒颜抚纹精粹乳”、“紧致小脸精华液”、“肌底修护塑颜霜”的最新广告力作。

如今不只有广告,还有明星带货,美妆博主的试用报告,海淘代购的“吐血”推荐,天天像“行走的种草机”,势必要在你心里种草种出一片草原。无论是“油皮亲妈”的爽肤水,还是“敏感肌闭眼入”的十全大补面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心里没你这几个星座根本就撩不动(星座不和和一个重生的闪光)(3)

护肤品真的有用吗,还是商家的噱头?当你小心翼翼地用滴管提取抗氧化精华,用手心捂热再糊到脸上时,脑海里会不会划过这样一句疑问。请听来自知乎网友的一条回答:

“啥叫护肤没用?北方一个冬天你抹油抹半边脸做个测试试试看?南方一个夏天你抹半边防晒霜试试看?35岁以后1000元以上一瓶的抗衰老精华擦半边脸一年试试看?要是一张脸如此看不出区别,我立马把我所有的护肤品吃了。”

请再听一位来自国际品牌专柜销售的回答:“卖了这么多产品,背诵新的配方,学习新的推销技巧。虽然我总是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含有什么成分,我们又发现了什么最新科技,可是这么多年下来,我用的只有一瓶高保湿面霜,没有抗老,没有美白,没有缩小毛孔和任何平时广告里所说的功效。护肤保养这件事,就是一个坑。”

可见,这个问题真是见仁见智了。市面上的护肤品广告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想象:我只要坚持用,未来肯定比同龄人年轻!就像薛定谔的猫,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会显得更年轻,还是该咋咋地。

尽管大家都知道自己势必会老去,可都想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所以,根本不是相不相信护肤品的问题,而是这种单一的审美不可怕吗?“过了25岁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言论像魔咒一样让人疯狂恐老。可是青春怎么留得住?即使保养周到,好到60岁眼角都没有一丝皱纹,论“少女感”也敌不过十几岁素面朝天的大笑啊

有人嘲讽:买这些乱七八糟的瓶瓶罐罐是在上交智商税。我倒是觉得何必这么刻薄呢?身边的小仙女们每当拆开一个新的护肤品试用,都满心期待明天早上起来是一个重生的闪光少女——还能有这样的天真和喜悦也不算白花钱了哇。

文 / 戴眼镜的猫头鹰

4

星座不合:我一个堂堂大水瓶,还能让人搞清楚我在干吗了?

不难发现,我们这一代越来越爱谈论“星座”,甚至已经习惯于用它分析一些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在豆瓣搜索“星座”小组,结果就有将近2800个,其中十几个人数超过十万。即使我们只取一个比较低的数值5000,再去掉一些重复用户,仅豆瓣一个平台上,关注“星座”的人数就超过一千万了。

我们再来看看人数最多的几个“星座小组”是做什么的:占星与玛法达星座运势、星座奇缘、双鱼 巨蟹 天蝎(水象星座)、星座运势星宿讨论分组、星座情感研究中心……不好意思,我真是来分析问题的,可当我看到这些组名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水象星座为什么排在这么靠前的位置?果然都是戏精啊”。

心里没你这几个星座根本就撩不动(星座不和和一个重生的闪光)(4)

记得当年我暗恋一个天秤座女孩。那会我不太了解星座,但苦于思考了很久“咋样才能把她追到手”而无解之后,打开了一个著名星座博主的微博。这可能就是我对星座产生兴趣的源泉。

现在想想,或许并不是因为他说得有多准,而是那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迫切地想要和她在一块,这种心情让我下意识向那些暗示趋同了。我心里希望和那些说法是一样的,这样我就真的能追到她了。

当年我研究天秤座的时候,人家说“如果你让天秤觉得莫名其妙,搞不清你在干吗,他就会觉得你有病,想远离你。”现在看来,简直是笑话,我堂堂一个大水瓶,还能让人搞清楚我在干吗了?我和那个女孩最后没成,一定是因为我俩星座不合。这么想想,谁说星座这东西不靠谱了?最起码,我能找个理由让自己精神精神。星座不合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文 / One

5

“水逆”:少壮不努力,老大怪水逆。

自从谈了恋爱之后,开始关注“同道大叔”,每天都去刷“十二星座运势分析”,挑出自己和男朋友的两个星座,先看爱情运势,再看事业运势,画重点。“这次水逆由6月27日开始,于巨蟹座23°06’逆行,至7月22日巨蟹座13°23’恢复顺行。”

自从关注运势之后,最怕的就是“水逆”二字。没水逆的时候普通倒霉,水逆的时候特别倒霉,而且身边一圈的人都跟着倒霉。

水逆:是由于水星运行轨道与地球自转的黄道角度差而带来的视觉上的轨迹改变,影响着记忆、沟通、交通、通讯等,会让相关事宜的进行变得缓慢,甚至在过程中察觉到一些阻碍的原因,让人感到情绪低落……

尽管这样,后来还是分手了。没有了爱情,也就不需要再关注什么爱情运势了。自从取关了“同道大叔”,再没在意过水逆。却发现生活不需要处处因为貌似“未卜先知”而小心翼翼。唯一的区别,只是过去面对发生的意外或者不开心时,归结于水逆,心里面比较好释怀而已。

@文 / 六一

6

好女孩准则:“好女孩”成了“老实人”的近义词

“成为好女孩的十三条标准”这类文章,会让你怀疑自己穿越到了2007年,“抽烟、喝酒、纹身,但我依然是好女孩”的标榜早已过时,甚至对这类“格言”的讥讽都陈旧得让人提不起兴趣,今年的标杆人设陡然变成了“坏女孩”——毫不遮掩、无须注释的“坏女孩”。

年初大热的《欢乐颂》第二部,乖乖女关雎尔是最缺少观众缘的一个——尽管她温柔、乖巧、善良、内敛、宽容,是符合传统审美所有标准的“好姑娘”,却被嫌弃循规蹈矩、心软保守、没个性没原则。

被封为标杆与偶像的安迪和曲筱绡反倒把所谓“坏女孩”的种种特质一网打尽——她们叛逆、自私、冷酷、烟酒不忌。尽管人设被诟病“完美不真实”,但女孩们往往羡慕她们的理智、独立、无畏,连分手的姿态都如此利落,绝不心软

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里面的纱绘子也许是最标准的“绿茶”,对“备胎”欲擒故纵整整十年,对心理操纵和穿衣打扮颇有心得;暗恋男主角的熏则觉得刻意讨人喜欢太可耻,然而自持与恪守似乎没有获得happy ending。

于是女性情感大V大呼,“是好女孩人设害了你”,“千万别在一堆大排档中充当菌菇汤小清新”。“导师们”谆谆教诲,“好女孩得到一个好字,坏女孩得到剩下的一切”、“好女孩把渣男惯坏了”、“好女孩比坏女孩更容易被生活辜负”。“好女孩”成了“老实人”的近义词

然而,被“导师们”曲解为“温开水”的“好女孩”并非因为安静腼腆、端庄可亲、善解人意而节节败退。无论是被塑造还是出于胆怯,拒绝表达内心、缺乏理性逻辑、习惯性逃避才是其中症结。

摆脱“温开水人设”的关键不在于独特的穿搭、刻意的心理操纵或是“同时跟好几个男生保持暧昧”这类简单粗暴的“指南”,而是对自己保持诚实。被定义的“好女孩”算不上是独立聪明的好姑娘,而被定义的“坏女孩”则是语焉不详的“伪概念”。

文 / 白鹭

节选于《中国青年》第24期生活专题《2017,那些你信过的安慰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