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住别墅住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

#住在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

最近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开始抛弃位于郊区的别墅,转而选择市区的大平层。

究其原因,和大平层的宜居性是分不开的。

一般来说,一二线城市,在总价上,能够和市区大平层对标的竞品,也就是近远郊的别墅,一套别墅的总价(除装修外),和市区的大平层相差无几,基本都处在同一个价位层次。

能住得起市区大平层的家庭,同样也是买得起别墅的,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住在市区大平层呢?

因为,花同样的钱,所获得的居住体验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不喜欢住别墅住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1)

1、空间感的富余程度

一套200平的大平层,和一套实得面积300平的别墅对比起来,在使用空间上,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别墅就算按照4层算,平均到每一层的,也不过是70平左右,而且,房间虽然很多,但是分布在不同的楼层,实际使用起来,同时使用的面积不会超过一半。

而大平层的200平就不一样了,每个房间、空间区域可以随便分割,结构改动,无限放大,就算平时有一些空间用不到,光是看着这么大的空间感,也很舒服。

大平层如果加上整面的落地窗,那种一镜到底、如履平地的视野和开阔感,能让你看到数米 玻璃外,宽阔且毫无遮挡的风景,这是面积100平以下的别墅所不能比拟的。

很多人不喜欢住别墅住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2)

2、家政、卫生清洁

大平层的家政清洁,1台扫地机器人,就能解决掉大部分的问题,如果面积太大,电池不够用,实在不行可以2台。

但是别墅就没那么方便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能够自动上下楼梯的扫地机器人吧。

而且,别墅室内的犄角旮旯比较多,藏污纳垢的拐角、楼梯角落等,都很难打理,除了室内的,还有室外空间,比如花园、庭院的清理和维护,就更麻烦了。

此外,大平层的家政、清洁和家务活动,基本都是在室内空间进行的,没有那么多和室外空间交集的区域,因此也不会有太多的灰尘。

很多人不喜欢住别墅住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3)

3、配套、生活便利程度

大平层的核心优势,就是地段和区位,也指向了房产含金量的本质属性——土地。

因为特定的地段、区位,往往绑定了相对核心的城市配套资源,比如学区、医疗、商业、交通等,一套拥有地铁站配套的大平层,和位于近远郊区的别墅,生活的便利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不是位于市中心,一般也很难被称为大平层。

市区的大平层,无论是购物消费、上学、就医、休闲娱乐等,都能随时快捷方便地触及到城市里相应档次的配套。

就不像位于郊区的远大新洋房、别墅那样,买个菜还要开车到几公里以外的超市购买,一次买足一周或更长时间的储备,住在大平层,哪怕是用手机点菜,骑手送菜上门,都在更多商家的配送范围内。

配套的档次,以及生活上的便利程度,大平层可以说完胜各种郊区的别墅。

很多人不喜欢住别墅住大平层(是一种什么体验)(4)

4、社交的隔离、隐私

无论是大平层业主,还是别墅业主,家庭的经济水平,都到达了一定的层次,对于家庭隐私、社交圈层,都会比较重视。

大平层通常要么是塔楼、要么是板楼的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关上门,左邻右舍或上下楼邻居,就谁也不认识谁了,私密感和隔离感很强。

有的邻居,可能住进去三五年了,都还互相没见过几次面,顶多在电梯或者小区大堂等公共区域看着面熟一些,一般来说,很少会有过多的交集,整体上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交圈层。

而别墅类型的物业形态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联排别墅,或者楼间距没那么宽敞的合院类型,这种别墅小区的“对视感”很强烈,业主在自家院子、露台干任何事情,都好像在和邻居共享。

左邻右舍之间的关系,会比一般的高层住宅更加紧密一些,有时候邻居主动搭讪,不回复又显得不礼貌,回复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一来二去,产生了过多交集,一旦形成了熟人社群,就很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感觉像住在一个村里。

大平层就能完全避免这种社交尴尬,独立的空间,专属于业主自家,私人领域,关上门就清净不少。

总体而言,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也看得出来,多数国际性的发达大都市,资源相对集中,城市里人口的主要居住形态,基本上都是高层建筑或公寓类型,而乡镇由于地广人稀,才更适合别墅类型的居住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